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6619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胶轮车存在的传动损耗大、需采用专用变速箱、操作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包括前驾驶室、前车架、后车架、侧卸式货厢、后驾驶室和随车起重机,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通过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铰接,所述前车架上部连接有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后部连接有液压油泵,柴油发动机与液压油泵形成动力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胶轮运输车具有驾驶/起吊闭锁、双向驾驶、侧卸式货厢自卸、驻车制动和起吊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系数,且取力方式为动力单元‑液压油泵,中间环节少,功率损失小,传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主要包括材料、设备、人员和矸石等的运输,是煤矿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矿井无轨辅助运输化的发展,对胶轮车高效能、多用途、机动灵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效、落后的运输模式亟需改变。例如,在中小型设备、支护材料等的装卸方面,目前井上采用行车、井下基本采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装料和卸料工作,灵活性差,劳动强度高,运输效率也较低。另外,许多中小型煤矿巷道断面小、宽度狭窄、转弯半径小、未设调头硐室等因素,使得目前的普通单向行驶方式无法适用。因此,有必要配备一种自带起吊和自卸功能、铰接转向、双向驾驶的运输车。起吊功能可通过随车起重机实现,将其安装在车辆的合适部位,由整车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控制其回转、升降、伸缩运动,围绕整车周围作业,将物料轻松装入货厢。目前,井下胶轮车随车起重机的取力方式为:变速箱通过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取力器,取力器通过花键对液压油泵输出动力。这种从变速箱取力的方式,由于存在传动损耗,无法充分利用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另外,该方式需要对变速箱进行改装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包括前驾驶室(1)、前车架(2)、后车架(7)、侧卸式货厢(8)、后驾驶室(9)和随车起重机(10),前车架(2)前部连接前驾驶室(1),后车架(7)上部连接侧卸式货厢(8)、后驾驶室(9)和随车起重机(10),前车架(2)和后车架(7)之间通过左转向油缸(5)和右转向油缸(6)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上部连接有柴油发动机(3),柴油发动机(3)后部连接有液压油泵(4),柴油发动机(3)与液压油泵(4)形成动力单元;所述液压油泵(4)外接有实现胶轮运输车驾驶/起吊闭锁、驾驶和起吊功能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安全阀(58),驾驶/起吊切换阀(52),气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包括前驾驶室(1)、前车架(2)、后车架(7)、侧卸式货厢(8)、后驾驶室(9)和随车起重机(10),前车架(2)前部连接前驾驶室(1),后车架(7)上部连接侧卸式货厢(8)、后驾驶室(9)和随车起重机(10),前车架(2)和后车架(7)之间通过左转向油缸(5)和右转向油缸(6)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上部连接有柴油发动机(3),柴油发动机(3)后部连接有液压油泵(4),柴油发动机(3)与液压油泵(4)形成动力单元;所述液压油泵(4)外接有实现胶轮运输车驾驶/起吊闭锁、驾驶和起吊功能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安全阀(58),驾驶/起吊切换阀(52),气控换向阀(57),控制多路阀(42),两组优先阀(54),两组转向器(49),两组手制动阀(50),驻车制动阀(51),多路阀(55),蓄能器(60),驻车制动器(61)和液压油箱(62),安全阀(58)的进油口P口与液压油泵(4)的出油口连接;驾驶/起吊切换阀(52)的进油口P口与液压油泵(4)的出油口连接,工作油口A口与气控换向阀(57)的进油口P口连接,工作油口