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169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需要在线路拨接完成后再申请天窗点进行接触网更换改造,能够快速的完成拨线施工,在配合工务拨接线路同时,减少施工时间,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有利于运输调整的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具体是在拨线前将需要穿越两条正线的接触网与不穿越两条正线的接触网在同一侧下锚,拨接当日将穿越两条正线的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形成临时线岔,达到送电通车条件;拨接完成后期再利用天窗点进行接触网倒锚,达到设计条件,包括施工准备-调整腕臂-调整承力索高度-调整拉出值和导高-检查调整线岔吊弦-安装线岔-检查始触区-模拟冷滑检测-送电通车九个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的施工方法,尤其是既有两条电气化线路以及多条电气化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在铁路的大规模修建中,尤其是在既有线路改建中,经常能够遇见两条线路同时拨接。例如在津秦客专5标段接触网施工中,秦皇岛地区八步过渡施工方案,为配合工务施工,每一步都会有既有线路的拨接情况。随着既有线客运和货运的不断增加,为了减少施工要点数量,大部分将两条正线同时进行拨接,达到一点多用,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因两条正线多数为不同相的接触网供电臂,为了解决在拨线前将接触网架设完成,又不影响两个供电臂正常供电。正常情况下,需要在新架设穿越两条既有正线的接触网上,在两线间安装绝缘子,保证两条既有正线接触网供电臂不被连通。在拨线时将绝缘子取掉,安装承导线接头线夹,达到送电通车条件,后期再利用天窗点将带有接头线夹的承导线进行更换,达到设计要求。面对着我国目前大规模的既有线改造,尤其繁忙干线,拨接完成后再申请天窗点进行承导线更换,对一个施工项目部的成本以及对运输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经过我们反复的研究,提出一种应对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其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在线路拨接完成后再申请天窗点进行接触网更换改造,能够快速的完成拨线施工,在配合工务拨接线路同时,减少施工时间,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有利于运输调整的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作好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确保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的可靠性;步骤二,调整腕臂;根据环境温度,查腕臂偏移表,得出理论腕臂偏移值,松开组合承力索线夹螺栓,调整腕臂,使的腕臂的实际偏移值与理论偏移值的偏差在±20mm范围内;步骤三,调整承力索;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进行承力索高度调整,使得承力索悬挂点间距不小于50mm,交叉点间距不小于20mm ;步骤四,调整拉出值和导高;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检测接触网及两边支柱定位的拉出值和接触线高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调整导线,使其达到预定位置,拉出值的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步骤五,调整吊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检测已安装的交叉吊弦位置,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导高,调整或者更换吊弦,使得两交叉吊弦纵向间距值不小于150_ ;步骤六,安装线岔;根据中心锚结至线岔安装位置长度和环境温度,依据线胀系数计算出线岔安装偏移量,按计算偏移量安装线岔,将连接螺栓循环拧紧,其中,在线岔间距800mm处,正、侧线导线在受电弓的同一侧;步骤七,检查始触区;始触区即新建正线接触线水平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线和既有线接触线水平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线550 1050mm的区域;检查始触区内安装的线夹,将其移出始触区,同时始触区附近各类线夹螺母均朝向离开支线条的方向;步骤八,模拟冷滑检测;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使用临时受电弓,在线岔IOOm范围内进行冷滑检查,对检测的缺陷立即进行克服;步骤九,送电通车;清理施工现场,给接触网正常送电,现场负责人、测量人员及施工人员等待接触网正常送电通车后再撤离现场。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不需要在线路拨接完成后再申请天窗点进行接触网更换改造,减少了对铁路运输的影响。2、不需要在线路拨接完成后再进行接触网更换,减少了过渡费用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3、本专利技术能够快速的完成拨线施工,在配合工务拨接线路同时,减少了施工时间,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有利于运输调整。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在线路拨接口处,将既有线路接触网与新架设接触网形成临时关节,达到送电通车的条件;具体是在拨线前将需要穿越两条正线的接触网与不穿越两条正线的接触网在同一侧下锚,拨接当日将穿越两条正线的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形成临时线岔,达到送电通车条件;拨接完成后期再利用天窗点进行接触网倒锚,达到设计条件。