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理政专利>正文

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90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包括:一基台,基台上方设有一马达,基台侧边设有一第一中心转轴及第二中心转轴,于马达一端设有一高低速调组及左、右固定座,于左、右固定座及中心转轴皆设有活动轮及固定轮,第一中心转轴配合弹簧、固定筒、盖体及轴承等组成,第二中心转轴配合轴承及传动件,另外设有一变速连杆组,其包括一底盘,底盘内固定一连杆及偏心轮,底盘下方设有一个轴座,主要利用调整杆及微调杆来推动偏心轮进而使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距离加大,以达到变换钻头转速的目的。(*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可使操作者在相当快的时间内达到变速的功效,以使变速的范围不再受到限制,另外本案还可广泛地运用在各种机械工具上,如钻床、铣床等。一种习用的变速装置,其主要是藉转动离合调节组件,以控制调整皮带于主动转轮“>”型开口的传动位移;同时使皮带可相对改变于从动转轮“>”型开口的带动位移,且顺利顶持从动转轮的上楔合轮盘弹性张合定位传动,达到无级变速的目的;但是,上述习用钻床变速装置,却仅可换变一种转速,因操作者施工于工作物时,由于工作物分为相当多种种类,工作物件的质地由硬至软,如铸铁、铜、铝、木材、塑料等等,而于不同材料的工作物,其钻头必须要有不同的转速来施工于工作物上,若操作者所使用的工件是铸铁时,该机器的钻头转速就必须较慢,如操作者所使用的工件是铝时,该机器的钻头转速就必须较快,但现有上述装置仅能提供给操作者单段的变速空间,亦即其“控制钻头转速的范围仍相当有限”,此一习用装置虽称谓“无级的变速装置”,但其转速变动范围很小,如钻塑料时,其钻头转速很可能需要3000转,而钻橡胶则需要高至3500转,但钻铸铁则低至150转,以习用装置的转速范围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如此一来消费者势必要另外再买一台不同转速的钻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转速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可以任意变换机器的传动转速,可使机器在调整变速更方便,而且去除了习用变速装置较为危险的缺点。本技术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包括一基台,于基台上方设有一马达,基台侧边设有一第一中心转轴及第二中心转轴,而于马达一端设有一高低速调组及左、右固定座,而于左、右固定座、第一中心转轴及第二中心转轴皆设有活动轮及固定轮,其中第一中心转轴并配合弹簧、固定筒、盖体、轴承及固定件以固定至基台的固定孔;而第二中心转轴则配合轴承及传动件以固定至基台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变速连杆组,其包括一底盘,底盘内固定一连杆及偏心轮,而于底盘下方则设有一轴座及螺丝,将底配合至基台上,最后并配合两C型扣以套设两皮带至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所述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速调整组设有两固定块、偏心轮及调整杆,且以上元件皆具同一轴心。所述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速调整组上的偏心轮靠于所述活动轮的凹槽上。所述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方凹设两凹槽以供卡入所述传动件的两支杆。所述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一端设有两微调杆以供轴座转动。所述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螺丝穿入所述连杆的穿孔,并顶靠于所述底盘的偏心轮上。所述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枢轴穿过所述底盘的穿孔及连杆的穿孔以使枢轴为连杆的固定轴。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结合附图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包括有一基台10,于基台10上方凹设一凹部11,于凹部11上方设有四组固定螺丝111,并于基台10的左侧边设有两固定孔12、13与两圆孔112。