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毒微囊藻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8384232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产毒微囊藻检测方法复杂、仪器要求高等问题,提供一种产毒微囊藻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一种产毒微囊藻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检测地取样微囊藻,并提取基因组DNA;(2)设计合成微囊藻,包括产毒和非产毒株的ropC1基因和产毒微囊藻mcyA、mcyB、mcyD、mcyE、mcyI、mcyJ基因片段的7对引物;(3)使用上述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反应,最后进行电泳凝胶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多个基因作为分子指标,提高了检测精度,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快速检测出水体中的微囊藻,并能有效识别是否为产毒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产毒微囊藻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在太湖中发现了蓝藻水华。到目前为止,不仅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安徽巢湖、武汉东湖和上海淀山湖等大型淡水湖泊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华污染,而且长江、黄河以及珠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和水库也都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蓝藻水华持续大面积的发生,极大地危害了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些水华种类 产生的藻毒素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富营养化水库水体中的常见的优势藻类,隶属于蓝藻门、色球藻纲(Chroococcophyceae)、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色球藻科(Chrococcaceae),其部分株系能产生微囊藻毒素。这种毒素是一种肝毒素,人类或动物长期饮用含有这一毒素的水体,可能会引发肝损伤甚至肝癌。正因为如此,各国广泛开展快速检测藻毒素及藻细胞的工作。现阶段,用于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众多,先后研制出生物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毒微囊藻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检测地取样微囊藻,并提取基因组DNA,(2).设计并合成微囊藻包括产毒和非产毒株的ropC1基因和产毒微囊藻mcyA、mcyB、mcyD、mcyE、mcyI、mcyJ基因片段的7对引物:引物???????序列(5’→3’)rpoC1?TCF1??CAGTTATCTCAGTATCCTGCTCG,rpoC1?TCR1??ACTTCATCCAAGACGTGCC;mcyA?TCF1???GCATCGGAGACAGAAACAGG,mcyA?TCR1???AAGTTACCCAAACCGAAAGG;mcyB?TCF1???CCAAACTGGT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晨董丽饶涛何培民贾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