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326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包括储油桶,还包括与储油桶连接的增压缸,与储油桶的出油口连接的油缸,所述油缸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通过第二中间体相连接,第一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第二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装设有前杆,前杆的一端从前盖伸出,在第一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前活塞,在第二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所述前盖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中间体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二进气口。通过前活塞和第一增压活塞同时带动前杆复位,大大增加了回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缸,更具体地是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需要较大回力才能进行拔模的模具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
技术介绍
增压缸广泛用于模具进行拔模,传统的增压缸在拔模时,回力小,不能用于需要较大回力才能进行拔模的模具,常导致无法进行拔模,因此传统的增压缸已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回力大,能有效满足需要较大回力才能进行拔模的模具,拔模速度快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包括储油桶,还包括与储油桶连接的增压缸,与储油桶的出油口连接的油缸,所述储油桶与增压缸通过第一中间体相连接,所述油缸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通过第二中间体相连接,第一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第二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装设有前杆,前杆的一端从前盖伸出,在第一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前活塞,在第二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所述前盖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中间体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二进气口。本技术所述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造一油缸,该油缸,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通过第二中间体相连接,第一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第二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装设有前杆,前杆的一端从前盖伸出,在第一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前活塞,在第二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所述前盖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中间体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二进气口,通过向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进,使前活塞和第一增压活塞同时带动前杆复位,大大增加了回力,能有效满足需要较大回力才能进行拔模的模具,拔模速度快。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所述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的最佳实施例,并不因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提供一种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包括储油桶1,还包括与储油桶I连接的增压缸2,与储油桶I的出油口 13连接的油缸3,所述储油桶I与增压缸2通过第一中间体4相连接,所述油缸3包括第一筒体5、第二筒体6,第一筒体5与第二筒体6通过第二中间体7相连接,第一筒体5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8,第二筒体6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9,第一筒体5和第二筒体6内装设有前杆10,前杆10的一端从前盖9伸出,在第一筒体5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10滑动的前活塞11,在第 二筒体6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10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12,所述前盖9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12带动前杆10复位的第一进气口 14,所述第二中间体7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11带动前杆10复位的第二进气口 15,拔模时,通过向第一进气口 14和第二进气口 15输入压缩空气进,使前活塞11和第一增压活塞12同时带动前杆10复位,大大增加了回力,拔模速度快。所述后盖8开设有加油口 17,该加油口 17通过管道18与储油桶I的出油口 13相连接。所述增压缸2包括增压气缸筒体19,与增压气缸筒体19密封连接的密封盖20,装设在增压气缸筒体19内对储油桶I进行增压的增压杆21,与增压杆21 —端密封连接的第二增压活塞22,增压杆21另一端可从增压气缸筒体19内伸入到储油桶I内,密封盖20开设有第三进气孔23,第一中间体4开设有第四进气孔24,通过从第四进气孔24输入压缩空气使第二增压活塞22带动增压杆21复位。所述前盖9上还装设有第一法兰板16,所述密封盖20上还装设有第二法兰板25。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包括储油桶(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储油桶(I)连接的增压缸(2),与储油桶(I)的出油口( 13)连接的油缸(3),所述储油桶(I)与增压缸(2)通过第一中间体(4)相连接,所述油缸(3)包括第一筒体(5)、第二筒体(6),第一筒体(5)与第二筒体(6)通过第二中间体(7)相连接,第一筒体(5)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8),第二筒体(6 )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9 ),第一筒体(5 )和第二筒体(6 )内装设有前杆(10 ),前杆(10 )的一端从前盖(9 )伸出,在第一筒体(5 )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10 )滑动的前活塞(11),在第二筒体(6)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10)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12),所述前盖(9)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12)带动前杆(10)复位的第一进气口( 14),所述第二中间体(7)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11)带动前杆(10)复位的第二进气口(1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9)上还装设有第一法兰板(16)。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8)开设有加油口(17),该加油口(17)通过管道(18)与储油桶(I)的出油口(1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2)包括增压气缸筒体(19 ),与增压气缸筒体(19 )密封连接的密封盖(20 ),装设在增压气缸筒体(19 )内对储油桶(I)进行增压的增压杆(21),与增压杆(21) —端密封连接的第二增压活塞(22),增压杆(21)另一端可从增压气缸筒体(19)内伸入到储油桶(I)内,密封盖(20)开设有第三进气孔(23),第一中间体(4)开设有第四进气孔(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0)上还装设有第二法兰板(2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包括储油桶,还包括与储油桶连接的增压缸,与储油桶的出油口连接的油缸,所述油缸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通过第二中间体相连接,第一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第二筒体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装设有前杆,前杆的一端从前盖伸出,在第一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前活塞,在第二筒体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所述前盖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中间体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带动前杆复位的第二进气口。通过前活塞和第一增压活塞同时带动前杆复位,大大增加了回力。文档编号F15B3/00GK202789780SQ20122030925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邓建国 申请人:东莞市亚布力气动液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大回力增压缸,包括储油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储油桶(1)连接的增压缸(2),与储油桶(1)的出油口(13)连接的油缸(3),所述储油桶(1)与增压缸(2)通过第一中间体(4)相连接,所述油缸(3)包括第一筒体(5)、第二筒体(6),第一筒体(5)与第二筒体(6)通过第二中间体(7)相连接,第一筒体(5)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后盖(8),第二筒体(6)开口的一端装设有前盖(9),第一筒体(5)和第二筒体(6)内装设有前杆(10),前杆(10)的一端从前盖(9)伸出,在第一筒体(5)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10)滑动的前活塞(11),在第二筒体(6)内密封连接有随着前杆(10)滑动的第一增压活塞(12),所述前盖(9)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第一增压活塞(12)带动前杆(10)复位的第一进气口(14),所述第二中间体(7)开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使前活塞(11)带动前杆(10)复位的第二进气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亚布力气动液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