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杆中心至侧面距检测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207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杆中心至侧面距检测的工具,主要用于发动机连杆大小头中心至侧面位置尺寸的柔性检测。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本体的左部,装配有定位导套和小孔定位芯轴;在本体的右部,安装有定位块、前后引导块;一个网纹螺栓通过支架和销与导向滑块连接,导向滑块与两滚轮配合,带动两滚轮自行归正至连杆大小孔中心;在本体的右前侧固定一个基准块,工作时用块规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试用证明:从根本上克服了连杆大、小孔中心定位不准确、检测工具重复设计制造的现象。达到保障测量的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适应连杆大批量生产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连杆中心至侧面距检测的工具
本技术属于一种机械检测工具,主要用于发动机连杆大、小头中心至侧面位置尺寸的柔性检测,也适用于其它类似工件的检测。
技术介绍
发动机连杆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技术精度要求较高。其中连杆大、小孔中心至侧面距离L (见图I)是一个多变的位置尺寸,简单的进行符合性检测判定,将直接影响到产品测量的准确性。为减少测量误差,有时连杆大、小头孔中心至侧面位置尺寸的判定采用在三座标测量仪上进行检测,它通过被测要素,控制工件上的被测点、线、面的实际位置偏离理想位置的示值来度量被测位置误差。但三座标测量仪需进口,价格昂贵,体积大,不便于搬动,而且测量时对环境、温度等要求较高,因此不能随时测量已加工的产品。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线的跟踪检测。在实际中,使用常规的检测工具来测量,它不能准确定位连杆大、小孔中心,两孔中心位置误差在测量时存在随意性,致使测量结果的准确率仅在15%左右,从而形成累积误差,在产品的以下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度低,废品率增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于连杆系列产品加工方式基本相同,因此测量方法和测量基准也是统一的,但在实际中,不同产品、 不同工艺尺寸,必须设计对应的测量工具,这就造成重复设计,延长工装设计制造时间,增加制造成本。现行的测量方法远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目的是根据目前连杆大、小孔中心至侧面距离检测方式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滚轮式结构和小孔插芯式结构相结合的检测工具。从根本上克服连杆大、小孔中心定位不准确、检测工具重复设计制造的现象。达到保障测量的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其结构是,A、在本体的左部中心位置,装配有定位导套,并配合一个小孔定位芯轴,用以确定连杆小孔中心;B、在本体的右部中心位置,分别用螺钉、定位销将定位块与前后引导块连接,而后一起固定在本体上;C、网纹螺栓与支架配合连接,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本体上,网纹螺栓通过其前端的圆周槽和销的接触与导向滑块连接,导向滑块通过小轴与两滚轮的中心孔配合连接,使导向滑块能在两引导块之间移动, 带动两滚轮自行归正至连杆大小孔中心;D、在本体的右前侧用螺钉和定位销将基准块固定在本体上,在检测时针对不同连杆的检测尺寸,使用不同的块规进行检测;E、在本体的四角分别装配有支脚。本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完全达到研制目的,I、能够准确、快速的定位连杆大、小孔中心位置,依据大、小孔中心至侧面宽度位置尺寸要求作出准确的符合性判定,准确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95%以上,用在生产上实时监控工件质量;2、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工艺尺寸的多种连杆的测量要求,能满足大孔孔径Φ40ι πι 45mm,小孔孔径Φ 15mm 25mm,大、小孔中心距105 125mm,大、小孔中心至侧面距离25mm 35mm的测量需要;3、该工具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推广,完全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图I,是连杆中心至侧面距L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图。