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959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7:46
在半导体衬底(1S)上形成层间绝缘膜(PIL)。通过在用来在层间绝缘膜(PIL)中形成栓塞(PL1)的CMP结束之后,使层间绝缘膜(PIL)的表面后退,使得栓塞(PL1)的上表面比层间绝缘膜(PIL)的上表面高。由此,可以确保栓塞(PL1)和布线(W1)在竖直的方向上的连接的可靠性。也可以使布线(W1)不向层间绝缘膜(PIL)挖入,或者减小挖入形成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最下层布线由埋入布线形成的。
技术介绍
随着要求半导体器件的微细化、高集成化和高速化,需要降低布线电阻、降低布线间电容以及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对于降低布线电阻,使用电阻比以前的铝(Al)合金低的铜 (Cu)布线。对于降低布线间电容,作为布线的层间绝缘膜,替代现有的氧化硅膜(SiO2)而使用相对介电常数比它低的绝缘膜(以下称为低介电常数膜)。在日本特开2004-158832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有关在层间绝缘膜上作为低介电常数膜使用了 SiOC膜的多层布线的技术。另一方面,从确保栓塞与布线的连接的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以下的那样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06-33962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选择性地蚀刻层间绝缘膜102,以使得最下层的接触栓塞103的最上部的表面比层间绝缘膜102的最上部的表面低,然后,通过在层间绝缘膜102上形成金属层104,防止在形成金属层104时产生空洞的技术。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7363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加工在层间绝缘膜6上堆积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为触点7的上部小的技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武志
申请(专利权)人: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