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991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行走台和第二行走台,两个行走台均包括支架和台面,所述支架由水平设置的台面支架与竖直设置的支梁焊接而成,所述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所述台面支架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横梁焊接而成,所述两个行走平台上设置有半圆形安装孔,且沿所述半圆形安装孔的径向延伸的支架至少焊接有二排支梁,两个行走平台对合时,两个半圆安装孔可对合形成能放置风电齿轮箱的圆形安装孔,部分所述横梁与支梁间设置有筋板,所述设置有筋板的横梁为远离安装孔的横梁,所述筋板与横梁的夹角和筋板与支梁的夹角均为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诸多缺点,实现了通用性佳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齿轮箱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并未得以同步创新,现有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仅依据原有风电齿轮箱设计,无法直接应用于目前不断涌出的新型风电齿轮箱。例如,现有济南I. 5MW风电齿轮箱与2MW风电齿轮箱的外形结构差异较大,导致现有济南I. 5MW风电齿轮箱的行走平台无法满足2MW风电齿轮箱的使用要求。如图I和图2所示,现有I. 5丽风电齿轮箱的行走平台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行走台I和第二行走台2组成,两个行走台均由支架和台面组成,所述支架由水平设置的台面 支架和竖直设置的支梁3焊接而成,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所述台面支架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横梁4焊接而成,所述两个行走平台上设置有半圆形安装孔,两个行走平台对合时,两个半圆安装孔可对合形成能放置I. 5MW风电齿轮箱的圆形安装孔,如图2所示,该行走平台的横梁与支梁间还需设置有筋板6,尤其是安装孔周边的横梁与支梁之间均需设置筋板,且所述筋板与横梁的夹角和筋板与支梁的夹角均为锐角,借助筋板6的作用,实现对I. 5MW风电齿轮箱的稳固支撑。由于外形结构的差异,现有I. 5MW风电齿轮箱的行走平台无法承载2MW风电齿轮箱,是因为I. 5MW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筋板6会与改进后的风电齿轮箱箱体5之间形成干涉,干涉如图I、图2中第一干涉区a、第二干涉区b、第三干涉区c所示,上述干涉导致第一行走台I和第二行走台2无法按照设计需要对合拼接在一起,如图3示。此外,如图4所示,2MW风电齿轮箱箱体5上的两个扭力臂销7高度高于在I. 5MW风电齿轮箱第一行走台I和第二行走台2的台面,也使2MW风电齿轮箱箱体5与第一行走台I和第二行走台2台面干涉。综上,亟待一种适用多种风电齿轮箱的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以实现通用性佳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行走台和第二行走台,两个行走台均包括支架和台面,所述支架由水平设置的台面支架与竖直设置的支梁焊接而成,所述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所述台面支架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横梁焊接而成,所述两个行走平台上设置有半圆形安装孔,且沿所述半圆形安装孔的径向延伸的支架至少焊接有二排支梁,两个行走平台对合时,两个半圆安装孔对合后形成能放置风电齿轮箱的圆形安装孔,所述横梁与支梁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与横梁的夹角和所述筋板支梁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设置有筋板的横梁为远离安装孔的横Mo进一步地,所述台面支架具地面的高度为1000-1200mm。进一步地,所述台面支架具地面的高度为1100mm。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半径为920_880mm。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半径为900mm。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去除了安装孔附近的筋板,增强了其通用性,不仅能满足现有I. 5MW风电齿轮箱的使用要求,而且同样适用于2MW风电齿轮箱的组装需要。增强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通用性的同时节省了制作成本,减少了占地。此外,本技术还增加了行走平台支架距离地面的高度,进一步增加了平台距地面的高度,防止了风电齿轮箱箱体扭力臂与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干涉。本技术根据风电齿轮箱箱体的直径将行走平台板面的安装孔孔径做出相应更改,使第一行走台和第二行走台结合更紧密,保证了组装人员行走的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I. 5丽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支架与2丽风电齿轮箱干涉的水平剖视图;图2为现有I. 5MW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行走台与2MW风电齿轮箱干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I. 5MW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台面与2MW风电齿轮箱扭力臂销干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I. 