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心距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683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生产现场检验的孔心距测量装置,用于工件上相互垂直的第一孔、第二孔的孔心距测量,其包括底板,定位轴分别与底板、定位通孔、第二孔配合,定位轴轴心线垂直于底板底面;定位块上设置有垂直于底板底面且平行于定位轴轴心线的定位面,定位块沿垂直于定位面及定位轴轴心线的方向滑动;测量轴中部的圆锥台段与第一孔匹配,测量轴的两端是半径为r且与圆锥台段同轴的圆柱,该圆柱面作为与定位面贴合的测量面;校对件设置有定位通孔和用于与定位面贴合的校对面,校对面与定位通孔的轴心线平行且间距为L;读数装置反映定位轴上分别安置校对件和工件时定位面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读数变量,读数变量与L、r运算,可得孔心距。(*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测量同一工件上两个相互垂直,且不相交的孔的间距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雨刮电机减速器壳体上有两个相互垂直布置的轴承孔,该两个轴承孔间的距离为零件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目前,对于该两个轴承孔间的距离,通常都采用三坐标机计量,但是,三坐标机必须放置在规定的环境中、仪器体积大,需要专门 的测量人员,测量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给生产带来不便,影响生产进度,只能抽检,不宜在生产现场批量生产时测量。并且,实际生产中孔的直径总是存在制造误差,不会等于绝对的某一个值 ,而是在其设计尺寸公差范围内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生产现场检验孔心距的孔心距测量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孔心距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同一工件上相互垂直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孔心距,该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定位轴和读数装置、与底板滑动配合的定位块、与工件配合的测量轴和与定位轴配合的校对件,校对件具有一定位通孔;所述定位轴的轴心线垂直于底板上的底面,所述定位轴的配合段、同轴段、定位段同轴,且分别与底板上的定位轴孔、校对件的定位通孔、第二孔配合;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共面的两个定位面,定位面垂直于底板上的底面,且平行于定位轴的轴心线,动力机构驱动定位块沿垂直于定位面及定位轴轴心线的方向滑动;所述测量轴由中部的圆锥台段和其两端的半径为r的圆柱组成,所述圆柱与圆锥台段同轴,所述圆柱面即为测量面,所述圆锥台段的圆锥直径范围与第一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校对件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定位面同时贴合的校对面,校对面与所述定位通孔的轴心线平行,校对面与该定位通孔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为L,L > r。所述动力机构为弹簧轴组件,弹簧轴组件包括底板上设置的支承座及其支承螺孔,定位块上设置的连接孔,以及穿入连接孔和支承螺孔内的传动轴,传动轴有轴肩的一端穿入连接孔而与定位块连接;传动轴有外螺纹段的另一端穿入支承螺孔后,再穿入止动螺母而与支承座连接;支承螺孔与连接孔之间的外螺纹段上还连接有螺母;在调节螺母和定位块之间的传动轴外圆上套有弹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槽,该导向槽两侧的导向面垂直于定位面,所述定位块的两侧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导向面也垂直于定位面,导向块的形状、大小与导向槽匹配,定位块通过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而与所述底板滑动配合。所述读数装置为通过表架及表夹与底板连接的读数器,读数器的测头与定位面正压接触。所述定位轴孔有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工件上还有与第二孔同轴的第三孔,此时所述定位轴上设置有辅助段,所述辅助段的形状、大小与工件的第三孔的尺寸相匹配,辅助段与定位段同轴。所述测量轴由至少两件构成一组,每组各件的圆锥台段的圆锥直径从大到小不同,且各个直径范围的并集涵盖工件的第一孔的实际直径范围,而每组各件的测量面所在的圆柱半径r相等。所述校对件为具有所述定位通孔和两端为一对半径为r的圆柱的校对棒,校对棒的轴心线与定位通孔的轴心线异面,所述圆柱的外圆面作为校对面与定位面同时贴合。所述校对件的定位通孔也可与定位轴的定位段匹配。所述校对面与该定位通孔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L=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孔心距的理论值与r之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量程范围内对不同品种工件上异面垂直的两孔的孔心距进行测量,测量轴的圆锥台段能消除工件的制造误差造成的测量误差,使测量更精确;可替换的定位轴、测量轴适用于不同孔径的工件;可以移动的定位块,使整个装置能自适应不同孔心距的减速器壳体及类似工件。