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陶瓷电容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及烧结铜端电极的设备。
技术介绍
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内电极和端电极。近年来,镍、铜等贱金属已代替钯、银等贵金属成为绝大部分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铜用于形成多层陶瓷电容器端电极时,常规的铜端电极烧结工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排除粘合剂和烧结,具体是 将涂覆有铜金属浆料并将之烘干为铜端电极膜的陶瓷体,用镍网装载放置于传输带上,通过传输带传送进入烧结炉内。烧结炉内分为排粘段和烧结段。排粘段最高温度一般是450°C飞00°C,通入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该混合气中氧体积含量一般是200ppnT300ppm),并通过抽风口排出到外界。烧结段则最高温度一般是830°C 860°C,通入氮气,并通过抽风口排出到外界,以保持稳定的中性气氛(氧体积含量一般控制在IOppm以下)。经过这种工艺处理得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则具备已烧结的且无氧化的铜端电极。然而,铜端电极膜即使在几百个ppm的氧体积含量下,其包含的作为电极浆料载体的有机粘合剂仍然难以被分解排除干净,所以常规工艺的排粘阶段其排粘效果是不良、不足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具有内电极的陶瓷体;步骤二、在所述陶瓷体暴露内电极的端面涂覆包含有机粘合剂的铜电极浆料,并进行烘干,得到具有铜端电极膜的陶瓷体;步骤三、将所述具有铜端电极膜的陶瓷体置于氧化性气氛下加热,以去除铜端电极膜内的有机粘合剂;步骤四、将经过步骤三处理的所述陶瓷体置于还原性气氛下加热,对所述陶瓷体的铜端电极膜进行还原处理;步骤五、将经过步骤四处理的所述陶瓷体置于中性气氛下烧结铜端电极膜,得到具有铜端电极的陶瓷体;及步骤六、在所述陶瓷体的铜端电极上电镀金属层,形成多层陶瓷电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亨,祝忠勇,刘新,宋子峰,陈长云,安可荣,李筱瑜,谢忠,邓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