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英舟,包括两个固定框架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之间的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所述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其槽口宽度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石英舟,大幅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片与石英舟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太阳能电池片在扩散时能够达到全面扩散,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片的石英舟,特别是一种承载太阳能电池片时与电池片接触面积较小的石英舟。
技术介绍
石英舟是一种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片的夹具,太阳能电池片插放于石英舟上后,将承载太阳能电池片的石英舟放入扩散炉的反应腔中进行扩散制结。请参阅图I至图3,其绘示现有技术的一种石英舟,其包括两个固定框架10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10之间的底部支撑杆20和侧部支撑杆30,底部支撑杆20和侧部支撑杆30相平行设置,所述底部支撑杆20上设有多个水平贯通的凹槽21,所述侧部支撑杆30的内侧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凹槽31,所述多个凹槽21、31均为U形槽,其槽宽与太阳能电池 片的厚度相适配,每个U形槽的槽口两侧上还分别设有张开的斜面22、32,以方便电池片进入槽内。现有技术的石英舟用于插放太阳能电池片时,由于电池片与所述U形槽的两侧壁平行,U形槽的槽宽与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电池片在U形槽中与槽壁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而在扩散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片上处于U形槽内的部分被遮挡,从而使电池片的扩散不均匀,无法全面扩散,最终导致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太阳能电池片的接触面积较小的石英舟,所述石英舟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片时,电池片在扩散炉中可以达到全面扩散,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石英舟,包括两个固定框架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之间的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所述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其槽口宽度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的上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锥形凸起部,相邻两个锥形凸起部的侧面之间形成三角槽,所述三角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英舟,通过采用侧部支撑杆的梯形槽结构来固定太阳能电池片,大大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部与石英舟的接触面积,而且不接触部分也不会被石英舟遮挡。更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底部支撑杆的三角槽来承托太阳能电池片,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部与石英舟的接触面积。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扩散时,太阳能电池片能够达到全面扩散,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一种石英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部放大视图。图3为图I中B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石英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视图。图6为图6中D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石英舟,包括两个固定框架40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40之间的两个底部支撑杆50和两个侧部支撑杆60,所述两个底部支撑杆50和两个侧部支撑杆60相平行设置。所述两个侧部支撑杆60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梯形槽61,所述梯形槽61的槽底宽度T大于槽口宽度t,其槽口宽度t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所述两个底部支撑杆50的上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锥形凸起部51,相邻两个锥形凸起部51的侧面之间形成三角槽52,所述三角槽52的槽口宽度L大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把太阳能电池片插放于本技术石英舟上时,两个底部支撑杆50承托于太阳能电池片的下端,电池片的下端的两个边缘分别与底部支撑杆50上的三角槽52的两个侧面产生线接触,电池片的两边侧部分别插入侧部支撑杆60的梯形槽61中,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与梯形槽61的槽口两侧分别产生线接触,太阳能电池片除了上述与石英舟产生线接触的部分以外,其他部分与石英舟之间都存在空隙,因此在对电池片进行扩散时,不产生遮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扩散死角,达到全面扩散,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扩散时,太阳能电池片能够达到全面扩散,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石英舟,包括两个固定框架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之间的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所述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其槽口宽度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石英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锥形凸起部,相邻两个锥形凸起部的侧面之间形成三角槽,所述三角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石英舟,包括两个固定框架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之间的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所述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其槽口宽度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英舟,大幅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片与石英舟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太阳能电池片在扩散时能够达到全面扩散,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文档编号H01L31/18GK202758856SQ20122035612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专利技术者韩柱 申请人:恒昇新能源光伏(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英舟,包括两个固定框架及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框架之间的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所述至少两个底部支撑杆和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部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其槽口宽度与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柱,
申请(专利权)人:恒昇新能源光伏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