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线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5513 阅读:4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46
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第一弹力氨纶长丝、第二弹力氨纶长丝及外包纱,第二弹力氨纶长丝的直径是第一弹力氨纶长丝直径的一半,两种弹力氨纶长丝的牵拉倍数不同,外包纱为短纤维;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外包纱碾压拉伸成扁条状外包纱,在进入纺丝室之前将两种弹力氨纶长丝作为双芯一并导入到扁条状外包纱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外包纱以该双芯为对折线对折,将双芯包裹在扁条状外包纱里面的折线处,最后双芯与对折后的扁条状外包纱一同导入纺丝室,并进行“8”字型拉伸搓捻形成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本产品富有弹性,没有束身太紧的感觉,克服了弹力不足或过紧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芯纱的生产工艺,确切地说公开了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弹力氨纶包芯纱线弹力的大小取决于纱线中弹性氨纶的粗细和氨纶的牵伸倍数有关,当纱线中氨纶较粗时纱线的弹性大,氨纶较细时纱线的弹性小,因此生产出的氨纶包芯纱线制作成服装时,弹性大的纱线生产出的服装在穿着时由于束身力量较大,给人一种不舒适之感,当使用弹性较小的纱线生产出的服装,由于弹性太小,无法体现出弹性效果,身体的曲线美无法得以展现出来。因此研发出一种既具有一定弹力又不束身太紧、舒适感较强的服装材料,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成了纺织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新型包芯纱的生产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第一弹力氨纶长丝、第二弹力氨纶长丝及外包纱,第二弹力氨纶长丝的直径是第一弹力氨纶长丝直径的一半,两种弹力氨纶长丝的牵拉倍数也不同,外包纱为短纤维(下述以外包纱代指);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外包纱碾压拉伸成扁条状外包纱,在进入纺丝室之前将第一、第二弹力氨纶长丝作为双芯一并导入到扁条状外包纱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外包纱以双芯为对折线对折,并将前述两种弹力氨纶长丝组成的双芯包裹在扁条状外包纱里面的折线处,最后双芯与对折后的扁条状外包纱一同导入纺丝室,并进行“8”字型拉伸搓捻形成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生产工艺改进在原有设备上方分别设置两个长丝锭座(6、6’)及一个长丝导入装置(7),在纺丝室(4)入口处设置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在外包纱(2)导入纺丝室(4)之前的途中分别设置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将第一组罗拉(9)的转速调整为比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慢O.1 O. 5秒,但两组罗拉的压力相同,以便在第一组罗拉(9)与第二组罗拉(10)之间形成初步碾压拉伸区(12),第三组罗拉(11)的转速与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相同、压力相同,在第二组罗拉(10)与第三组罗拉(11)之间形成碾压区(13),在第三组罗拉(11)的前上方设置导向轮(18);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是一种入口( 15)为“V”字型、至出口处渐变成狭长的“U”字型出口( 16)的凹槽构件,出口(16)的深度为入口( 15)深度的一半,从入口( 15)的底部至出口( 16)的底部形成逐渐抬升、拱起、略带R角的坡状槽底(17),侧视透视时坡状槽底(17)靠近入口( 15)的一端呈拱起的弧线形,靠进出口(16)的一端呈上升状,其中R=O.1 O. 3mm,该凹槽构件的上口呈“人”字形敞口状;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出口(16)紧密固置在纺丝室(4)的入口处,并使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的入口(15)与第三组罗拉(11)的输出端相对;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均由前、后罗拉组成。外包纱(2)经第一组罗拉(9)初步碾压后进入初步碾压拉伸区(12),由于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比第一组罗拉(9)的转速快O.1 O. 5秒,因此外包纱(2)在初步碾压拉伸区(12)的区域内同时被拉伸碾压形成扁条状外包纱(2’),扁条状外包纱(2’)经第二组罗拉(10)拉伸碾压后进入碾压区(13),由于第三组罗拉(11)的压力、转速与第二组罗拉(10)的压力、转速均相同,所以初步碾压拉伸形成的扁条状外包纱(2’)在碾压区(13)的区域内形状与张力稳定;第一弹力氨纶长丝(I)及第二弹力氨纶长丝(I’)经长丝导入装置(7)导至导向轮(18),导向轮(18)正对第三组罗拉(11)的中心位置,确保两种弹力氨纶长丝(1、1’)合并后正对碾压区(13)内的扁条状外包纱(2’)的中心位置,然后与扁条状外包纱(2’)一同经过第三组罗拉(11)碾压后进入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的入口(15)内,并从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的出口(16)处进入纺丝室(4),在纺丝室(4)内完成“8”字形拉伸搓捻,形成成品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5),并缠绕在包芯纱锭(14)上。