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锦丰专利>正文

具有无段变速调整的钻床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49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无段变速调整的钻床构造,主要包含有座体、主动机构、摆动机构及从动机构,它的主动机构的活动轮组及弹性体枢设于马达轴心上,摆动机构的摆动体的一端与支撑座组枢设,其中间处与抵推组的连结块枢设,其另一端压制于从动机构的帽盖的凸耳上,从动机构中限位座与驱动轴枢设,且于驱动轴上端枢设有活动轮组,并藉由轴承与帽盖枢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达到使驱动轴在转动中同时可调整变速的操作并具有无段变速的操作功效。(*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钻床的速度调整构造有关的创作,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能藉由摆动机构的手轮的转动而迫使抵推组将摆动体往一侧移动,以改变摆动体压制于帽盖的凸耳上的压力值是否大于主动机构的弹性体的弹力,以期改变皮带于主动机构的活动轮组及从动机构的活动轮组之间的位置,以确实达到使驱动轴在转动中同时可调整变速的操作,且可达到无段变速的功效的具有无段变速调整的钻床构造。习用的钻床变速构造(请参见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主要是于座体1一端枢设有马达10,且该马达10的轴杆11是枢设有主动轮组12,而主动轮组12是由数个直径不同的皮带轮串接成阶级状的,以利皮带15套置于主动轮组12内的适当位置上,且能使皮带15的另端套置于从动轮组13的适当位置上;而该从动轮组13是枢设于驱动轴14上,且该从动轮组13亦是由数个直径不同的皮带轮串接成阶级状的,并使其阶级状的方向恰与主动轮组12的方向相反。上述创作案虽能达成原先所设定的创作目的,而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赞许,惟鉴于业界对技术的研发日新月异,不遗余力,故本申请人乃更再努力研究改良,其使臻于完美实用;且近来,创作人在历经无数次更新实验测试以及归纳消费者的实际操作使用上的回应意见,发现尚有下列问题犹待进一步改善1.由于在变换速度的操作时,必需要等到马达完全静止后,方能调整皮带于主动轮组及从动轮组上的位置,如此,其不但会造成变速操作的不便,同时,亦会因停机变速,而造成其生产量受到相当大的限制。2.承如上述,由于主动轮组及从动轮组是呈固定数层的阶级状,因此,会使变换的速度受到限制,而无法提供不同刀具应有的旋转切削速度,进而易造成刀具磨损。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不需停机即可进行变速的操作,且能使达到无段变速的功效,并能提供不同刀具的最佳切削速度,以增加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加工的生产量,进而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此乃为消费者所一致企盼的,更是业者所刻不容缓且急需迫切改进的一大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藉由摆动机构的手轮的转动而迫使抵推组将摆动体往一侧移动,以改变摆动体压制于帽盖的凸耳上的压力值是否大于主动机构的弹性体的弹力,以期改变皮带于主动机构的活动轮组及从动机构的活动轮组之间的位置,而可达到无段变速的功效,同时,亦能在不需停机的情况下即可调整改变其变速的操作,且能确实有效的提供不同刀具的最佳切削速度,以增加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加工的生产量,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将配合所附的图式作一详细说明如下,以使本技术可以获致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图1为习用的钻床构造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组合剖面动作示意图。元件号说明座体2 定位孔20贯穿孔21主动机构3 马达30 轴心301弹性体31活动轮组32 固定轮320锥面部321 轴部322 键部323活动轮325 轴孔326 键槽327锥面部328 摆动机构4 转动组40固定座401 孔4010 凹部4011手轮402 轴杆403 涡杆404涡轮405 螺孔4050盖体406抵推组45推杆450 外螺纹4501穿孔4502连结块455 螺栓组46摆动体49压合部490 支撑座组5支撑座50 螺孔501调整块51外螺纹510穿孔511从动机构6帽盖60 凸耳601活动轮组61固定轮610锥面部611 轴孔612活动轮615凸部616锥面部617凹部618 键槽619驱动轴62键块620 限位座63 容置部630凹孔631 轴承64 块体65支撑杆70 感应器80 显示器81皮带82 