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琳珠专利>正文

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1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是指一种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适于与糜状、粥状、膏状物料灌装机(尤其是灌肠机)配套使用。它包括物料灌装机、料斗、负压装置;进料罐整体密闭,进料罐的顶部入口和底端出口分别与料斗内物料及物料灌装机上部的物料入口气密连通,物料灌装机内腔与负压装置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劳动强度大、物料内易产生气泡等问题,具有简化了设备构造和操作步骤、节约了物料,减少了物料内的气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是指一种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适于与糜状、膏状、粥状物料灌装机(尤其是灌肠机)配套使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肉糜灌装机在灌装时用料斗装料进行灌装,在生产过程中需有专人通过提升机不断从位于地面的容器内将肉糜倒入灌装机上面的料斗中。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工人劳动强度大,要有专门人员出料,造成人员上的浪费。2、在上料过程中经常有物料掉落在机器料斗外面,造成物料的大量浪费。3、由于在物料倒入料斗内时存在部分冲击力,使物料内产生气泡,当产品熟化后切面就会内现蜂孔,不光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负压作为吸料动力、自动进料且结构简单的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包括物料灌装机4、料斗1、负压装置;进料罐3整体密闭,进料罐3的顶部入口7和底端出口13分别与料斗1内物料及物料灌装机4上部的物料入口气密连通,物料灌装机4内腔与负压装置连通。该结构能够满足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经进料罐3进入物料灌装机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构造还有:为使被吸入进料罐3的物料能够分散,以利于物料中的气体排出,进料罐3内腔中纵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导流板,导流板与进料罐3内壁固定配合且邻接处间隔开设有间隙或孔11,进料罐3内腔上方与负压装置连通。为便于物料能够更好地分散,优选的设计方案是至少两层导流板在进料罐3内腔中沿水平设置、且呈纵向间隔分布。为简化设备构造,利用物料灌装机4工作时产生的负压,将料斗1中的-->物料自动被吸入进料罐3中,进料罐3的入口7经与其套装气密固定的吸管2与料斗1内的物料连通。由于吸管2内输送的为糜状物料,物料所需的吸力和吸管2所承受的压力较大,为保证吸管2的径向强度同时便于工作,使其不因吸力过大产生的形变而导致管路不通,吸管2采用管壁间隔分布有环状或网状加强筋的软管,其中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加强筋选用呈环状或网状分布的钢丝。可以显而易见的是,加强筋还可以选用刚性且不易产生形变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制作,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两层导流板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散料导流板9和集料导流板12,其中散料导流板9为一呈锥状或台状、且锥顶或台上底面与进料罐3的入口7相邻设置的板式结构,上述结构为保证物料使物料在下行过程中,能够充分展开,将物料中的气泡暴露在表面,由于进料罐3中是负压状态,气泡就会膨胀破裂,慢慢积累于进料罐3的顶端。集料导流板12为对应间隔设置于散料导流板9下方、呈漏斗状的板式结构,集料导流板12的出口与进料罐3的出口13相邻。集料导流板的作用是使物料沿其锥面翻滚下行,进一步分离物料中的气体。下锥面结构顶端四周有孔或空隙,便于下方的空气(包括料中残余空气分离后集结的部分)向上排除。从导流板的以上作用不难看出,散料导流板9和集料导流板12所在的锥面或台面可以选用圆锥、圆台、棱锥或棱台,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选用圆锥、圆台、正棱锥或正棱台。导流板可以选用刚度较大的金属材质制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钢板作为其制作材质。为保证排气通道的顺畅,使物料中的空气能够顺利的排除,同时满足导流板与进料罐3的结合强度的需要。导流板与进料罐3的内壁之间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焊接、支架固定、或卡装配合中的一种或其结合。进料罐3内腔上方经排气阀8、节流阀5与负压装置连通。