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自忠专利>正文

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453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打破传统的各类纺纱设备的使用界限,创造性的进行重新配置、改造和调整,从而使粗纺类短纤维纺制成离支半精纺纱。采用了牵伸法纺纱,而吸取了毛纺原料混合和梳理及棉纺的并合牵伸,从而使纺制出的纱线色泽均匀,纤维混合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手感蓬松、柔软。本方案的工艺方法对原料的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易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服装的审美程度和需求角度也有所变化,人们不仅追求其服用性,更要求将服用性,功能性及装饰性于一体;也不再热衷于风格过于粗犷的面料,开始追求细节之美。传统工艺的粗纺纱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对于粗纺面料风格的高要求,半精纺技术应运而生。半精纺与以往传统毛精纺、粗纺工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棉纺技术与毛纺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组分混合工艺。在设备配置上,将棉纺技术与毛纺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纺纱工艺。它前道为粗纺的和毛设备加上棉纺的梳棉、并条、粗纱、细纱 机等,后道为精纺的络筒、并线,倍捻设备,装备与工艺的改变,解决了原来毛纺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毛纺行业因为纺纱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制约了该类产品的开发。一般的粗纺纺纱设备可纺支数大多在20支以下,即使是先进的进口粗纺设备,纱支能够纺到20支以上,但对原料要求却是极高的,即使使用高支的进口澳毛条或高品质的山羊绒,纱支稍高也需要加入大比例的化纤来支撑纺纱强力。该类高支粗纺纱一是成本很高;二是关键不能适应机织产品制造的需要,主要是纱线强力和纱线的抗蠕动摩擦性差,因此大多是用来作针织用纱,很难生产出轻薄的粗纺机织产品。精纺纱支虽然较高,但因纱线中纤维长度和排列等原因却又很难做出粗纺类产品的手感和绒面,因此只有用粗纺类短纤维纺制高支半精纺纱,才能达到效果。而纺制高支半精纺纱,就要充分借鉴棉纺设备和工艺特点,打破传统的各类纺纱设备的使用界限,创造性的进行重新配置、改造和调整,从而使粗纺类短纤维纺制成高支半精纺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纺织工艺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该工艺,从原料的选配技术、纺前的预处理技术、工艺及设备改进技术、关键工序相对湿度、空调控制工艺进行改进,解决毛粒(丝粒)均匀度差,纺纱过程静电严重、粘缠严重、产品的掉绒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羊毛预处理按羊毛重量2%的比例,称取油剂,装入喷雾器,羊毛逐层平铺地上,逐层均匀喷油,完成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堆置24小时,油剂配方如下抗静电剂0. 3 O. 7/% ;和毛油0. 2 O. 8/% ;硅溶胶0. I O. 15/%。二、清梳联工序将梳棉机锡林和道夫改进为变频调速,主要工艺参数定量干重20g/5m,刺棍速度590r/min,锡林速度260 300r/min,道夫速度15 18r/min,锡林至盖板隔足距为0. 305,0. 305,0. 254,0. 254,0. 305mm ;三、并条工序采取三道并合,将并条机改进为变频调速,主要工艺参数三道并条均采用6根并合,头并定量干重为19. 7g/5m,后区牵伸倍数为I. 797倍;二并定量干重为18. 2g/5m,三并定量干重为17. 4g/5m ;四、络筒工序对筒纱进行蒸纱定型,蒸纱温度90°C,时间30分钟;五、关键工序相对湿度控制清花工序相对湿度为50 60/%,梳棉工序为63 70/%,相对湿度为50 60/%,并粗工序相对湿度为60 66/%,细纱工序相对湿度为60 7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①打破传统的各类纺纱设备的使用界限,创造性的进行重新配置、改造和调整,从而使粗纺类短纤维纺制成离支半精纺纱。②工艺流程较短,成本比毛纺低。③采用了牵伸法纺纱,而吸取了毛纺原料混合和梳理及棉纺的并合牵伸,从而使纺制出的纱线色泽均匀,纤维混合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手感蓬松、柔软。④本方案的工艺方法对原料的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易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 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原料的选择根据产品的需要分别选用绵羊毛、澳毛条、山羊绒等。