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264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在触控面板中,将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以及面板单元先以水胶彼此贴合成为一个硬质的面板构件。接着利用一个背框固定背光模块后,将背框的固定部与保护单元间以固定元件固定。这样一来可节省将背光模块与面板单元固定在一起的遮框胶带以及锁附螺丝的成本,同时水胶贴合程序皆在玻璃元件上进行,可有效增加水胶贴合的良品率以及避免水胶渗入背光模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改良型背框以提高水胶贴合良品 率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在现今各类型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 (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与影音播放器等可携式电子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 面板(touch panel),作为人机数据的沟通接口,以节省电子产品的体积。其中在传统的 触控式面板模块的组装过程中,首先将触控玻璃/压克力(cover lens)与触控感应单元 (sensor)以水胶贴合完成第一道水胶贴合程序后,再与已组装完成的面板模块(包含面板 单元(cell)和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进行第二道水胶贴合的程序。在水胶贴合工艺中,因为胶材厚度、压力等贴合参数控制不易,使得整体良品率不 高。在第一道水胶贴合程序中,由于触控面板端的触控玻璃/压克力与触控感应单元(也是 玻璃材质)间材质硬度相近,因此第一道水胶贴合程序通常可顺利完成而有相当好的良品 率。然而在进行面板模块与触控面板端之间的第二道水胶贴合程序之前,由于面板单元与 背光模块需先行组合起来,在面板单元以及背光模块的四周再以遮框胶带(bezel tape)或 金属框体结合。由于必须满足轻薄的要求,背光模块的结构强度通常较差(其稍具弹性), 因此面板单元虽与触控玻璃以及触控感应单元具有相近的玻璃材质,在进行触控感应单元 与面板单元之间的第二道水胶贴合程序时,受到背光模块稍具弹性的特性影响,在进行真 空环境中的第二道水胶贴合时,面板单元与背光模块之间容易发生变形,进而使第二道水 胶贴合程序发生施压应力不均、胶材厚度不均,或是产生气泡、缺胶等问题,降低第二道水 胶贴合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有保护单元、 触控感应单元、面板单元、背光模块、背框以及固定元件。该触控感应单元的一侧与该保护 单元以水胶贴合。该面板单元一侧与该触控感应单元的另一侧以水胶贴合。该背光模块设 置在该面板单元的另一侧。该背框具有槽状本体以及固定部,该槽状本体具有底面以及垂 直延伸在该底面四边的多个侧面,该背光模块设置在该槽状本体内,该固定部延伸在该侧 面且与该保护单元的一个表面平行。该固定元件设置在该保护单元的该表面以及该固定部 之间,以固定该保护单元以及该背框。通过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触控面板实施例的结构改变,可以确保刚性结构的保护单 元、触控感应单元以及面板单元之间的两道水胶贴合程序能顺利进行而有相当好的良品 率,避免水胶贴合程序中受到背光模块的影响而发生施压应力不均、胶材厚度不均,或是产 生气泡、缺胶等问题。背光模块与水胶贴合完的玻璃构件再以背框组合起来,背框与保护单 元间以口字胶贴合,可简化组装以及重复工作的程序。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触控面板的背框的示意图。图3是触控面板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图4是触控面板第二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图5是触控面板第三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2、3触控面板 10 保护单元 20、40 水胶30 触控感应单元50面板单兀 60 背光模块62 导光兀件64框架70 背框 71槽状本体72 底面 73、74、75、侧面7677、78固定部79强化部80 固定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触控面板的实施例,在触控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先将触控玻璃(cover lens)、触控感应单元(sensors)以及面板单元(cell)进行水胶贴合形成一玻璃构件(或硬质构件)后,再以背框将背光模块与水胶贴合的玻璃构件组合起来,以完成触控面板的组装,并可以有效降低制造过程的不良品率。请参考图I以及图2,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I 一个第一实施例各元件的爆炸示意图(不含触控面板I的背框),图2则是触控面板I第一实施例的背框70的示意图。触控面板I包含有一个保护单元(cover lens) 10、一个触控感应单元(sensor) 30、一个面板单元(cell) 50、一个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 60以及一个背框70。保护单元10优选地是保护玻璃或透明压克力。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30以及面板单元50优选地都是玻璃材质。在组合的程序上,在保护单元10以及触控感应单元30之间以水胶20贴合以完成第一道水胶贴合的程序。接着在触控感应单元30以及面板单元50之间以水胶40贴合以完成第二道水胶贴合的程序。而彼此之间以水胶20、40贴合后的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30以及面板单元50则形成一个硬质的面板构件。由于实际上,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30以及面板单元50优选地是硬质的玻璃材质构件,因此当彼此间以水胶20、40贴合时,可以有效提升水胶贴合工艺的良品率,避免产生气泡或缺胶等问题,且由于水胶贴合程序并未涉及到背光模块60,因此也不会发生水胶渗透进背光模块60的问题。接着再利用背框70将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30以及面板单元50与背光模块60组合起来,其中背框70优选地是铁框,但其材质不以金属材为限。例如,在本专利技术其它的实施例中,背框70也可以是塑框。如图2所示,背框70具有一个槽状本体71以及固定部77、78。槽状本体71具有一个底面72以及垂直延伸在底面72四边的多个侧面73、74、75、76,其中底面72是在χ-y平面上延伸的平面结构,用来承载背光模块60,而侧面73、74、75、 76则沿着z轴方向自底面72四边垂直延伸。背光模块60则设置在背框70的槽状本体71 内。背框70另具有多个固定部77、78,从槽状本体71的各个侧面73、74、75、76沿着水平方 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向外延伸的平面结构,因此固定部77、78实质上与底面72或保护 单元10的一个表面11 (参考图3)彼此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背框70可以仅具有一 对设置在槽状本体71的相对两个侧面的固定部例如仅设置在侧面73、75上的固定部78, 或仅设置在侧面74、76上的固定部77,也可在四个侧面73、74、75、76上皆设置固定部(即 固定部77,78) ο请参考图3,图3即是图I的触控面板I的其它元件以及图2的背框70在组合完 成后沿着A-A线段的侧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感应单元20的第一侧21与保护单 元10之间以水胶20贴合,触控感应单元20的第二侧22与面板单元50的第三侧51之间 以水胶40贴合,在彼此之间以水胶20、40贴合后的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30以及面板 单元50,其彼此之间因水胶20、40贴合而彼此固定,并且由于其材质硬度相近,因此可有效 控制水胶20、40贴合的平整度,提升良品率。而在背光模块60以及背框70部分,背光模块 60设置在面板单元50的第四侧52,其包含一个导光元件62以及一个框架64和一个光源 (图未示),其中框架64可以是一个塑框,背框70的槽状本体71提供的容置空间则可将背 光模块60安装设置在其内。换句话说,背框70的槽状本体71包覆背光模块60而固定背 光模块60。接着如图3所示,将前述彼此之间以水胶20、40贴合后的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 单元30以及面板单元50以及背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含有: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该触控感应单元的一侧与该保护单元以水胶贴合;面板单元,该面板单元一侧与该触控感应单元的另一侧以水胶贴合;背光模块,设置在该面板单元的另一侧;背框,该背框具有槽状本体以及固定部,该槽状本体具有底面以及垂直延伸在该底面四边的多个侧面,该背光模块设置在该槽状本体内,该固定部延伸在该侧面且与该保护单元的一个表面平行;以及固定元件,设置在该保护单元的该表面以及该固定部之间,以固定该保护单元以及该背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佳汤承璋叶佳锜刘俊彬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