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935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罩,设置于风扇的入风口,其包含壳体,该壳体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围绕有流道,该流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其中该流道的截面积由该进风口朝向该出风口渐扩,该增压罩用以提高通过该风扇的气流静压,进而提升该风扇的性能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增压罩,特别是关于一种轴流风扇的增压罩。
技术介绍
风扇依其结构及气体流向可简单地区分为离心风扇及轴流风扇,其中离心风扇的特性为风量小、风压高,适合使用于高风阻的环境中,而轴流风扇的特性则为风量大、风压小,适合使用于需大量换气的环境中。其中轴流风扇具有运转速度快、结构简单轻巧且运转效率高的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进行散热。请参阅图6,为轴流风扇的流量-静压比较图,图中「未安装有增压罩的风扇」的曲线即为一般现有轴流风扇的性能表现,可以看到曲线中具有明显的失速区(流量30 CFM左右),当轴流风扇操作于这个区域时,风扇的性能会明显变差,而导致其散热效果下降,因此,如何改善轴流风扇于失速区性能下滑的问题,为业界致力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借由增压罩的流道的截面积由进风口朝向出风口渐扩,以增加风扇的静压,而可提高风扇的工作区的表现。本技术的一种增压罩用于设置于风扇的入风口,该增压罩包含壳体,该壳体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围绕有流道,该流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其中该流道的截面积由该进风口朝向该出风口渐扩。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壳体具有底面,该流道的该出风口位于该壳体的该底面,该壳体的该底面与该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不小于30度的锐角。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的增压罩包含有钝体及多个静叶,该钝体位于该流道中,各该静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各该静叶的该第一端连接该钝体,各该静叶的该第二端连接该壳体的该内表面。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钝体具有侧面,该钝体的该侧面与该壳体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为不小于30度的锐角。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钝体具有第一高度,该壳体具有厚度,该钝体的该第一高度小于该壳体的该厚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钝体具有第一高度,该壳体具有厚度,该钝体的该第一高度及该壳体的该厚度的比例介于1:5至4:5之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钝体具有第一高度,各该静叶具有第二高度,该钝体的该第一高度及各该静叶的该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介于5:1至5:4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各该静叶具有第二高度,该钝体的该第一高度及各该静叶的该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介于5:1至5:4之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钝体具有钝体底面,该钝体底面与该壳体的底面共平面。进一步优选地,各该静叶具有连接底面,该连接底面与该壳体的该底面共平面。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钝体罩盖该风扇的轮毂。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流道的该出风口的大小不大于该风扇的该入风口的大小。本技术借由于该风扇的该入风口设置该增压罩以增加其气流静压,可提升该风扇的工作性能,进而增加该风扇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增压罩的立体上视图。图2: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增压罩的立体下视图。图3: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增压罩的侧面剖视图。图4: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增压罩安装于风扇的侧面剖视图。图5:依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增压罩安装于风扇的侧面剖视图。图6:安装及未安装有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该增压罩的流量-静压比较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增压罩;110壳体;111内表面 ;112底面;120 钝体; 121 侧面;122钝体底面;130静叶;131 第一端;132 第二端;133连接底面;200风扇;210 入风口; 220 轮毂;230 排风口 ; P 流道;Pl 进风口 ; P2 出风口 ;Θ I第一夹角; Θ 2第二夹角;Hl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T 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一种增压罩100的立体图及剖视图,该增压罩100包含壳体110、钝体120及多个静叶130,该壳体110具有内表面111及底面112,请参阅图3,该壳体110的该内表面111围绕有流道P,该流道P供气体流过,该流道P具有进风口 Pl及出风口 P2,该流道P的该出风口 P2位于该壳体110的该底面112,气体由该进风口 PI流入,并由该出风口 P2流出,其中该流道P的截面积由该进风口 PI朝向该出风口 P2渐扩,可使气体于该流道P流动的过程中增加静压,该壳体110的该底面112与该内表面11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Θ 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角Θ I为不小于30度的锐角。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各该静叶130具有第一端131及第二端132,各该静叶130的该第一端131连接该钝体120,各该静叶130的该第二端132连接该壳体110的该内表面111,该些静叶130用以导正流入气体的流动方向,可增加流入的气流流速,以弥补该流道P为提高气流静压,缩小该进风口 Pl而减少的入风量。该钝体120借由该些静叶130的固定而位于该流道P中,该钝体120用以导引气流更顺畅地进入风扇,其中该钝体120具有侧面121,该钝体120的该侧面121与该壳体110的该底面11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Θ 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夹角Θ 2为不小于30度的锐角。请参阅图3,该增压罩100的该壳体110具有厚度T,该钝体120具有第一高度Hl,各该静叶130具有第二高度H2,其中该钝体120的该第一高度Hl小于该壳体110的该厚度T,各该静叶130的该第二高度H2小于该钝体120的该第一高度H1,较佳的,该钝体120的该第一高度Hl及该壳体110的该厚度T之间的比例介于1:5至4:5之间,该钝体120的该第一高度Hl及各该静叶130的该第二高度H2之间的比例介于5:1至5:4之间,可使该流道P的气流整流效率达到最佳。请参阅图2及图3,该钝体120具有钝体底面122,各该静叶130具有连接底面133,在本实施例中,该钝体120的该钝体底面122及各该静叶130的该连接底面133皆与该壳体110的该底面112共平面。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与风扇200的结合示意图,该风扇200具有入风口 210、轮毂220及排风口 230,该风扇200为轴流风扇,该增压罩100设置于该风扇200的该入风口 210,当该风扇200运转时,气体由该流道P的该进风口 Pl流入,并经由该流道P的该出风口 P2及该风扇200的该入风口 210后,由该风扇200的该排风口 230流出,使该风扇200可借由该增压罩100提高其气流静压,较佳的,该增压罩100的该钝体120罩盖该风扇200的该轮毂220,以使气体流入该流道P后可借由该钝体120的导流而更顺畅地进入该风扇200的该入风口 210,较佳的,该流道P的该出风口 P2的大小不大于该风扇200的该入风口 210的大小,使气流经过该增压罩100的导流后可完全地流入该风扇200的该入风口 210。请参阅图6,先前技术的该轴流风扇安装有本技术的该增压罩100后,可看到于原失速区的气流静压明显提高,可大幅提升该风扇200的工作性能,进而增加该风扇200的工作效率。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与该风扇200结合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压罩,设置于风扇的入风口,该增压罩包含壳体,该壳体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围绕有流道,该流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该流道的截面积由该进风口朝向该出风口渐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育树
申请(专利权)人: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