指标要求细度16. 5 2011m,含粗< O. 3%,含杂< O. 5%,短绒< 20%,色泽白色。为了获得主体分布长度趋于一致的纤维,必须应用纤维牵断技术,通过多道回转速度不同的罗拉反复牵伸,将卷曲形态的纤维拉直,在拉直状态下将超长纤维牵断变短,短纤维长度维持不变。二、纺前的预处理毛在棉纺设备上生产时,经过摩擦容易产生静电,严重影响纺纱过程,特别是在梳棉,并条工序。所以油剂处理成为纺纱好坏关键的一道工序(包括油剂选择,油剂配方选择,油剂含量分析)。I、油剂选择硅溶胶,一种微蓝色乳光的胶体溶液,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吸附性,可附着在纤维表面,而不再溶于水,从而起到增强纤维抱合力的作用。和毛油,主要用于毛纺行业具有显著的渗透、润湿及抗静电性能,可明显改善毛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的飞毛及断头现象,还可以改善羊绒的韧性,减少纤维在棉纺设备梳理及罗拉牵伸过程中的损伤,减少短绒率。抗静电剂,消除毛纤维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提高可纺性。2、油剂配方抗静电剂0. 6%,和毛油0. 5%,硅溶胶0. 12%。所述抗静电剂选用阴离子型毛用抗静电剂。所述和毛油使用商品和毛油,是自乳化分散法制成的液态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羊毛预处理按羊毛重量2%的比例,称取油剂,装入喷雾器,羊毛逐层平铺地上,逐层均匀喷油,完成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堆置24小时,油剂配方如下抗静电剂0. 3 O. 7/% ;和毛油0. 2 O. 8/% ;硅溶胶0. I O. 15/% ; (2)、清梳联工序将梳棉机锡林和道夫改进为变频调速,主要工艺参数定量干重20g/5m,刺棍速度590r/min,锡林速度260 300r/min,道夫速度15 18r/min,锡林至盖板隔足巨 O. 305,0. 305,0. 254,0. 254,0. 305mm ; (3)、并条工序采取三道并合,将并条机改进为变频调速,主要工艺参数三道并条均采用6根并合,头并定量干重19. 7g/5m,后区牵伸倍数I. 797倍;二并定量干重18. 2g/5m,三并定量干重17. 4g/5m ; (4)、络筒工序对筒纱进行蒸纱定型,蒸纱温度90°C,时间30分钟; (5)五、关键工序相对湿度控制清花工序相对湿度为50 60/%,梳棉工序63 70相对湿度为50 60/%,并粗工序相对湿度为60 66/%,细纱工序相对湿度为60 7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选用阴离子型毛用抗静电剂。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和毛油使用商品和毛油,是自乳化分散法制成的液态产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打破传统的各类纺纱设备的使用界限,创造性的进行重新配置、改造和调整,从而使粗纺类短纤维纺制成离支半精纺纱。采用了牵伸法纺纱,而吸取了毛纺原料混合和梳理及棉纺的并合牵伸,从而使纺制出的纱线色泽均匀,纤维混合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手感蓬松、柔软。本方案的工艺方法对原料的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易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文档编号D06M101/12GK102953179SQ20111024003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专利技术者刘自忠 申请人:刘自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纺毛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1)、羊毛预处理:按羊毛重量2%的比例,称取油剂,装入喷雾器,羊毛逐层平铺地上,逐层均匀喷油,完成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堆置24小时,油剂配方如下:抗静电剂:0.3~0.7/%;和毛油:0.2~0.8/%;硅溶胶:0.1~0.15/%;(2)、清梳联工序:将梳棉机锡林和道夫改进为变频调速,主要工艺参数:定量干重20g/5m,刺辊速度590r/min,锡林速度260~300r/min,道夫速度15~18r/min,锡林至盖板隔足巨0.305、0.305、0.254、0.254、0.305mm;(3)、并条工序:采取三道并合,将并条机改进为变频调速,主要工艺参数:三道并条均采用6根并合,头并定量干重19.7g/5m,后区牵伸倍数1.797倍;二并定量干重18.2g/5m,三并定量干重17.4g/5m;(4)、络筒工序:对筒纱进行蒸纱定型,蒸纱温度90℃,时间30分钟;(5)五、关键工序相对湿度控制:清花工序相对湿度为50~60/%,梳棉工序63~70相对湿度为50~60/%,并粗工序相对湿度为60~66/%,细纱工序相对湿度为60~7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自忠
申请(专利权)人:刘自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