转动轴83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无段变速调整的钻床构造,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其主要是于座体2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定位孔20及贯穿孔21,以供支撑杆70及从动机构6的驱动轴62枢设于其内;而座体2的适当位置上则分别枢设有主动机构3、摆动机构4、支撑座组5、从动机构6、感应器80及显示器81;主动机构3是由马达30、弹性体31及活动轮组32所组成,其中马达30轴心301是穿伸于弹柱体31后而与活动轮组32枢设之,而该活动轮组32则可分为固定轮320及活动轮325,且该固定轮320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锥面部321、轴部322及键部323,以使固定轮320枢设于马达30轴心301时,恰可使固定轮320的轴部322及键部323能分别插入活动轮325的轴孔326及键槽327内、并能使活动轮325的锥面部328与固定轮320的锥面部321呈对称状,以使皮带82能套置于活动轮组32间,并使皮带82的另一端套置于从动机构6的活动轮组61之间;摆动机构4包括有转动组40、抵推组45及摆动体49,其中转动组40则可分为固定座401、手轮402、轴杆403、涡杆404、涡轮405及盖体406,且在固定座401分别设有孔4010及凹部4011,以供轴杆403穿入孔4010后而枢设于涡杆404内,且使涡杆404及涡轮405能容置于凹部4011内而相互啮合,并利用盖体406枢设于固定座401上来达到限制涡杆404及涡轮405的位置;而涡轮405的上端则设有螺4050,以供抵推组45的推杆450的外螺纹4501枢设;而该抵推组45可为推杆450或分为推杆450及连结块455所组成,且于推杆450设有穿孔4502,以籍由螺栓组46将推杆450直接或间接的枢设于摆动体49的近中间处;而该摆动体49的一端是直接或间接的与支撑座组5枢设之,且摆动体49的另一端压合部490则是压制于从动机构6的帽盖60的凸耳601上,以利用手轮402带动涡杆404及涡轮405转动后而迫使抵推组45将摆动体49的压合部490往上或往下移动;支撑座组5则可包含有支撑座50及调整块51,其中支撑座50设有螺孔501,以供调整块51的外螺纹510能枢设于其上;而该调整块51上亦设有穿孔511,以籍由螺栓组46将支撑组5直接或间接的枢设于摆动体49的一端;从动机构6包含有帽盖60、活动轮组61、驱动轴62及限位座63,其中限位座63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容置部630及凹孔631,以使轴承64、块体65及驱动轴62能置于容置部630内,并可籍由轴承64将驱动轴62枢设于其内;而该驱动轴62上端则枢设有活动轮组61,且可借由轴承64套置于活动轮组61上方而与帽盖60枢设,并可使帽盖60的凸耳601能位于摆动体49的压合部490的下方;另外,该活动轮组61则可包括有固定轮610及活动轮615,其中固定轮610系设有锥面部611及轴孔612,以使其直接套置于驱动轴62上转动;而活动轮615则设有凸部616、锥面部617、凹部618及键槽619,以供驱动轴62及其上的键块620能穿入凹部618及键槽619内移动;而上述的活动轮组61上方与帽盖60间所枢设的轴承64以止推轴承为最佳;当马达30轴心301驱动其上的活动轮组32转动时,则会因皮带82是套置于主动机构3的活动轮组32及从动机构6的活动轮组61之间,因此,可籍由皮带82带动从动机构6跟著转动,且使从动机构6将其动力经由其内的驱动轴62传导至转动轴83上,以达到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无段变速调整的钻床构造,其主要包含有座体、主动机构、支撑座组、摆动机构及从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动机构是由马达、弹性体及活动轮组所组成,且使该活动轮组及弹性体能枢设于马达轴心上,以使皮带能套置于活动轮组间;摆动机构则包括有转动组、抵推组及摆动体,其中转动组的一端是与抵推组枢设,且使上述的抵推组另一端枢设于摆动体的近中间处;而该摆动体的一端是与支撑座组枢设,且使摆动体的另一端压合部是压制于从动机构的帽盖的凸耳上;从动机构则包含有帽盖、活动轮组、驱动轴及限位座,其中限位座是可籍由轴承与驱动轴枢设,且于驱动轴上端枢设有活动轮组,并使活动轮组可籍由轴承与帽盖枢设;如此,方能籍由摆动机构的转动组的转动而迫使抵推组将摆动体往一侧移动,而改变摆动体压制于帽盖的凸耳的压力值是否大于主动机构的弹性体的弹力,以改变主动机构及从动机构的活动轮组的活动轮的位置,且使主动机构的活动轮组的两锥面部间及从动机构的活动轮组的两锥面部间的距离住置跟著改变,而迫使皮带随著两锥面部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于其上的相对位置,以达到在转动中能直接改变皮带位于主动机构的活动轮组及从动机构的活动轮组间的位置,以确实达到使驱动轴在转动中同时可调整变速的操作,并可具有无段变速调整操作功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丰
申请(专利权)人:王锦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