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1.不需对现有设备作较大的改进,操作简单;2.改变了传统技术中外包纱围绕包芯做螺旋式缠绕的方式,以及外包纱与包芯相互作“8”字形搓捻的两种纺纱方式,使外包纱作为包裹层紧密包裹在双芯(第一、第二弹力氨纶长丝)的外表,并且·经拉伸搓捻形成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即使纺织成布料,双芯长丝也始终紧密地被包裹在外包纱内,不会因受力不均、搓洗等经常性操作,导致双芯长丝突露出外包纱层之外;3.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所制成的布料既有富有弹性,又有较强的舒适感等特点,没有束身太紧的感觉,也克服了弹力不足的缺陷。附图说明参见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结构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弹力氨纶长丝导入到扁条状外包纱中间部位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弹力氨纶长丝与扁条状外包纱对折后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弹力氨纶长丝与扁条状外包纱对折后进入纺丝室搓捻方向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弹力氨纶长丝与扁条状外包纱在纺丝室内拉伸搓捻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的结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 图6,包括在传统生产设备上方添置的两种弹力氨纟仑长丝锭座(6、6’)、长丝导入装置(7)、导向轮(18),在纺丝室(4)入口处设置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在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的入口(15)前至外包纱锭导入装置之间,设置三组罗拉,即由外包纱锭到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入口(15)处依次为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 ),第一组罗拉(9)和第二组罗拉(10)之间为初步拉伸碾压区(12),第二组罗拉(10)与第三组罗拉(11)之间为碾压区(13),各组罗拉均由前、后两个罗拉组成。实施例外包纱(2)由外包纱锭经外包纱导入装置依次导入至第一组、第二组及第三组罗拉内,在初步拉伸碾压区(12)内形成扁条状外包纱(2’),但由于第一组罗拉(9)及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不同,而压力相同,因此扁条状外包纱(2’)不仅处于被碾压状态,而且处于拉伸状态中,其形状及张力并不稳定,当扁条状外包纱(2’)进入碾压区(13)时,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的转速、压力均相同,因此扁条状外包纱(2’)在该碾压区内形状及张力方能处于稳定状态;两种弹力氨纶长丝(1、I’)经长丝导入装置(7)、导向轮(18)导入至第三组罗拉(11)的输入端,经该组罗拉的前罗拉(3)压置在扁条状外包纱(2’)的中间位置,经扁条状外包纱对折装置(8)对折后进入纺丝室(4)搓捻后形成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5)。权利要求1.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第一弹性氨纶长丝(I)、第二弹性氨纶长丝(I’)及外包纱(2),第二弹性氨纶长丝(I’)的直径是第一弹性氨纶长丝(I)直径的一半;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外包纱(2)碾压拉伸成扁条状外包纱(2’),在进入纺丝室(4)之前将第一、第二弹性氨纶长丝(1、1’)作为双芯一并导入到扁条状外包纱(2’)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外包纱(2’)以双芯为对折线对折,并将前述两种弹性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第一弹性氨纶长丝(1)、第二弹性氨纶长丝(1’)及外包纱(2),第二弹性氨纶长丝(1’)的直径是第一弹性氨纶长丝(1)直径的一半;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外包纱(2)碾压拉伸成扁条状外包纱(2’),在进入纺丝室(4)之前将第一、第二弹性氨纶长丝(1、1’)作为双芯一并导入到扁条状外包纱(2’)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外包纱(2’)以双芯为对折线对折,并将前述两种弹性氨纶长丝(1、1’)组成的双芯包裹在扁条状外包纱(2’)里面的折线处,最后双芯与对折后的扁条状外包纱(2’)一同导入纺丝室(4),并进行“8”字型拉伸搓捻形成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友常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