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镁热法海绵钛生产的四氯化钛加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52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镁热法海绵钛生产的四氯化钛加料管,这种加料管中部设有上粗下细的锥型管,通过锥型管的设计,从出料管口的下端流出的四氯化钛得到加速,加速后的液态四氯化钛对反应器内部的液镁产生的强烈冲击,对液镁熔池产生搅拌作用,从而增强熔池内的物质循环,而物质循环加快能更好的均匀熔池内的温度,使熔池温度分布更合理,加快熔池内部传热,使熔池内热量及时的向外传递,加快系统的散热,改善传热条件。加速后的液态四氯化钛对熔池的搅拌,还能够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改善传质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值得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镁热法海绵钛生产的四氯化钛加料管,属于镁热法海绵钛生产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生产海绵钛的主要方法有镁热还原法(克劳尔法)和钠还原法(亨特法),而镁热还原法生产的海绵钛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镁热法生产海绵钛还原过程中,力口入到反应器内的液态四氯化钛在反应器中心部位与液态的金属镁反生剧烈反应,强烈的还原反应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反应器中心,热量不能及时传递,传热条件恶化,导致反应器内部温度过高,影响加料速度,而且由于反应器内部热量不均匀,容易在局部高温处形成硬心产品;另一方面,随着反应的进行,四氯化钛与液镁的接触面积逐渐较小,传质条件恶化,影响 反应的进行,产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现有的镁热法生产海绵钛的四氯化钛加料管存在会使反应器内部传热条件和传质条件差,容易形成硬心产品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加料量的前提下,通过一种可改变物料的加料速度的四氯化钛加料管,来改变四氯化钛对金属熔池的冲击效果,强化金属反应器内的传热、传质条件,均匀熔池内部温度,强化反应釜散热。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镁热法海绵钛生产的四氯化钛加料管,包括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镁热法海绵钛生产的四氯化钛加料管,包括进料管口(1)和出料管口(2),进料管口(1)上接橡胶四氯化钛加料管(8),出料管口(2)下接海绵钛反应器(6)的炉顶大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口(1)和出料管口(2)之间设有一段改进的文丘里管(3),文丘里管(3)的中部设有上粗下细的锥型管(4),锥型管(4)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一截等径管连接进料管口(1)和出料管口(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复忠张履国金会心赵以容王文豪蔡增新沈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