操作方便、可靠,适用于批量生产现场检测,尤其适合于雨刮电机减速器壳体及类似工件上空间孔心距测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测量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中定位块的主视图(其中粗实线所示部分为导向面)。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P-P剖视图。图6是一种校对件(校对块)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6的仰视图。图10是图6的轴测图。图11是图6的另一轴测图。图12是图I中测量轴的主视图。图13是图I中定位轴的主视图。图14是一种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孔的工件的轴测图。图15是另一种校对件的主视图(校对棒)。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I-底板,IA-底面,2-测量轴,3-定位块,3A-导向面,3B-导向面,4-传动轴,5-弹簧,6-调节螺母,7-支承座,8-定位轴,9-校对件,10-压条,11-表架,12-读数器,13-表夹,14-止动螺母,15-导向槽的导向面,16-导向槽的导向面,17-导向槽,18-定位轴孔,19-垫圈,21-圆锥台段,30-连接孔,31-定位面,32-定位面,33-导向块,34-导向块,41-外螺纹段,70-支承螺孔,80-配合段,81-定位段,82-同轴段,83-辅助段,90-定位通孔,91-校对面,100-工件,101-第一孔,102-第二孔,103-第三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 图16所示,本技术的孔心距测量装置,该装置用于相互异面垂直的第一孔101和第二孔102的孔心距的测量,该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I上设置有导向槽17、导向槽17设置有导向面15、16,导向槽17内有定位块3,动力机构驱动定位块3在底板I上与导向槽17滑动配合,定位块3上设置有一对共面的定位面31、32,该对定位面31、32与导向槽17的导向面15、16和底板I的底面IA均垂直;该装置还包括定位轴8、读数装置、测量轴2和校对件9,测量轴2的中部为圆锥台段21,测量轴2的两端是半径为r的圆柱,所述圆柱与圆锥台段21同轴,圆柱的外圆面作为测量面22,圆锥台段21的圆锥直径范围与考虑制造误差后的第一孔10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校对件9具有一定位通孔90和至少一个用于与定位面31、32同时贴合的校对面91,该校对面91与该定位通孔90的轴心线平行,校·对面91与该定位通孔90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为L,L > r ;所述定位轴8垂直于底面1A,依次包括彼此同轴的配合段80、定位段81、同轴段82,其配合段80与底板I上的定位轴孔18配合连接,定位轴孔18位于导向槽17中并垂直于底面1A,其定位段81与工件的第二孔102相适配,其同轴段82与校对件9的定位通孔90相适配。本技术孔心距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是首先,用校对件9确定定位面31、32的初始位置先将校对件9的定位通孔90套入定位轴8,定位通孔90与定位轴8的定位段81或同轴段82配合后,定位通孔90与定位轴8的轴线重合;动力机构推动定位块3滑动,滑动过程中将自动使得校对件9转动,直至定位块3的定位面31、32同时贴合校对件9的校对面91,于是,贴合后的定位面31、32相对定位轴8的轴心线的距离就是校对面91相对定位通孔90的轴心线的距离L,读数器12显示此时的定位面31、32的初始位置,即相对定位轴8的轴心线的距离为L时的定位面31、32位置的读数S (可将S归零,则计算更方便),读数后,取下校对件9 ;然后,将工件安装到本测量装置中,进行测量先将测量轴2的圆锥台段21与工件100上的第一孔101匹配后穿入,则测量轴2与工件100上的第一孔101轴线重合;将工件10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孔心距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同一工件(100)上相互垂直的第一孔(101)和第二孔(102)的孔心距,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定位轴(8)和读数装置、与底板(1)滑动配合的定位块(3)、与工件(100)配合的测量轴(2)和与定位轴(8)配合的校对件(9),校对件(9)具有一定位通孔(90);所述定位轴(8)的轴心线垂直于底板(1)上的底面(1A),所述定位轴(8)的配合段(80)、同轴段(82)、定位段(81)同轴,且分别与底板(1)上的定位轴孔(18)、校对件(9)的定位通孔(90)、第二孔(102)配合;所述定位块(3)上设置有共面的两个定位面(31、32),定位面(31、32)垂直于底板(1)上的底面(1A),且平行于定位轴(8)的轴心线,动力机构驱动定位块(3)沿垂直于定位面(31、32)及定位轴轴心线的方向滑动;所述测量轴(2)由中部的圆锥台段(21)和其两端的半径为r的圆柱组成,所述圆柱与圆锥台段(21)同轴,所述圆柱面即为测量面(22),所述圆锥台段(21)的圆锥直径范围与第一孔(10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校对件(9)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定位面(31、32)同时贴合的校对面(91),校对面(91)与所述定位通孔(90)的轴心线平行,校对面(91)与该定位通孔(90)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为L,L>r。...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平李贵树李勇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