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403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它包括用于约束和保护线束、使线束穿过的、两端开口的线束槽以及与线束槽相联的用于将该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车身上的吸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线束固定装置,对线束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便于固定、装配和拆卸,能够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固定车辆上的各种线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线束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吸盘作为固定连接件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电器元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普遍。电器中的线束多种多样,如果不进行有序的约束,线束就会杂乱无章地分布,甚至造成电线短路,引发用电事故。以汽车中的线束为例,线束大多采用卡扣固定在钣金件上,卡扣只能对线束起到固定作用,没有保护的功能。且卡扣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钣金件自身的孔径大小而定,不同部位的钣金件对应不同结构的卡扣,这无疑增加了线束固定的成本。另外车身有些部位没有钣金孔,线束直接悬置在车中,随着车体的晃动线束会与周边部件产生干涉,时间长久会对线束造成磨损,甚至短路产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线束起到固定和保护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便于固定、装配和拆卸,能够重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它包括用于约束和保护线束、使线束穿过的线束槽以及与线束槽相连的用于将该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车身上的吸盘,线束槽的两端开口。作为本技术的优化,它还包括与线束槽相连的用于调节线束槽槽径大小的调节机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化,所述线束槽为中空的、带有一对相对的侧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顶部与吸盘相连;线束槽的一侧面与底面间为相分离的结构,且该侧面的高度小于另一侧面的高度;线束槽的底面的与该较短侧面相邻的端部连接有延伸端,延伸端与底面间的角度可调; 线束槽的较长的另一侧面与底面的相接处,为可调节底面与该侧面间夹角大小的结构;调节机构为用于调节底面与较短侧面下端间的距离并将底面固定的结构;线束槽的内表面设有凸起。作为另一种优化,所述吸盘的上部为利用负压吸附于车身上的中空的塑胶质半球形结构,吸盘的下部为与线束槽相连的底座。作为进一步优化①所述底座为倒T形结构;线束槽的顶部带有用于底座卡装于内的倒T形槽。②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延伸端上的第一啮合部、设于较短侧面外侧的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间为可调第一啮合部高度的啮合配合。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①所述第一哨合部与第二哨合部于竖向插接哨合,第一哨合部的外壁、第二哨合部的内壁均为棘齿结构,第一啮合部的棘齿可相对于第二啮合部的棘齿滑动。②第一啮合部与线束槽为一体式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①线束槽起到对线束约束和保护的作用;弯曲结构可使线束槽以弯曲处为支点摆动,以调节位置,从而方便线束导入;凸起的设置可防止线束在线束槽内滑动,进一步实现了对线束的固定作用;②吸盘可直接吸附在车身钣金件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钣金孔选择局限性、 无钣金孔情况下线束固定的问题,且操作简单、节约材料;③调节机构可根据不同线束直径来调整线束槽的槽径,且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的设置,便于对线束嵌入深度和锁进度进行调节。综上所述,本技术便于固定、装配和拆卸,且能够重复利用。本技术适用于固定各种车辆线束。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盘;2、底座;3、倒T形槽;4、第二啮合部;5、第一啮合部;6、线束槽;7、线束;9、凸起;A、右面;A'、左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线束固定装置,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线束槽6、吸盘I和调节机构。线束槽6的主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线束槽6用于约束和保护线束7, 中空部分用于线束穿过。长方体的右面A和底面为分离的结构,线束槽6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相隔设置的半球形的凸起9,线束槽6左面A'和底面的相交处为可调节底面相对左面A'转动角度大小的结构。线束槽6的顶面固联有倒T形槽3,倒T形槽3与线束槽6 一体成型。吸盘I为塑胶质负压吸力盘,其下部设有底座2,底座2卡装在倒T形槽3内。吸盘I的上部为工作部位,是中空的半球形结构,吸盘I可直接靠排空中空部分的空气后负压吸附在车体上,将该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车体上。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线束槽6的槽径,包括第一哨合部5、第二哨合部4,第一哨合部 5与线束槽6中的底面一体成型,第二啮合部4与线束槽6的右面A固联,第一啮合部5的外壁、第二啮合部4的内壁均为棘齿结构,第一啮合部5的棘齿可相对于第二啮合部4的棘齿上下滑动,二者之间于竖向插接并经棘齿的啮合相配合。通过调整第一啮合部5与第二啮合部4啮合的位置可调节线束槽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本实施例使用时,以固定汽车上的线束为例,首先将第一啮合部5与第二啮合部4 分离,把线束7放置于线束槽6内。接着将第一哨合部5置于第二哨合部4内,推动第一哨合部5向上运动(此时,底面与左面A'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使线束槽6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将线束7卡紧于线束槽6内,由于线束槽6内表面设有凸起9,可防止线束7在线束槽6 内滑动。然后将吸盘I吸附于汽车车身的钣金件上,实现对线束7的固定和保护。本实施例也可用于将线束固定于其它物体表面。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约束和保护线束(7)、使线束(7) 穿过的线束槽(6)以及与线束槽(6)相连的用于将该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车身上的吸盘(1),线束槽(6)的两端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线束槽(6)相连的用于调节线束槽(6)槽径大小的调节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槽(6)为中空的、 带有一对相对的侧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顶部与吸盘(I)相连;线束槽(6)的一侧面(A)与底面间为相分离的结构,且该侧面的高度小于另一侧面 a')的高度;线束槽(6)的底面的与该侧面(A)相邻的端部连接有延伸端,延伸端与底面间的角度可调;线束槽(6)的另一侧面(A')与底面的相接处,为可调节底面与该侧面 (A')间夹角大小的结构;调节机构为用于调节底面与侧面(A)下端间的距离并将底面固定的结构;线束槽(6)的内表面设有凸起(9)。4.根据权利要求I一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I) 的上部为利用负压吸附于车身上的中空的塑胶质半球形结构,吸盘(I)的下部为与线束槽(6)相连的底座(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倒T形结构;线束槽(6 )的顶部带有用于底座(2 )卡装于内的倒T形槽(3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延伸端上的第一哨合部(5)、设于侧面(A)外侧的第二哨合部(4),所述第一哨合部(5)与第二啮合部(4)间为可调第一啮合部(5)高度的啮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延伸端上的第一哨合部(5)、设于侧面(A)外侧的第二哨合部(4),所述第一哨合部(5)与第二啮合部(4)间为可调第一啮合部(5)高度的啮合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5)与第二哨合部(4)于竖向插接哨合,第一哨合部(5)的外壁、第二哨合部(4)的内壁均为棘齿结构,第一啮合部(5)的棘齿可相对于第二啮合部(4)的棘齿滑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约束和保护线束(7)、使线束(7)穿过的线束槽(6)以及与线束槽(6)相连的用于将该车用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车身上的吸盘(1),线束槽(6)的两端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英陈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