带齿轮马达单元以及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6746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9 12:32
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以及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确保位置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马达部,该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齿轮部,该齿轮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齿轮和收纳这至少一个齿轮的齿轮收纳壳,在所述马达部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马达部利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齿轮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齿轮马达单元以及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其包括马达部和齿轮部,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11x,齿轮部具有与上述小齿轮11x啮合的多个齿轮22ax、22bx、22cx和收纳这些齿轮22ax、22bx、22cx的呈一端开口的有底筒状的齿轮收纳壳21x,并且,马达部与齿轮部利用与马达部连接的呈圆盘状的连接构件30x相互连接,具体而言,在连接构件30x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未图示),在齿轮收纳壳21x的侧壁部的与连接构件30x的多个螺钉孔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未图示),在将连接构件30x嵌入齿轮收纳壳21x的开口之后,通过将螺钉穿过齿轮收纳壳21x的侧壁部的螺钉孔而拧入连接构件30x的螺钉孔,能将马达部与齿轮部组装成一体。不过,在上述带齿轮马达单元中,组装时需要使齿轮收纳壳21x的侧壁部的螺钉孔与连接构件30x的螺钉孔在周向上对位,这种对位只能通过目测来进行,因此,存在作业效率差、很难确保位置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确保位置精度的带齿轮马达单元以及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马达部,该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以及齿轮部,该齿轮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齿轮和收纳这至少一个齿轮的齿轮收纳壳,在所述马达部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马达部利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齿轮部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由于在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凹部嵌合的凸部,因此只要预先设定成使连接构件的外周面上的螺钉孔与齿轮收纳壳的侧壁部的螺钉孔在凹部与凸部嵌合时沿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即在周向上)对齐,在组装时,无需通过目测来进行齿轮收纳壳的侧壁部的螺钉孔与连接构件的螺钉孔在周向上的对位,只要使马达部(连接构件)相对于齿轮部转动至凹部与凸部能嵌合的位置即可。藉此,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能确保连接构件与齿轮部的相对位置精度。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基础上,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台阶部,所述连接构件的远离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与所述齿轮收纳壳的所述台阶部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通过使连接构件的远离马达部侧的端面与齿轮收纳壳的台阶部抵接,能方便地进行马达部(连接构件)与齿轮部在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齿轮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定位,提高组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基础上,所述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多对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通过设置多对凹部和凸部,有助于减少组装时马达部(连接构件)相对于齿轮部的转动量,提高组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基础上,多个所述凹部和多个所述凸部分别等间隔地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通过将多个凹部和多个凸部等间隔地形成,有助于减少组装时马达部(连接构件)相对于齿轮部的转动量,提高组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基础上,在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凸部的靠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比所述齿轮收纳壳的靠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远离所述马达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在组装时能利用齿轮收纳壳的比凸部的马达部侧的端面还靠马达部侧的内周面对连接构件进行引导,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所述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马达部,该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以及齿轮部,该齿轮部具有能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齿轮和收纳这至少一个齿轮的齿轮收纳壳,在所述马达部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所述马达部与所述齿轮部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能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所述组装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该第一步骤中,在使所述连接构件的设置有所述小齿轮的一侧朝向所述齿轮部的状态下,沿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使所述马达部朝所述齿轮部移动,使所述连接构件的远离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与所述凸部的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抵接;第二步骤,在该第二步骤中,使所述马达部相对于所述齿轮部绕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线转动,直至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在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对齐;以及第三步骤,在该第三步骤中,沿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使所述马达部进一步朝所述齿轮部移动而使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嵌合,直至所述小齿轮完全卡入所述齿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由于在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凹部嵌合的凸部,因此只要预先设定成使连接构件的外周面上的螺钉孔与齿轮收纳壳的侧壁部的螺钉孔在凹部与凸部嵌合时沿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即在周向上)对齐,在组装时,无需通过目测来进行齿轮收纳壳的侧壁部的螺钉孔与连接构件的螺钉孔在周向上的对位,只要使马达部(连接构件)相对于齿轮部转动至凹部能与凸部嵌合的位置即可。藉此,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能确保连接构件与齿轮部的相对位置精度。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是在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使所述连接构件的远离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与所述凸部的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抵接时,仅使所述小齿轮的前端稍微卡入所述齿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能够在确认小齿轮与齿轮相互啮合之后,再将马达部(连接构件)进一步插入齿轮部,有助于防止齿轮的损伤。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及其组装方法,由于在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凹部嵌合的凸部,因此只要预先设定成使连接构件的外周面上的螺钉孔与齿轮收纳壳的侧壁部的螺钉孔在凹部与凸部嵌合时沿马达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齿轮马达单元以及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马达部,该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以及齿轮部,该齿轮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齿轮和收纳这至少一个齿轮的齿轮收纳壳,在所述马达部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马达部利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齿轮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
马达部,该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以及
齿轮部,该齿轮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齿轮和收纳这至
少一个齿轮的齿轮收纳壳,
在所述马达部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马达部利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
齿轮部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齿轮收纳壳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台阶部,
所述连接构件的远离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与所述齿轮收纳壳的所述台
阶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多对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凹部和多个所述凸部分别等间隔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齿轮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凸部的靠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
比所述齿轮收纳壳的靠所述马达部侧的端面远离所述马达部。
6.一种带齿轮马达单元的组装方法,所述带齿轮马达单元包括:马达
部,该马达部具有驱动源和由该驱动源驱动的小齿轮;以及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清志杨军喜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