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6771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解决了现有摆动式铰接架存在的问题,其包括摆动式铰接架、铰接销轴、关节轴承、铜垫、铰接卡环、铰接调整垫、挡圈、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调整垫圈、半圆卡环、压盘、弹性挡圈、端盖和过桥组件,摆动式铰接架包括焊接结构的铰接架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实现前、后机架之间相对摆动的功能,保证井下自卸车行走时四轮着地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巷道路面不平,急转弯、坡道和凹坑较多,使得井下自卸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为了保证井下自卸车行走时四轮着地,改善车轮的附着条件,增加牵引力和工作稳定性,铰接式自卸车的前、后机架需要在横向有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国内外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对于此功能的实现通常采用三种结构1、使用回转支承,将前、后机架连接,实现前、后机架的横向相对摆动;2、其中一个车桥上设置横向摆动架,摆动架与机架之间为铰接,从而实现车桥与机架的横向相对摆动;3、在前机架或后机架上设置摆动式铰接架,同时实现前、后机架的水平相对转动和横向相对摆动。对于第I种回转支承方案,有成熟的专业系列化产品,安装方便,但是在整体结构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传动过桥的布置较难。另外,回转支承处受力状态较复杂,使用中常出现内外圈之间脱离、固定螺栓切断等问题。对于第2种在车桥上设置横向摆动架的方案,布置简单、性能可靠,但是车桥与摆动架为固定连接,而摆动架与机架之间为铰接,所以无法实现悬挂系统的安装,因此该方案不适合大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包括摆动式铰接架(3)、铰接销轴(5)、关节轴承(6)、铜垫(7)、铰接卡环(8)、铰接调整垫(9)、挡圈(10)、单列圆锥滚子轴承(11)、调整垫圈(12)、半圆卡环(13)、压盘(14)、弹性挡圈(15)、端盖(16)和过桥组件(17),其特征在于:煤矿井下四驱车前机架(1)和后机架(2)之间通过摆动式铰接架(3)连接,中间传动轴(29)和后传动轴(30)之间通过过桥组件(17)连接;摆动式铰接架(3)包括焊接结构的铰接架主体(4),铰接架主体(4)包括铰接板(32)、固定板(33)、加强立板(34)、筋板(35)、转向耳板(36)、铰接衬套(3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包括摆动式铰接架(3)、铰接销轴(5)、关节轴承(6)、铜垫(7)、铰接卡环(8)、铰接调整垫(9)、挡圈(10)、单列圆锥滚子轴承(11)、调整垫圈(12)、半圆卡环(13)、压盘(14)、弹性挡圈(15)、端盖(16)和过桥组件(17),其特征在于煤矿井下四驱车前机架(I)和后机架(2)之间通过摆动式铰接架(3)连接,中间传动轴(29)和后传动轴(30)之间通过过桥组件(17)连接; 摆动式铰接架(3)包括焊接结构的铰接架主体(4),铰接架主体(4)包括铰接板(32)、固定板(33)、加强立板(34)、筋板(35)、转向耳板(36)、铰接衬套(37)、转向衬套(38)和摆动销轴(39),铰接板(32)包括通过固定板(33)连接的上下两个;加强立板(34)设置在固定板(33 )左右两侧、两个铰接板(32 )之间且连接铰接板(32 )和固定板(33 );筋板(35 )设置在两个铰接板(32 )之外且连接铰接板(32 )和固定板(33 );转向耳板(36 )与加强立板(34 )连接且位于加强立板(34)的外侧,两块加强立板(32)外侧都设置有上下平行两块转向耳板;铰接衬套(37 )设置在铰接板(32 )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铰接板(32 )连接,两块铰接板上的铰接衬套中心同轴;转向衬套(38)设置在转向耳板(36)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转向耳板(36)连接,上下平行的两块转向耳板上的转向衬套中心同轴;摆动销轴(39)设置在固定板(33)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固定板(33)连接; 前机架(I)与摆动式铰接架(3 )之间通过左右两组转向油缸(24)和上下两个铰接销轴(5)连接,铰接销轴(5)通过关节轴承(6)安装在铰接架主体(4)铰接衬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燕赵海兴杨振声王庆祥谢龙陈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