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024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活塞(2)和缸筒(3),所述活塞杆(1)伸入缸筒(3)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4)和防撞垫(5),且限位环(4)支承在防撞垫(5)下方,所述防撞垫(5)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耐油、耐寒-40℃以下、耐热150C以上、且能承受200kg.m/s以上的冲击力,活塞杆(1)拉动活塞(2)在缸筒(3)内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时,防撞垫(5)压缩在导向座(6)与限位环(4)之间。当减振器拉伸到极限位置时,依靠弹性体防撞垫吸能缓冲,使导向座和限位环不会发生碰撞,同时消除异响,避免撞击有可能造成的减振器漏油、阻尼值异常、异响及失效等一系列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的讲,是一种用在汽车上的减振器。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为汽车上的常用的减振器,由活塞杆I、活塞2、缸筒3、限位环4、防撞垫5、导向座6和油封7组成。活塞杆I的下端伸入缸筒3内,活塞2固设在活塞杆3下端,活塞杆I带动活塞2在缸筒3内上下运动。活塞杆I伸入缸筒3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4和防撞垫5,限位环4支承在防撞垫5下方,缸筒3的上端口部设置有导向座6和油封7,导向座6为活塞杆I的运动导向,油封7防止缸筒3内的液压油溢出。 当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时,活塞杆I拉动活塞2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即减振器的极限位置)时,就会与导向座6发生碰撞,现有防撞垫5为硬性材料,不但会发出较大的碰撞声,而且有可能损坏导向座6或者限位环4,限位环4损坏后会进一步损坏活塞2,从而导致减振器漏油、阻尼值异常、异响、失效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当减振器被拉伸到极限位置时,防撞垫与导向座不会发生碰撞及异响。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活塞和缸筒,所述活塞装在缸筒内,活塞杆的下端伸入缸筒内与活塞固连,在所述活塞杆伸入缸筒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和防撞垫,且限位环支承在防撞垫下方,所述缸筒的上端口部设置有导向座和油封,关键在于所述防撞垫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耐油、耐寒-40°C以下、耐热1500C以上、且能承受200kg. m/s以上的冲击力,当活塞杆拉动活塞在缸筒内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时,防撞垫压缩在导向座与限位环之间。所述防撞垫由三元乙丙橡胶或氟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制成;三种材料为弹形体材料吸能、缓冲效果好,成本低。所述限位环为台阶环,且上端外径大于下部外径;增大防撞垫的受力面积,提高防撞垫的吸能、缓冲作用,同时减少限位环的重量,提高减振器的整体性能。为进一步优化结构,所述缸筒为双层结构,且外层内径大于内层外径、外层高度大于内层高度;所述导向座为台阶座,且上部外径大于下部外径,该台阶座上部位于缸筒的外层中、下部伸入缸筒的内层中。有益效果将防撞垫材料由硬性材料更改为弹性体材料,并要求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油、耐高低温、耐冲击等特性,当减振器拉伸到极限位置时,依靠弹性体吸能、缓冲的性能,使导向座和限位环不会发生碰撞,同时消除异响,避免撞击有可能造成的减振器漏油、阻尼值异常、异响及失效等一系列问题。该方案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仅更换了防撞垫的材料,成本低,突破了长期以来处理减振器撞击问题的解决思路,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不需要改变悬架系统性能及结构,因此不需要重新匹配悬架,可对现有的减振器改装而成。附图说明图I是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防撞垫被压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的汽车减振器,由活塞杆I、活塞2、缸筒3、限位环4、防撞垫5、导向座6和油封7组成。活塞2装在缸筒3内,活塞杆I的下端伸入缸筒3内与活塞2固连,活塞杆I带动活塞2在缸筒3内上下运动。在活塞杆I伸入缸筒3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4和 防撞垫5,且限位环4支承在防撞垫5下方,缸筒3的上端口部设置有导向座6和油封7。导向座6为活塞杆I的运动导向,油封7防止缸筒3内的液压油溢出。区别在于防撞垫5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耐油、耐寒_40°C以下、耐热150°C以上、且能承受200kg. m/s以上的冲击力,当活塞杆I拉动活塞2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时,防撞垫5压缩在导向座6与限位环4之间。耐油性检测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包括试验样品浸泡时间、浸泡后质量、体积、硬度、拉伸率等性能参数变化率等;耐寒-40°C以下、耐热150°C以上,以适应不同气候环境使用;在200kg. m/s以上的冲击力下,材料不破损及开裂。弹性体材料制成的防撞垫5在冲击力作用下,会被压缩、长度缩短,从而吸收冲击能量;而硬性材料在冲击力作用下,长度不会发生变化。防撞垫5最好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氟橡胶(FPM)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材料制成。另外,限位环4为台阶环,且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防撞垫5的外径与限位环4的上端外径相等。优选为,缸筒3为双层结构,夕卜层3a为储油缸、内层3b为工作缸。外层3a内径大于内层3b外径、外层3a高度大于内层3b高度;导向座6为台阶座,且上部外径大于下部外径,该台阶座上部位于缸筒3的外层3a中,下部伸入缸筒3的内层3b中。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I)、活塞(2)和缸筒(3),所述活塞(2)装在缸筒(3)内,活塞杆(I)的下端伸入缸筒(3)内与活塞(2)固连,在所述活塞杆⑴伸入缸筒(3)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⑷和防撞垫(5),且限位环(4)支承在防撞垫(5)下方,所述缸筒(3)的上端口部设置有导向座(6)和油封(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5)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耐油、耐寒_40°C以下、耐热150°C以上、且能承受200kg. m/s以上的冲击力,当活塞杆(I)拉动活塞(2)在缸筒(3)内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时,防撞垫(5)压缩在导向座(6)与限位环⑷之间。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5)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氟橡胶FPM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制成。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4)为台阶环,且 上端外径大于下部外径,所述防撞垫(5)的外径与限位环(4)的上端外径相等。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3)为双层结构,且外层(3a)内径大于内层(3b)外径、外层(3a)高度大于内层(3b)高度;所述导向座(6)为台阶座,且上部外径大于下部外径,该台阶座上部位于缸筒(3)的外层(3a)中,下部伸入缸筒(3)的内层(3b)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活塞(2)和缸筒(3),所述活塞杆(1)伸入缸筒(3)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4)和防撞垫(5),且限位环(4)支承在防撞垫(5)下方,所述防撞垫(5)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耐油、耐寒-40℃以下、耐热150C以上、且能承受200kg.m/s以上的冲击力,活塞杆(1)拉动活塞(2)在缸筒(3)内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时,防撞垫(5)压缩在导向座(6)与限位环(4)之间。当减振器拉伸到极限位置时,依靠弹性体防撞垫吸能缓冲,使导向座和限位环不会发生碰撞,同时消除异响,避免撞击有可能造成的减振器漏油、阻尼值异常、异响及失效等一系列问题。文档编号F16F9/58GK202768710SQ20122033242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汪华锋, 周达云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活塞(2)和缸筒(3),所述活塞(2)装在缸筒(3)内,活塞杆(1)的下端伸入缸筒(3)内与活塞(2)固连,在所述活塞杆(1)伸入缸筒(3)的杆体上固套有限位环(4)和防撞垫(5),且限位环(4)支承在防撞垫(5)下方,所述缸筒(3)的上端口部设置有导向座(6)和油封(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5)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耐油、耐寒?40℃以下、耐热150℃以上、且能承受200kg.m/s以上的冲击力,当活塞杆(1)拉动活塞(2)在缸筒(3)内向上运动到设定的最高位置时,防撞垫(5)压缩在导向座(6)与限位环(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华锋周达云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