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中严格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1、作好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确保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的可靠性;2、根据环境温度检查已安装定位柱及转换柱腕臂顺线路的偏移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线岔处组合定位器及吊弦已安装,且基本到位;4、高支承力索与低支承力索距离;5、两承力索交叉处是否有摩擦现象;步骤二,调整腕臂;根据环境温度,查腕臂偏移表,得出理论腕臂偏移值,松开组合承力索线夹螺栓,调整腕臂,使的腕臂的实际偏移值与理论偏移值的偏差在-20mm-+20mm范围内,即施工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mm;步骤三,调整承力索;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进行承力索高度调整,使得承力索悬挂点间距不小于50mm,交叉点间距不小于20mm ;步骤四,调整拉出值和导高;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检测接触网及两边支柱定位的拉出值和接触线高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调整导线,使其达到预定位置,拉出值的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步骤五,调整吊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检测已安装的交叉吊弦位置,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导高,对个别吊弦长度不合适者拆除吊弦,用Φ2. O铁线调整到设计位置,并测量实际吊弦长度值,预制后更换,使得两交叉吊弦纵向间距值不小于150_ ;步骤六,安装线岔;根据中心锚结至线岔安装位置长度和环境温度,依据线胀系数计算出线岔安装偏移量,按计算偏移量安装线岔,将连接螺栓循环拧紧,其中,在线岔间距800mm处,正、侧线导线在受电弓的同一侧;步骤七,检查始触区;始触区即新建正线接触线水平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线和既有线接触线水平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线550 1050mm的区域;检查始触区内安装的线夹,将其移出始触区,同时始触区附近各类线夹螺母均朝向离开支线条的方向,以防刮弓,重点留意悬挂点拉出值和始触点;步骤八,模拟冷滑检测;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使用临时受电弓,在线岔IOOm范围内进行冷滑检查,对检测的缺陷立即进行克服;步骤九,送电通车;清理施工现场,给接触网正常送电,现场负责人、测量人员及施工人员等待接触网正常送电通车后再撤离现场。施工期间须设专职驻站联络员驻站,使施工现场时刻与车站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于列车临近时施工人员及时待避,确保行车、人员安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作好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确保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的可靠性;步骤二,调整腕臂;根据环境温度,查腕臂偏移表,得出理论腕臂偏移值,松开组合承力索线夹螺栓,调整腕臂,使的腕臂的实际偏移值与理论偏移值的偏差在±20mm范围内; 步骤三,调整承力索;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进行承力索高度调整,使得承力索悬挂点间距不小于50mm,交叉点间距不小于20mm ;步骤四,调整拉出值和导高;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检测接触网及两边支柱定位的拉出值和接触线高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调整导线,使其达到预定位置,拉出值的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步骤五,调整吊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检测已安装的交叉吊弦位置,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导高,调整或者更换吊弦,使得两交叉吊弦纵向间距值不小于150_ ;步骤六,安装线岔;根据中心锚结至线岔安装位置长度和环境温度,依据线胀系数计算出线岔安装偏移量,按计算偏移量安装线岔,将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作好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确保行车防护和接地防护的可靠性;步骤二,调整腕臂;根据环境温度,查腕臂偏移表,得出理论腕臂偏移值,松开组合承力索线夹螺栓,调整腕臂,使的腕臂的实际偏移值与理论偏移值的偏差在±20mm范围内;步骤三,调整承力索;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进行承力索高度调整,使得承力索悬挂点间距不小于50mm,交叉点间距不小于20mm;步骤四,调整拉出值和导高;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检测接触网及两边支柱定位的拉出值和接触线高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调整导线,使其达到预定位置,拉出值的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步骤五,调整吊弦;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检测已安装的交叉吊弦位置,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导高,调整或者更换吊弦,使得两交叉吊弦纵向间距值不小于150mm;步骤六,安装线岔;根据中心锚结至线岔安装位置长度和环境温度,依据线胀系数计算出线岔安装偏移量,按计算偏移量安装线岔,将连接螺栓循环拧紧,其中,在线岔间距800mm处,正、侧线导线在受电弓的同一侧;步骤七,检查始触区;始触区:即新建正线接触线水平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线和既有线接触线水平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线550~1050mm的区域;检查始触区内安装的线夹,将其移出始触区,同时始触区附近各类线夹螺母均朝向离开支线条的方向;步骤八,模拟冷滑检测;利用梯车上的作业平台,使用临时受电弓,在线岔100m范围内进行冷滑检查,对检测的缺陷立即进行克服;步骤九,送电通车;清理施工现场,给接触网正常送电,现场负责人、测量人员及施工人员等待接触网正常送电通车后再撤离现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贤姜敏王甫峰王红兵马志康郝根亮张志勇裴涛弓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