随着工作过程的延续,物料中的气泡分离的积累,进料罐3中的气体就会越来越多,物料就会越来越少,这时,手动打开排气阀8、节流阀5,进料罐3上部的气体就会通过节流阀5排到真空罐6,再由负压装置排走。进料罐3中的物料就会增多,避免物料灌装机的排空现象。-->负压装置为与真空泵或其它抽气装置连通的真空罐6。本专利技术除应用于与糜类物料灌装机配套外,还可与膏状、粥状物料灌装设备配套,其中特别适合与肉糜灌装机(灌肠机)配套使用。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由于本专利技术节省了物料提升机和人工进料,简化了设备构造和操作步骤,只要操作人员将装物料的料斗置于灌装机旁,将吸料管放进料斗内的物料内即可进行灌装,降低了人员的工作强度。2、在进料过程中物料通过吸管自行吸到进料罐内进行灌装,将大幅度降低因物料散落形成的浪费,同时由于进料是在相对密闭的过程中进行的,更易于达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3、物料在被吸入进料罐的同时,也会使物料内空气与其分离,避免了物料灌装机的排空现象,减少了物料内气泡,使熟化后的产品切片表面更光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料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实施例为在肉糜灌装机(灌肠机)中的具体应用,其整体构造如图示,包括物料灌装机4、料斗1、负压装置;物料灌装机4为灌肠机,进料罐3整体密闭,进料罐3的顶部入口7通过与其套装固定的吸管2与料斗1内物料气密连通,其底端出口13与物料灌装机4上部的物料入口通过法兰气密连通,物料灌装机4内腔与负压装置连通,进料罐3内沿纵向间隔设有两层导流板,导流板与进料罐3内壁固定配合且邻接处间隔开设有间隙或孔11,进料罐3内腔上方与负压装置连通。为保证吸管2的径向强度同时便于工作,使其不致因吸力过大产生形变导致管路不通,吸管2采用管壁间隔分布呈环状或网状分布的钢丝的软管。两层导流板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散料导流板9和集料导流板12,其中散-->料导流板9为一呈台状、且上底面与进料罐3的入口7相邻设置的板式结构,上述结构为保证物料使物料在下行过程中,能够充分展开,将其中的气泡暴露在表面,由于进料罐3中是真空状态,气泡就会膨胀破裂,慢慢积累于进料罐3的顶端。集料导流板12为对应间隔设置于散料导流板9下方、呈漏斗状的板式结构,集料导流板12的出口与进料罐3的出口13相邻。集料导流板12的作用是使物料沿其锥面翻滚下行,进一步分离物料中的气体。下锥面结构顶端四周有孔或空隙,便于下方的空气(包括料中残余空气分离后集结的部分)向上排除。为保证物料中的空气能够顺利的排除,同时满足导流板与进料罐3的结合强度的需要。散料导流板9通过沿其径向间隔设置的支架与进料罐3的内壁之间采用焊接配合,集料导流板12的周边与进料罐3的内壁之间采用焊接配合,并在其邻接处沿集料导流板的径向间隔开设有孔。负压装置为与真空泵连通的真空罐6。进料罐3内腔上方经排气阀8、节流阀5与负压装置连通。随着工作过程的延续,物料中的气泡分离的积累,进料罐3中的气体就会越来越多,物料就会越来越少,这时,手动打开排气阀8、节流阀5,进料罐3上部的气体就会通过节流阀5排到真空罐6,再由真空泵排走。进料罐3中的物料就会增多,避免灌肠机的排空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包括物料灌装机(4)、料斗(1)、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罐(3)整体密闭,进料罐(3)的顶部入口(7)和底端出口(13)分别与料斗(1)内物料及物料灌装机(4)上部的物料入口气密连通,物料灌装机(4)内腔与负压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包括物料灌装机(4)、料斗(1)、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罐(3)整体密闭,进料罐(3)的顶部入口(7)和底端出口(13)分别与料斗(1)内物料及物料灌装机(4)上部的物料入口气密连通,物料灌装机(4)内腔与负压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罐(3)内腔中纵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导流板,导流板与进料罐(3)内壁固定配合且邻接处间隔开设有间隙或孔(11),进料罐(3)内腔上方与负压装置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两层导流板在进料罐(3)内腔中沿水平设置、且呈纵向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罐(3)的入口(7)经与其套装气密固定的吸管(2)与料斗(1)内的物料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糜状物料灌装机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管(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根成成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侯琳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