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维平专利>正文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232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其包含:一外框体,其具有冂字开口朝外的一外框部及冂字开口朝内的一内框部所共同一体成型组成,于该内框部的两侧朝冂字空间以预设斜度分别延伸预设高度的一结合部,若干定位孔,呈长孔状以预设间距距环设于该结合部上;一内框体,于U字两侧缘壁的外端部位,分别设有呈叉状的一包覆部,其叉状两侧间的内部共同形成与该结合部同斜度的一空间,以完整包覆其一侧的该结合部,该包覆部于包覆加工时同时一体形成一定位部以穿设至各该定位孔内,而使该内框体有效定位于该外框体上;借此,利用非垂直斜向延伸的该结合部包覆于叉状的该包覆部内,配合各该斜面的设计,来达到强化金属材框体及复合框体间的卡合接设结构,以使两者间的联结不易松脱且更为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轮圈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自行车轮圈,且为金属外框体及复合材料内框体共同结合所形成,同时具金属的刚性及复合材料的弹性两种特性的,且可增进内、外框可稳固结合度的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车轮,主要是以滚动方式提供车体前进,其结构主要将轮胎(Tire)紧箍于轮圈(Rim)的外部,故其为利用作为结构支撑的轮圈部分,以及能缓冲功能的轮胎部分 两相结合而成;再利用若干辐条(Spoke)以预设环设排列使其两端分别接设于轮圈及轮毂(Hub)部位,借此将轮圈拉引,并使其具有较佳真圆度以利于滚动。以轮圈而言,其常见的材料可分为二种,其一为纯金属材质;其二为金属及复合材质共用。其中,以纯金属材质制造的轮圈,如铝合金或镁合金,其特性是刚性较佳,但是其使整车重量加重,因而于踩踏时会较费力。近年来的自行车轮圈已逐渐减少金属框体的部分,进而以复合材质,如碳纤维等取代局部的铝框,而形成金属及复合材质共同组成的轮圈,其特性是除了维持一定的刚性夕卜,其又具有复合材的弹性,因而可适当缓冲地面传来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可使整个车体重量减轻许多。目前,现有复合及金属材料结合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5220912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复合材料自行车轮圈》,其包括有一复材轮圈本体,是由复合材料制成呈中空环圈状,且包括有一本体部位及一轮胎接收部位;该本体部位二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边墙与一第二边墙,该轮胎接收部位二侧分别具有一邻接于第一边墙的第一刹车面,以及一邻接于第二边墙的第二刹车面;一金属强化框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呈环箍状,且被完全地包覆于复材轮圈本体的轮胎接收部位内部,该金属强化框体具有二大致平行呈连续状的横向侧壁,可分别相对应于第一刹面与第二刹车面。另有一种,现有复合及金属材料结合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8217740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轮圈结构》,其中该轮圈结构的顶缘两侧分别具有一相对勾部,且该轮圈结构的底缘中间设定位置环设一第一环槽,而该轮圈结构位于该第一环槽的两侧设定位置分别环设一第二环槽,且该轮圈结构位于该二第二环槽及该二勾部之间分别环设一第一中空部及一第二中空部,该第一、二中空部之间的中央设定位置处设有一阶级部,该阶级部与该第一环槽之间设有若干穿孔。前述结构中,均属于金属及复合材质共用的轮圈结构,前者主要是于碳纤维复材自行车轮圈成型前,在其轮胎接收部位内部嵌入一类似环箍的金属构件,以强化轮胎接收部位的结构强度,并增加刹车时的热量释放效能;后者则是轮圈结构顶缘两侧分别具有一相对勾部,且轮圈结构底缘中间设定位置环设一第一环槽,而轮圈结构位于第一环槽的两侧设定位置分别环设一第二环槽,且轮圈结构位于二第二环槽及二勾部之间分别环设一第一中空部及一第二中空部,第一、二中空部之间的中央设定位置处设有一阶级部,阶级部与第一环槽之间设有若干穿孔,借此使结合度更佳,塑胶料的收缩度平均,可降低塑胶轮辐的拉力破损情形,确保结构度的稳定。进一步分析,上述结构中,前者结构的金属强化框体20是于该横向侧壁21直接与该复材轮圈本体相互贴接,两者的接设效果较差、较不稳固,且两者间无嵌接或卡设结构设计,恐有脱离之虞,因而会有骑乘安全上的危险;而后者结构则因设有各该第一、第二环槽12、13及陷沟18的设计,故与该塑胶轮辐30相结合时,则该塑胶轮辐30会适时充填前述凹沟设计部位,因而会获得较佳的嵌设定位效果。但是,后者结构其较适合于应用塑料材质其流体化后可以填充方式作结合;如另针对以复合材质的加工制造方式,其多是以层层包覆于该轮圈的加工特性,即无法使用后者的轮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的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可强化金属材框体及复合框体间的·卡合接设结构,以使两者间的联结更为稳固。