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塑管成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259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成型模具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坯的壁厚均匀度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的复合塑管成型模。一种复合塑管成型模,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至少两个套模、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多级纠偏机构和加热装置;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的上端固定连接;分流器设有个数与螺旋槽的个数相等的进口流道,每个进口流道与一个螺旋槽的下端连通;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出口流道。该复合塑管成型模管坯的壁厚均匀度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成型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管坯的壁厚均匀度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的复合塑管成型模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86108107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制造复合结构塑管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是由整个分配头,包括挤压模和芯子的挤压设备组成,分配头被分为明显地与挤压设备并齐汇聚的三个环形管路,可容纳熔融的材料;流体分流器的供料管路;芯子是由扩散和缩合式两锥筒组成,全部形成一个单一的整体,流体分流器的供料的上游位置直接固定在挤压机体上,无需附加任何固定支筋;该挤压制造复合结构塑管的设备即多层·塑管成型模;目前的多层塑管成型模存在管坯的壁厚均匀度不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不易继续塑化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管坯的壁厚均匀度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的复合塑管成型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复合塑管成型模存在管坯的壁厚均匀度不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不易继续塑化的不足,提供一种管坯的壁厚均匀度能调节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的复合塑管成型模。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塑管成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塑管成型模,其特征是,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至少两个套模、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用于使管坯壁厚均匀的多级纠偏机构和加热装置;所述的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所述的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分流器设有个数与螺旋槽的个数相等的进口流道,每个进口流道与一个螺旋槽的下端连通;所述的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螺旋槽的上端连通的出口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塑管成型模,其特征是,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至少两个套模、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用于使管坯壁厚均匀的多级纠偏机构和加热装置;所述的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所述的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分流器设有个数与螺旋槽的个数相等的进口流道,每个进口流道与一个螺旋槽的下端连通;所述的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螺旋槽的上端连通的出口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塑管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模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的多级纠偏机构包括上阶梯调节环、中阶梯调节环、下调节环、至少六个调节螺钉、中模内侧围设有的小端与中模的上端贯通的上阶梯凹槽、下模内侧围设有的小端与下模的上端贯通的中阶梯凹槽和位于中阶梯凹槽下侧的下凹槽;所述的上阶梯凹槽大端的宽度与上阶梯调节环大端的厚度匹配,所述的上阶梯凹槽大端的直径和小端的直径分别大于上阶梯调节环大端的外径和小端的外径;所述的上阶梯调节环位于上阶梯凹槽内,至少两个沿圆周均布的调节螺钉的一端穿过中模顶住上阶梯调节环大端的外侧围,调节螺钉与中模螺纹连接,上模的下端与上阶梯调节环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中阶梯凹槽大端的宽度与中阶梯调节环大端的厚度匹配,所述的中阶梯凹槽大端的直径和小端的直径分别大于中阶梯调节环大端的外径和小端的外径;所述的中阶梯调节环位于中阶梯凹槽内,至少两个沿圆周均布的调节螺钉的一端穿过下模顶住中阶梯调节环大端的外侧围,调节螺钉与下模螺纹连接,中模的下端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游周建林施经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林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