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管状的工件均匀加热的高频加热用线圈,该管状的工件为,使从具有封闭截面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沿着轴向形成的。工件(W)的主体部(11)以被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环部(13)包围的方式高频加热,工件(W)的凸缘部(12)以被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一对引出部(14、15)包围的方式高频加热。工件(W)的凸缘部(12)与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相对,但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以在工件(W)的轴向上偏置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通过在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中流动的高频电流而在工件(W)的凸缘部(12)上产生相互相反方向的涡流,能够防止工件(W)的凸缘部(12)与主体部(11)相比难以加热,且能够提供上述的高频加热用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管状的工件进行高频加热的高频加热用线圈,该管状的工件为,使从具有封闭截面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沿着轴向形成的工件,该高频加热用线圈具有将上述主体部包围的环部;和一对引出部,从上述环部的在轴向上接近的两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且与上述凸缘部的两侧面相对。
技术介绍
通过下述专利文献I公知有,一边通过高频加热用线圈对低强度的直线状的钢管进行加热一边将其弯曲为规定形状,然后喷射冷却水来急冷,由此进行淬火处理而将车门防撞杆(door impact bar)加工为规定的形状以及强度,该车门防撞杆对汽 车的车门进行加强而从侧面撞击的冲击中保护乘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198715号公报但是,在通过高频加热用线圈进行加热的工件为,例如对金属板材进行了辊轧成形的管状的部件的情况下,在该金属板材的两侧缘重合的部分上,沿着轴向形成有从工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另外,在将工件的主体部包围的高频加热用线圈的环部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在高频电源上的一对引出部,并将该一对引出部以沿着工件的凸缘部的两面的方式配置,由此对工件的凸缘部进行加热。然而,如之后基于图5所说明的那样,在隔着工件的凸缘部的高频加热用线圈的一对引出部配置为直线状且为平行的情况下,由该一对引出部向凸缘部产生的涡流相互抵消,由此与工件的主体部相比凸缘难以被加热,而具有使弯曲加工和淬火处理的质量降低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的,以提供一种能够对管状的工件均匀加热的高频加热用线圈为目的,该管状的工件为,使从具有封闭截面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沿着轴向形成的工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加热用线圈,应该对管状的工件进行高频加热,该管状的工件是使从具有封闭截面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沿着轴向形成的工件,所述高频加热用线圈具有将所述主体部包围的环部;和一对引出部,从所述环部的在轴向上接近的两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凸缘部的两侧面相对,其第一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引出部相互在轴向两侧偏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加热用线圈,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弓丨出部弯曲为U字状、V字状或者口字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加热用线圈,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弓I出部在轴直角方向上观察而构成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加热用线圈,在第一至第三特征的任一个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是将金属板材弯曲为管状的工件,所述凸缘部使所述金属板材的一对侧缘重合而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加热用线圈,在第一至第四特征的任一个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环部中流动的高频电流而感应的涡流以环绕所述工件的主体部的方式流动,通过在所述一对引出部中流动的高频电流而感应的涡流以环绕所述工件的凸缘部的面内的方式流动。此外,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与本专利技术的引出部对应。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工件的主体部以被高频加热用线圈的环部包围的方式高频加热,工件的凸缘部以被高频加热用线圈的一对引出部包围的方式高频加热。工件的凸缘部与高频加热用线圈的第一、第二引出部相对,但第一、第二引出部以在工件的轴向上偏 置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通过在第一、第二引出部中流动的高频电流而在工件的凸缘部上产生相互相反方向的涡流,能够防止工件的凸缘部与主体部相比难以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因为高频加热用线圈的一对引出部弯曲为U字状、V字状或者-字状,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加工使一对引出部有效地偏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因为一对引出部在轴直角方向上观察而构成环,所以不仅能够产生在凸缘部的面内流动的涡流而有效地加热,而且能够使一对引出部的端部的轴向闻度平齐,而使闻频加热用线圈的固定和配线容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工件是将金属板材弯曲为管状的,且凸缘部是使金属板材的一对侧缘重合而构成的,所以凸缘部的厚度成为主体部的厚度的两倍而难以加热,但是,通过将一对引出部以在工件的轴向上偏置的方式配置,能够对难以加热的凸缘部充分地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因为通过在环部中流动的高频电流而感应的涡流以环绕工件的主体部的方式流动,所以能够提高主体部的加热效果,因为通过在一对引出部中流动的高频电流而感应的涡流以环绕工件的凸缘部的面内的方式流动,所以能够提高凸缘部的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高频淬火装置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图I的2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4是与上述图3对应的图。(第二实施方式)图5是高频加热用线圈的立体图。(现有例)附图标记说明W 工件11主体部12凸缘部13 环部14第一引出部(引出部)15第二引出部(引出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I 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I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W例如是将汽车的车顶侧轨以及前支柱一体构成的部件,具有以辊轧成形将钢板形成为管状的封闭截面的主体部11、和使钢板的两侧缘重合而形成的凸缘部12,凸缘部12从主体部11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且沿着工件W的轴线L方向(参照图2以及图3)延伸。辊轧成形了的工件W是在轴向上具有固定截面的直线状的部件,通过高频加热用线圈对其进行加热并施加外力,由此使其弯曲为规定形状,然后用冷却水急冷来进行淬火。·高频加热用工件I具有环部13,经由规定的间隙将工件W的主体部11的外周包围一圈;和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从环部13的两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且经由规定的间隙与工件W的凸缘部12的两侧面相对。环部13具有在同一平面内弯曲的二维形状,在其两端部,使环部分地中断。在与环部13的两端相连的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中的、第一引出部14形成为U字状且在轴向上朝上突出,第二引出部15形成U字状且在轴向上朝下突出,由此使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在轴向上相互偏置。若从工件W的轴直角方向观察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则两者协动而形成为椭圆形、或者田径的跑道形。与高频加热用线圈I相邻配置的冷却装置C具有圆环形的冷却水箱16、与冷却水箱16的外周面连接的四根冷却水供给管17…、和在冷却水箱16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18…。接下来,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将工件W插入到高频加热用线圈I以及冷却装置C的内部,并使其一边以规定速度沿轴向移动一边通过高频加热用线圈I加热。此时,工件W的主体部11嵌合在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环部13的内部,且工件W的凸缘部12夹在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第一、第二引出部14、15之间。若从高频电源19(参照图2)向高频加热用线圈I供给高频电流,则通过在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周围形成的磁界,而在工件W的内部产生涡流,并使工件W被焦耳热加热。尤其如图3所示,在工件W的主体部11中,通过在将其外周包围的高频加热用线圈I的环部13中流动的电流a,而产生相反方向的涡流a’,由于该涡流a’以环绕工件W的具有封闭截面的主体部11的方式流动,所以能够有效地加热工件W的主体部11。这样,一边使工件W以规定速度沿轴向移动一边通过高频加热用线圈I加热,同时通过施加弯矩而使其弯曲为规定的形状,然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济木实生,山下裕之,越智庆英,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