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264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触控点存在。当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一类型触控点;另一方面,当触控点中有至少一个的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则将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二类型触控点,并在后续启动检测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及根据检测结果而得到第二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其中,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二有效值高于第一有效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点检测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
技术介绍
时至今日,触控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数据输入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方式也由刚开始的单点触控演变为多点触控,甚至还想在多点触控时利用具有不同接触面积的多种接触物体来进行不同的触控操作。有许多研究试着同时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上使用笔尖与手指进行触控操作。然而, 尖细的笔尖与手指在点压面板时所回馈的能量变化差距甚大,若针对笔尖设计检测能量变化,则手指按压时所检测到的能量变化范围会很大,进而衍生出精确度与线性度上的问题; 而若针对手指设计检测能量变化,则笔尖按压时的能量变化就几乎无法察觉。或有人将笔尖的面积增加以加强能量变化的幅度,但随着笔尖的面积增加,原本以笔尖触控而达到精细控制的目的也将无法达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其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触控点存在。当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而判断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就将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一类型触控点;另一方面,当触控点中有至少一个的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则将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二类型触控点,并在后续启动检测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及根据检测结果而得到第二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其中,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二有效值高于第一有效值。由一第一方向循序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并且由不同于该第一方向循序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在判断存在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时,还设定一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否则就将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设定为伪。在判断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时,还设定一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否则就将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设定为伪。还包括当不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不启动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相关操作。还包括当判断存在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时,还根据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而得到该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还包括当不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再次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本专利技术提出另一种,适于检测具有多个触控感应元件的触控装置是否受到触控。此一先取得通过检测触控感应元件而得的第一基础检测结果,并以第一放大倍率处理第一基础检测结果而得到对应的第一扫描结果。当第一扫描结果中没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某一个预设值时,就以第一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第一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而当第一扫描结果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前述的预设值时,则进一步取得通过检测触控感应元件而得的第二基础检测结果,的后以第二放大倍率处理第二基础检测结果而得到对应的第二扫描结果,最后再以该一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第一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并以第二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第二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由一第一方向扫描该些触控感应元件而得到该第一基础检测结果并且由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扫描该些触控感应元件而得到该第二基础检测结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A与图I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图2A为利用手指进行触控并以第一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图2B为利用笔尖进行触控并以第一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图2C为利用手指进行触控并以第二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图2D为利用笔尖进行触控并以第二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设定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并取得坐标位置时的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设定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时的流程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图6A与图6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210,240 :手指触碰处以及附近区域212 :手指触碰处的较外围区域214、242 :手指触碰处的最外围区域220、260 :笔尖触碰处222,262 :笔尖触碰处的外围区域SlOO S116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S302 S306 :设定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并取得坐标位置时的执行步骤S402 S404 :设定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时的流程图S500 S514 :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S602 S636 :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A与图1B,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触控扫描以撷取相对应的第一扫描结果(步骤S100),接下来再判断第一扫描结果之中是否存在着位于预设值(后称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步骤S102),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点,所述的能量可以是电容值或者电阻值等可检测触控面板的能量变化,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假设使用笔尖触碰触控装置的面板时会在扫描结果中造成最大约10 单位左右的能量变化,另假设使用手指触碰触控装置的面板时会在扫描结果中造成最大约 1000单位左右的能量变化,那么第一有效值就可以设定为10单位,而且这个第一有效值会被用作此次检测能量变化时的上限。此外,在某一个程度以下的能量变化会被视作噪声而不是因触碰而产生的能量变化,而在此实施例中则假设低于5%的能量变化则被视作噪声。 换言之,即使有超过10单位的能量变化,在步骤S102中仍然只会将此能量变化视为是10 单位的能量变化;而能量变化在O. 5单位以下(10单位的5%)者,则会被视为没有触碰,换言之,第一有效值的有效范围是介于O. 5 10单位。请合并参照图2A与图2B,其分别为利用手指与笔尖进行触控,并以前述的第一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如图2A所示,由于手指的接触面积较大且造成的能量变化也比较大,所以在手指触碰处以及附近区域210 (较密斜线区)都会造成 10单位以上的能量变化;在较外围的区域212(交叉斜线区)也会造成约O. 5单位以上到 10单位以下,足可辨识的能量变化;而在最外围的区域214(较疏斜线区)则将造成O. 5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相反的,如图2B所示,由于笔尖的接触面积较小且造成的能量变化也比较小,所以在笔尖触碰处220将会造成O. 5单位以上到10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而在外围区域222 (斜线区)则可能只产生O. 5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只要触碰的压力大于一临界值,在步骤S102中就可以找到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有效值的有效范围之间的能量变化(也就是超过O. 5单位的能量变化);或者说,只要触碰的压力大于一临界值,就可以产生至少一个触控点。而若是在步骤S102中无法找到位于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那么就表示在触控装置上没有触控点存在。此时流程就会回到步骤SlOO以重新进行扫描。相反的,假若在步骤S102中找到一个以上位于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那么流程就会进入步骤S104以判断触控点的类型。 正如图2A与图2B所示,由于第一有效值设定的比较低,所以可以较为准确地找到笔尖所指的坐标位置,例如此实施例中的笔尖触碰处220 ;相对的,手指的触碰则会因为足以辨识的能量变化区域范围较大(包括区域210与区域212),所以很难找出准确的坐标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一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根据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判断是否有触控点存在;当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小于一第一预设值,则判断面积小于该第一预设值的触控点为一第一类型触控点;当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一第二预设值,则判断面积大于该第二预设值的触控点为一第二类型触控点;当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启动检测一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及根据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判断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是否实际存在,其中,该第二有效值高于该第一有效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铭周信国许育民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