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缸盖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油缸盖,其储油槽的O型槽由两段弧形相接组成,并且二者半径不同,需要二次加工,不仅加工及其不便,而且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缸盖改良结构,该油缸盖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加工及其方便,可实现一次加工成型,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缸盖改良结构,包括设于该油缸盖内侧表面的圆形储油槽和设于该储油槽外周边的进油口,在所述储油槽的四周边沿处即O型槽上设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导通,所述O型槽由直斜面和圆弧面相接形成,且所述圆弧面位于所述直斜面和储油槽的底面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斜面与所述油缸盖内侧表面的夹角为65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1.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油槽的直径为38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油槽的深度为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直斜面和弧形面相接的O型槽设计,可利用现有刀具一次成型而得,不仅加工及其方便,而且效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I——油缸盖2——储油槽3-进油口4-O型槽5——出油口 6——直斜面7——圆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油缸盖改良结构,包括设于该油缸盖I内侧表面的圆形储油槽2和设于该储油槽外周边的进油口 3,在所述储油槽的四周边沿处即O型槽4上设有出油口 5,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导通,所述O型槽由直斜面6和圆弧面7相接形成,且所述圆弧面位于所述直斜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盖改良结构,包括设于该油缸盖(1)内侧表面的圆形储油槽(2)和设于该储油槽外周边的进油口(3),在所述储油槽的四周边沿处即O型槽(4)上设有出油口(5),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槽由直斜面(6)和圆弧面(7)相接形成,且所述圆弧面位于所述直斜面和储油槽的底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