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揭露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其包含一外框体,为呈环状的金属材质的框体,其由□字开口朝外的一外框部及□字开口朝内的一内框部所共同一体成型组成,于该内框部的两侧朝门字空间以预设斜度分别延伸预设高度的一结合部,若干定位孔,呈长孔状以预设间距环设于该结合部上;一内框体,为呈U字形半封闭环状的复合材质的框体,于U字两侧缘壁的外端部位,分别设有呈叉状的一包覆部,其叉状两侧间的内部共同形成与该结合部同斜度的一空间,以完整包覆其一侧的该结合部,该包覆部于包覆加工时是同时一体形成一定位部以穿设至各该定位孔内,而使该内框体有效定位于该外框体上;借此,利用非垂直斜向延伸的该结合部包覆于叉状的该包覆部内,配合各该斜面的设计,来达到强化金属材框体及复合框体间的卡合接设结构,以使两者间的联结不易松脱且更为稳固,并极具实用性及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其利用门字型两侧壁朝内空间倾斜延伸的结合部,配合叉状的包覆部将该结合部完整包覆的结构设计,以非垂直状态的嵌卡来达到强化金属材框体及复合框体间的卡合接设结构,以使两者间的联结不易松脱且更为稳固。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其具有各该定位孔及定位部的设计,以穿设嵌卡方式,使各该外框体及内框体上两者间的接设更为稳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其金属材外框体具有各该第一斜面及第三、四斜面的部位,对应该复合材内框体设有各该第二斜面及第五、六斜的设计,借此两相互贴设的接触面积增加,以达到两者的稳固性增强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更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该内框体的U字底缘形成较厚缘壁的一底缘部,配合其内部埋设有一埋设框的金属框,除可有效强化该内框体的强度夕卜,又提供辐条组可螺接穿设的部位,且金属材较利于螺设加工,并提升辐条组与内框体间的接设稳固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外框体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贴覆状态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贴覆状态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贴覆状态示意图三。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 10外框体20内框体11外框部21包覆部12内框部211空间13隔框212第五斜面131穿孔 213第六斜面14结合部22定位部141定位孔23底缘部142第三斜面 24第二斜面143第四斜面25辐板15第一斜面30埋设框40辐条组。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照图I至图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外框体10,设于该外框体10内侧的一内框体20,及埋设于该内框体20内的一埋设框30。该外框体10,呈环状框体,其是由门字开口朝外的一外框部11及门字开口朝内的一内框部12所共同一体成型组成;该外11、内框部12两者共同以一隔框13作为共同的隔离缘壁,借此分别朝内及朝外呈门字开口延伸;于该内框部12的两侧缘壁进一步以预设斜度分别朝门字空间斜向延伸形成预设高度的一结合部14 ;若干定位孔141,是呈长孔状且以预设的间距环设于该结合部14上;该隔框13是呈环状框体,其中央部位是以预设间距设有若干穿孔131 ;—第一斜面15,是以预设斜度设于两侧的各该内框体12与该结合部14间;于两侧各该结合部14的延伸端部位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预设斜度的一第三斜面142及一第四斜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外框体,为呈环状的金属材质的框体,其为由一个冂字开口朝外的外框部及一个冂字开口朝内的内框部共同一体成型组成,于该内框部的两侧朝冂字空间以预设斜度分别延伸有一个具预设高度的结合部;若干定位孔,是呈长孔状且以预设间距环设于该结合部上;一个内框体,为呈U字形半封闭环状的复合材质的框体,于U字形两侧缘壁的外端部位,分别设有呈叉状的包覆部,而包覆部的叉状的两侧间的内部共同形成与该结合部同斜度的一个空间,以完整包覆其一侧的该结合部,该包覆部于包覆加工时同时一体形成一个定位部以穿设至各该定位孔内而使该内框体有效定位于该外框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林维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