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中肠细胞的分离及离体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414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昆虫中肠细胞的分离及离体培养方法,是将分离的中肠组织用Dispase?Ⅱ酶进行酶解。获得的中肠细胞用添加有条件培养基和胎牛血清的TNM-FH培养基进行离体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适合昆虫中肠细胞离体培养、中肠生理学以及病理学研究的昆虫中肠细胞分离方法,包括解离中肠细胞所用的酶液,维持细胞离体状态的适合培养基以及血清浓度和添加物,使刚分离下的中肠细胞存活率达80%以上,离体培养60d后的细胞存活率在20%以上,离体条件下中肠细胞可以被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并具有碱性磷酸酶等的分泌能力,为从事昆虫中肠生理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细胞研究和培养
,具体涉及从家蚕(Bomyx mori)幼虫的中肠组织中分离中肠细胞,并进行培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中肠是昆虫消化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肠细胞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干细胞等组成,在昆虫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昆虫中肠作为分泌消化酶和其它酶类的主要部位, 起着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中肠也是病原微生物、农药、各种毒素、甚至包括不适pH在内的多种不利因素作用的祀标,如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先在中肠细胞増殖后再转移到其它组织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与中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破坏中肠正常的结构, 达到杀虫的效果。因此,研究中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和益虫疾病的预防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昆虫中肠生理功能的研究主要在活体昆虫内进行,由于在活体内中肠结构的复杂性和中肠细胞之间广泛的相互作用使得中肠生理学、病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变得困难,而离体培养为研究中肠细胞的功能提供了简单、快速和准确的手段以及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蚕幼虫中肠细胞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方法是将分离的中肠组织用Dispase?Ⅱ酶进行酶解,酶解结束后,吹打酶解后的中肠组织,并将酶解液进行过滤以除去中肠底膜组织,将收集的细胞滤液离心弃去上清,即获得分离的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友郑桂玲周洪旭吴艳蕾童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