B口与控制多路阀(42)的进油口P口连接;气控换向阀(57)的工作油口A口与一组优先阀(54)的进油口P口连接,工作油口B口与另一组优先阀(54)的进油口P口连接;控制多路阀(42)的负载信号油口PL口与驻车制动阀(51)的控制油口H口连接;两组优先阀(54)的工作油口C口分别与两组转向器(49)连接,工作油口E口汇至一起,分为四路,第一路与行车制动器连接,第二路与多路阀(55)的进油口P口连接,第三路与蓄能器(60)连接,第四路与一组手制动阀(50)的进油口P口连接,且该组手制动阀(50)的工作油口A口分为两路,一路与另一组手制动阀(50)的进油口P口连接,另一路与驻车制动阀(51)的进油口P1口连接;另一组手制动阀(50)的工作油口A口与驻车制动阀(51)的进油口P2口连接;驻车制动阀(51)的工作油口A口与驻车制动器(61)连接;各阀体的出油口T口与液压油箱(62)连接;所述驻车制动阀(51)、驾驶/起吊切换阀(52)、一组转向器(49)、和一组手制动阀(50)安装于前驾驶室(1);所述多路阀(55)、一组优先阀(54)、另一组转向器(49)和另一组手制动阀(50)安装于后驾驶室(9);所述气控换向阀(57)、安全阀(58)、蓄能器(60)、液压油箱(62)和另一组优先阀(54)安装于前机架(2);所述控制多路阀(42)、驻车制动器(61)安装于后车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多路阀(42)包括第一工作联(65)、第二工作联(66)、第三工作联(67)、第四工作联(68)、梭阀(59)、压力复制阀(63)和安全阀(64),所述压力复制阀(63)、安全阀(64)的进油口连接至控制多路阀(42)P口,安全阀(64)的出油口连接至T口,取自第四工作联(68)工作油口A4和B4口的负载信号通过阀芯内部油道进入梭阀(59)的进油口E口和F口,通过梭阀(59)采集E口和F口中压力较高的压力油经出油口G口输出为负载信号,作用于压力复制阀(63)的阀芯右端,控制多路阀(42)的P口压力油经压力复制阀(63)减压后作用于压力复制阀(63)的阀芯左端,经压力复制阀(63)减压后的信号即为反馈信号,通过反馈信号油口LS口传递给液压油泵(4)的变量控制油口X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复制阀(63)为液控式比例阀,压力复制阀(63)和安全阀(64)集成于控制多路阀(42)的进口片上,压力复制阀(63)的阀芯两端面积相等,压力复制阀(63)阀芯右端设有复位弹簧(7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车起重机(10)包括底座(33)、液压马达(34)、立柱(35)、变幅油缸(36)、主节臂(37)、第一伸缩节臂(38)、第二伸缩节臂(39)、第一伸缩油缸(40)和第二伸缩油缸(41),底座(33)与随车起重机固定架(24)连接,底座(33)内设有回转支承(43)、齿轮轴(44)、涡轮(45)、蜗杆(46),所述回转支承(43)外圈与底座(33)连接,回转支承(43)内圈与立柱(35)连接,回转支承(43)内圈与齿轮轴(44)啮合,齿轮轴(44)与涡轮(45)通过键连接,涡轮(45)与蜗杆(46)啮合,蜗杆(46)与液压马达(34)连接;立柱(35)下部与变幅油缸(36)缸筒铰接,立柱(35)上部与主节臂(37)铰接;主节臂(37)下部与变幅油缸(36)活塞杆铰接;第一伸缩节臂(38)装在主节臂(37)内;第二伸缩节臂(39)装在第一伸缩节臂(38)内;第一伸缩油缸(40)活塞杆与主节臂(37)铰接,第一伸缩油缸(40)缸筒与第一伸缩节臂(38)铰接;第二伸缩油缸(41)缸筒与第一伸缩节臂(38)铰接,第二伸缩油缸(41)活塞杆与第二伸缩节臂(39)铰接;所述变幅油缸(36)缸筒设有单向溢流阀(70);所述第一伸缩油缸(40)缸筒设有双向液压锁(71);所述液压马达(34)工作油口分别与控制多路阀(42)的第三工作联(67)工作油口A3口和B3口连接;所述变幅油缸(36)的有杆腔与控制多路阀(42)的第二工作联(66)工作油口A2口连接;所述单向溢流阀(70)与控制多路阀(42)的第二工作联(66)工作油口B2口连接;所述双向液压锁(71)与控制多路阀(42)的第一工作联(65)工作油口A1口和B1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接式双向驾驶自装卸胶轮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7)包括铰接架(11)、左梁(12)、右梁(13)、前横梁(14)、举升横梁(15)、后横梁(16)、钢板弹簧(17)、后桥(18)、支腿油缸(19)和自卸油缸(20),所述铰接架(11)、左梁(12)、右梁(13)、前横梁(14)、举升横梁(15)和后横梁(16)连接形成框架结构,铰接架(11)位于后车架(7)前部并与前车架(2)连接,左梁(12)和右梁(13)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燕石涛王庆祥韦建龙谢龙赵秀梅范江鹏高源柳玉龙赵海兴常凯王治伟程玉军王帆马凤苹赵远王娜薛慧珍祁宏王丽威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