5MW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与2MW风电齿轮箱扭力臂销干涉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放置2丽风电齿轮箱的水平剖视图;图6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行走台与2MW风电齿轮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I为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放置2丽风电齿轮箱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放置2丽风电齿轮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5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放置2MW风电齿轮箱的水平剖视图;图6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行走台与2MW风电齿轮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放置2MW风电齿轮箱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放置2丽风电齿轮箱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该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可同时满足2MW风电齿轮箱和I. 5MW风电齿轮箱的组装需要。如图5、6、7、8所示,该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行走台I和第二行走台2,两个行走台均包括支架和台面,为了便于观察行走平台结构,附图5、6、7均未放置台面。支架由水平设置的台面支架与竖直设置的支梁3焊接而成,所述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台面支架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横梁4焊接而成,台面支架具地面的高度为1200mm,风电齿轮箱扭力臂7位于台面支架下方。两个行走平台上设置有半圆形安装孔,且沿所述半圆形安装孔的径向延伸的支架至少焊接有二排支梁,两个行走平对合时,两个行走台的半圆安装孔对合后形成能放置风电齿轮箱箱体5的圆形安装孔,该圆形安装孔的半径为900_,横梁4与支梁3间设置有筋板6,筋板6与横梁4的夹角和筋板6与支梁3的夹角均为锐角,供人行走的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设置有筋板6的横梁4为远离安装孔的横梁4,即,筋板6设置在非安装孔处的横梁4上。本实施例公开的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去除了安装孔附近的筋板,消除了安装孔附近筋板对风电齿轮箱箱体5的干涉,防止风电齿轮箱平台的第一行走平台I和第二行走平台2无法拼接,进而增强了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通用性。本实施例公开的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不仅能满足现有I. 5MW风电齿轮箱的使用要求,而且同样适用于2MW风电齿轮箱的组装需要,而且行走平台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增强通用性的同时节省了制造单一型号组装平台的试制成本,也同时减少了占地。本实施例中台面支架具地面的高度为1200mm。相比现有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台面支架的高度提高,提高后的台面支架和台面不会与2MW风电齿轮箱箱体5的扭力臂7干涉,进一步增强了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通用性。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半径为900mm,较现有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安装半径(930mm)小。使该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的第一行走台I和第二行走台2结合更紧密,避免组装人员踏空,保证了组装人员在台面上行走的安全。此外,该安装孔的半径还可以为920_880mm。本技术保护的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筋板形状和个数的改变、风电齿轮箱外形的改变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行走台和第二行走台,两个行走台均包括支架和台面,所述支架由水平设置的台面支架与竖直设置的支梁焊接而成,所述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所述台面支架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横梁焊接而成,所述两个行走平台上设置有半圆形安装孔,且沿所述半圆形安装孔的径向延伸的支架至少焊接有二排支梁,两个行走平台对合时,两个半圆安装孔可对合形成能放置风电齿轮箱的圆形安装孔,部分所述横梁与支梁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与横梁的夹角和筋板与支梁的夹角均为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有筋板的横梁为远离安装孔的横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齿轮箱行走平台,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行走台和第二行走台,两个行走台均包括支架和台面,所述支架由水平设置的台面支架与竖直设置的支梁焊接而成,所述台面固定在台面支架上,所述台面支架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横梁焊接而成,所述两个行走平台上设置有半圆形安装孔,且沿所述半圆形安装孔的径向延伸的支架至少焊接有二排支梁,两个行走平台对合时,两个半圆安装孔可对合形成能放置风电齿轮箱的圆形安装孔,部分所述横梁与支梁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与横梁的夹角和筋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口轨道交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