一马达20,其底部设有一固定座21,固定座21上穿设数个螺孔211并配合数螺帽212以使马达20固定于基台10的固定螺丝111上,接着于马达轴心22上则设有一固定轮26,并相对此固定轮26设有一活动轮25,于活动轮25一端又设一凹槽251,另外设有一左固定座23及右固定座24,于左固定座23及右固定座24内侧皆设有固定槽孔(231、241),接着设有一高低速调整组27,此高低速调整组27上的组件皆在同一轴心,其上方设有两固定块272、273以供由左、右固定座23、24的固定槽孔231、241置入,并于两固定块272、273中间设有一偏心轮274以供顶掣于活动轮25的凹槽251,而高低速调整组27尾端设有一调整杆271可控制高低速调整组27的偏摆方向,最后并利用数个螺丝28配合左、右固定座23、24将其固定于马达20上。一第一中心转轴30固定于基台10的固定孔12,第一中心转轴30上设有一固定轮302,并设有一活动轮301与其配合,于第一中心转轴30另一端设有一固定轮303,并于其右端设一活动轮304以供和固定轮303相配合,于活动轮301左端及活动轮304右端设有一固定筒34、35,并于固定筒34、35内各容置一弹簧32、33,且于固定筒34右端设有两轴承(38、392)、盖体37及固定件39,其中固定件39利用一螺丝391将其固定至基台10上,而固定筒35左端则设有一盖体36,并以第一中心转轴30将上述结构枢固于基台10的固定孔12上,于第一中心转轴30尾端则勾设一C型扣393以加强第一中心转轴30的固定。第二中心转轴40,固定有一固定轮401,并设有一活动轮402与其固定轮401相配合,于活动轮402右端则设有一轴承41及传动件42,传动件42两端分别凸设一支杆421、422,并配合一螺帽403螺合于第二中心转轴40前端,而C型扣46则勾设于第二中心转轴40尾端,且当第二中心转轴40将上述结构枢设于基台10的固定孔13时,再配合一插销15穿过第二中心转轴40的枢孔404及固定孔13的侧端固定孔,且配合一垫片14将第二中心转轴40固定于固定孔13。另外设有一变速连杆组50,其包括一底盘52,底盘52上方凸设一凸圆柱521,凸圆柱521上穿设一穿孔522,底盘52侧边并穿设两穿孔523、524以供枢轴57穿过且配合两螺帽571、572螺合于枢轴57,并于底盘52上方设有两枢孔525、526以供配合两螺丝113穿过而固定于基台10的圆孔112上,另设有一呈凹形的连杆51、螺丝56、轴座53及一偏心轮54,其中连杆51顶端凹设两凹槽511、512以供卡入传动件42的两支杆421、422,并于连杆51上设有三个穿孔513、514、515以供枢轴57枢固,而轴座53两端则螺设两微调杆531、532以供将轴座53转动至另一个角度,而轴座53由底盘52的穿孔522穿过,并穿过偏心轮54的穿孔541,以将偏心轮54固定于凸圆柱521上,另外利用一螺丝56穿过连杆51的穿孔515并使螺丝56一端顶靠于偏心轮54,最后将皮带43、44套设好并配合两C型扣45、55即完成本技术的组装。请再继续参看图3所示,当本创作于动作中欲变速时,操作者只须将调整杆271往上扳动,此时由于与调整杆271同轴的偏心轮274卡于活动轮25的凹槽251,故当偏心轮274跟着调整杆271转动180度,此时偏心轮274直径较大的距离顶于凹槽251,可使活动轮25往右方顶制,由于活动轮25往右顶制而使得活动轮25与固定轮26之间距减少,故皮带43并受到压迫而往上移动,而当活动轮25往右移动时,皮带43便会产生一往右的力量,而使得活动轮304产生往右的力量,而由于固定筒34内设一弹簧32,故活动轮304便将弹簧32往右压制,由于皮带43拉长而使得转速变慢,以便达到变速的功效,而一般机器用的马达皆为高速马达,而大部分的马达转速皆为3600转,故操作时操作者即可立刻变换钻头转速为300-3000转。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段式复合变速装置,其包括一基台,于基台上方设有一马达,基台侧边设有一第一中心转轴及第二中心转轴,而于马达一端设有一高低速调组及左、右固定座,而于左、右固定座、第一中心转轴及第二中心转轴皆设有活动轮及固定轮,其中第一中心转轴并配合弹簧、定筒、盖体、轴承及固定件以固定至基台的固定孔;而第二中心转轴则配合轴承及传动件以固定至基台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变速连杆组,其包括一底盘,底盘内固定一连杆及偏心轮,而于底盘下方则设有一轴座及螺丝,将底配合至基台上,最后并配合两C型扣以套设两皮带至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理政
申请(专利权)人:张理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