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海洋生物毒素(贝类毒素)特指主要由海洋有毒微藻或微生物产生、能够在海洋生物尤其是双壳贝类中富集的、对其他生物包括人类产生危害的一大类小分子有毒化学物质。针对这些生物毒素,研究者初期主要根据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将其分为六大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腹湾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Shellfish Poisoning, 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西加鱼毒素(Ciguatera FishPoisoning, CFP)、蓝绿藻毒素。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生物毒素种类不断被发现,且多种毒素如OA往往与毒素AZA和PTX伴生而成,但具有不同的致毒机理,原有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管理和科研的需求。因此,200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共同组建的双壳类软体生物毒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水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包括吸附袋的制作、吸附袋的使用、毒素萃取、测定条件与方式、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吸附袋的制作:用聚酯网布,缝制成布袋,装入树脂之后密封,在正方形布袋的一角固定尼龙挂扣,把吸附袋在甲醇中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浸泡去除甲醇,随即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在4℃条件下短时间保存,待用;(2)吸附袋的使用:把吸附袋系在长绳上,分上、中、下三层,层间隔至少超过5米以上,否则相应减少层数,每层一次固定3个及以上吸附袋,将绳系于固定位置的漂浮杆上,每间隔7?10天将吸附袋取出,再放入新的吸附袋,提取的吸附袋用蒸馏水冲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包括吸附袋的制作、吸附袋的使用、毒素萃取、测定条件与方式、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吸附袋的制作用聚酯网布,缝制成布袋,装入树脂之后密封,在正方形布袋的一角固定尼龙挂扣,把吸附袋在甲醇中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浸泡去除甲醇,随即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在4°C条件下短时间保存,待用; (2)吸附袋的使用把吸附袋系在长绳上,分上、中、下三层,层间隔至少超过5米以上,否则相应减少层数,每层一次固定3个及以上吸附袋,将绳系于固定位置的漂浮杆上,每间隔7-10天将吸附袋取出,再放入新的吸附袋,提取的吸附袋用蒸馏水冲洗,放入预先编号的塑料袋中,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军,吴海燕,郭萌萌,李兆新,王联珠,翟毓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