图3,是图2 (拆去件号3时)的俯视图。图4,是小孔定位芯轴3的主视图。图5,是引导块12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检测尺寸L的块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3,本技术由本体I、定位导套2、小孔定位芯轴3、基准块4、定位块5、支架6、网纹螺栓7、支脚8、块规9、定位销10、螺钉11、引导块12、销13、导向滑块14、滚轮15、小轴16等组成。其结构是A、在本体I的左部中心位置,装配有定位导套2,并配合一个小孔定位芯轴3,用以确定连杆小孔中心;B、在本体I的右部中心位置,分别用螺钉11、定位销10将定位块5与前后引导块 12连接,而后一起固定在本体I上;C、网纹螺栓7与支架6配合连接,支架6通过螺钉11固定在本体I上,网纹螺栓7 通过其前端的圆周槽和销13的接触与导向滑块14连接,导向滑块14通过小轴16与两滚轮15的中心孔配合连接,使导向滑块14能在两引导块12之间移动,带动两滚轮15自行归正至连杆大、小孔中心;D、在本体I的右前侧,用螺钉11和定位销10将基准块4固定在本体I上,在检测时针对不同连杆的检测尺寸,使用不同的块规9进行检测;E、在本体I的四角分别装配有支脚8。为保证检测时的准确性,小孔定位芯轴3的定位部分制造公差应为±0. 005mm。小孔定位芯轴3与定位导套2的连接采用间隙配合。定位导套2与本体I采用过盈配合。引导块12与导向滑块14采用间隙配合。定位导套2的高度与定位块5的厚度应相等保证在同一平面上。支撑本体I的四个支脚8需调节至等高。参照图7、3、1,块规9的取值为通端T=工具中心到基准块的最小尺寸-连杆图纸要求的最大尺寸+补偿值+制造公差=A2 - L1+ δ 1+ tl ;止端Z=工具中心到基准块的最大尺寸-连杆图纸要求的最小尺寸)+补偿值+制造公差=Ak-L2+ δ 2+t2。(注=A1A2分别表示工具中心到基准块的最大、最小值;Li、L2分别表示连杆图纸要求的最大、最小尺寸;δ工、 δ 2表示通端Τ、止端Z的补偿值;tp t2分别表示通端T、止端Z的制造公差)。参照图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连杆大、小头孔分别放置在定位块5和小孔定位导套2上,插入小孔定位芯轴3,使连杆端面与测量工具的定位面完全贴合,旋转网纹螺栓7,驱动导向滑块14上的两滚轮15,施加一定的带动力矩,将连杆固定在定位面上,且保证连杆大孔被完全定位,不会作相对移动;然后将测量块规9直接插入到连杆被测量面与基准块4之间,当块规9的通端T能顺利进入通过被测连杆面,止端Z不能进入通过时, 则判定此连杆中心至侧面距L合格,相反则判定不合格。本技术采用滚轮和小孔插芯相结合的结构,只要更换小孔定位芯轴就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连杆检测,能杜绝生产中成批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杆中心至侧面距检测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结构是,A、在本体(1)的左部中心位置,装配有定位导套(2),并配合一个小孔定位芯轴(3),用以确定连杆小孔中心;B、在本体(1)的右部中心位置,分别用螺钉(11)、定位销(10)将定位块(5)与前后引导块(12)联接,而后一起固定在本体(1)上;C、网纹螺栓(7)与支架(6)配合连接,支架(6)通过螺钉(11)固定在本体(1)上,网纹螺栓(7)通过其前端的圆周槽和销(13)的接触与导向滑块(14)连接,导向滑块(14)通过小轴(16)与两滚轮(15)的中心孔配合连接,使导向滑块(14)能在两引导块(12)之间移动,带动两滚轮(15)自行归正至连杆大小孔中心;D、在本体(1)的右前侧,用螺钉(11)和定位销(10)将基准块(4)固定在本体(1)上,在检测时针对不同连杆的检测尺寸,使用不同的块规(9)进行检测;E、在本体(1)的四角分别装配有支脚(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杆中心至侧面距检测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结构是,A、在本体(I)的左部中心位置,装配有定位导套(2),并配合一个小孔定位芯轴(3),用以确定连杆小孔中心;B、在本体(I)的右部中心位置,分别用螺钉(11)、定位销(10)将定位块(5)与前后引导块(12)联接,而后一起固定在本体(I)上;C、网纹螺栓(7)与支架(6)配合连接,支架(6)通过螺钉(11)固定在本体(I)上,网纹螺栓(7)通过其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青周洋杨海祥张勇庞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