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201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属于发动机隔热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一侧的排气隔热罩,设置于另一侧的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排气隔热罩、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形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实现隔热,同时,将三者固定在一起,增加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隔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的排气系统是排放和降噪的重要总成,它主要由排气歧管、催化式净化器、消声器、尾管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把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从多个气缸内收集、清洁(经三元催化器)、消声,然后引到车后排放,而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总成的主要作用是阻断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与周边零部件之间的热交换。其形状主要取决于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和周边零部件之间的空间和装配工艺的要求。目前,传统隔热罩多数结构为单层铝箔或双层金属板压制而成,其隔热效果差,同时,由于隔热罩总成里没有相互连接,导致隔热罩总成的刚度较低而使隔热罩易与发动机产生共振现象,进而影响整车性能和驾驶体验。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隔热总成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提高隔热效果,同时也可提高其刚度避免共振现象的产生,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热效果差、易发生共振进而影响整车性能和驾驶体验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包括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一侧的排气隔热罩,设置于另一侧的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形成一个可容纳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中空管状结构,通过该中空管状结构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及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均通过活动连接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增压器隔热罩上与排气隔热罩异侧的增压器隔热板,所述增压器隔热板与增压器隔热罩固定或与排气隔热罩固定。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排气隔热罩上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减震垫。进一步,所述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为三层的层状结构,上下两层为金属板,中间层为陶瓷纤维纸板。进一步,所述上层金属板的边沿上具有向下翻边与下层金属板之间形成一个将陶瓷纤维纸板包裹在内的密封空间,或下层金属板具有向上翻边与上层金属板之间形成一个将陶瓷纤维纸板包裹在内的密封空间。进一步,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以及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均设置有相互适形的可重叠在一起的连接部。进一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和一个圆形孔。进一步,所述活动连接为设置在条形孔和圆形孔内用于紧固的螺栓或螺钉。进一步,所述排气隔热罩、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排气隔热罩、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形成一个可容纳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空间,通过该空间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实现隔热,同时,将三者固定在一起,增加固定效果,并将保护罩总成结构设置为三层结构,可提高其隔热效果的同时,也可提高其刚度及固有频率,减少隔热罩局部在受其他激励下受迫振动振幅及共振产生的共响,有助于降低排气系统的噪音及共振风险。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翻边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包括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一侧的排气隔热罩1,设置于另一侧的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具体的,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上侧,排气隔热罩1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下侧,三者之间形
成一个可容纳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中空管状结构,通过该中空管状结构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所述排气隔热罩1与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之间,及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之间均通过活动连接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可快捷的进行拆卸,本实施例中,排气隔热罩1与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均为三层的层状结构,其中,上下两层为金属板4,中间层为陶瓷纤维纸板5,在本实施例上层金属板的边沿上具有向下翻边9与下层金属板之间形成一个将陶瓷纤维纸板5包裹在内的密封空间,实现对陶瓷纤维纸板5的密封固定,不至于脱落,如图2所示,当然,也可以在下层金属板设置向上翻边,与上层金属板之间形成一个将陶瓷纤维纸板包裹在内的密封空间,达到同样的目的。具体实施时,金属板4的厚度相对于陶瓷纤维纸板5薄一些,若金属板4的厚度范围0.2mm-0.6mm,陶瓷纤维纸板5的厚度可为0.8mm-1.6mm,使隔热罩的总厚度保持在2mm左右,更具体的金属板4的厚度为0.5mm,陶瓷纤维板5的厚度为1mm,可以达到更优的隔热效果。本实施例通过排气隔热罩、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形成一个可容纳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空间,通过该空间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实现隔热,同时,将三者固定在一起,增加固定效果,并将保护罩总成结构设置为三层结构,可提高其隔热效果的同时,也可提高其刚度及固有频率,减少隔热罩局部在受其他激励下受迫振动振幅及共振产生的共响,有助于降低排气系统的噪音及共振风险。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设置于增压器隔热罩3上的增压器隔热板6,增压器隔热板6与排气隔热罩1位于增压器隔热罩3的两侧,即与排气隔热罩1为异侧,可与增压器隔热罩3固定,或与排气隔热罩1固定。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排气隔热罩1上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减震垫7,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发动机与隔热罩产生的震动影响,采用不锈钢材料可增加其防腐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排气隔热罩1与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之间,以及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之间均设置有相互适形的可重叠在一起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和一个圆形孔,所述活动连接为设置在条形孔和圆形孔内用于紧固的螺栓或螺钉。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排气隔热罩1、催化器隔热罩2及增压器隔热罩3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加强筋8,增加隔热罩的结构强度。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
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一侧的排气隔热罩,设置于另一侧的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形成一个可容纳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中空管状结构,通过中空管状结构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均通过活动连接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25 CN 20152075705951.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一侧的排气隔热罩,设置于另一侧的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形成一个可容纳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的中空管状结构,通过中空管状结构对R10C汽油机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形成包裹状,所述排气隔热罩与催化器隔热罩及增压器隔热罩之间均通过活动连接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增压器隔热罩上与排气隔热罩异侧的增压器隔热板,所述增压器隔热板与增压器隔热罩固定或与排气隔热罩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排气隔热罩上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减震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10C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R10C排气歧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祥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