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合成革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双工位离型纸放卷机、离型纸拼接台、储存装置、第一精密涂布机、第一干燥烘箱、两辊冷却机、第二精密涂布机、第一多层折返式烘箱、四辊冷却机、第三精密涂布机、第二干燥烘箱、自动贴合放布装置、贴合机、第二多层折返式烘箱、多辊冷却机、剥离装置、切边机、和双工位卷取机,双工位卷取机包括制品收卷部分和离型纸收卷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置简单,能够适应水性人造革的生产要求,实现规模化生产水性人造革。采用“折返式烘箱”,延长了烘箱长度,使制品在烘箱内的时间更长,从而与水性制品干燥和发泡的特性相适应,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制品质量,并且减少占地面积,降本增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造革生产
,尤其是水性人造革生产
技术介绍
目前,人造革合成革的制造工艺和材料仍然沿袭传统的工艺和有机溶剂型材料,材料中有机溶剂的挥发是环境污染的源头;这些污染需要通过末端回收进行治理。传统的溶剂型制品生产工艺装备除发泡烘箱是双风道外,干燥烘箱均是单风道,发泡烘箱发泡温度是高温发泡,溶剂挥发产生的环境污染需配置DOP和DMF (D0P和DMF回收装置均是现有成熟产品)回收装置解决。避免和消除这些溶剂是合成革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的方向。目前,水性树脂和水性表处剂已经问世并已开始试用于制品生产中,制品称为水性人造革或水性合成革。由于水性人造革和水性合成革材料中的溶剂是水,不同于以往的有机溶剂,因此制品的干燥和发泡过程均不同于现有制品,无法完全使用现有生产线中的同类产品。关于水性人造革的制备,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232140. 8公开了一种超纤环保水性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仅公开了工艺方法,并没有公开生产设备。目前没有成熟的水性合成革设备予以适用,使水性人造革不能够规模化生产,导致目前工业生产中仍然需要使用传统工艺和有机溶剂型材料。现有人造革生产线中使用的干燥烘箱内设有热风单元,热风单元内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内设有导热油加热管路。现有的导热油加热管路的主管路、分支管路形成多处90度弯道,分管路进入主管路往往垂直连接,使导热油流动形成涡流,增加阻力,使管道中的导热油流动不畅,导致导热油在管路运行中热损失增大,影响加热效果,造成送油与回油温差增大,造成能源浪费。目前,人造革合成革生产线中需要使用已成为常规技术的离型纸放卷机、拼接台、干燥烘箱、辊式冷却机、贴合机等,这些设备同样可以运用到水性合成革生产线之中,但水性合成革生产线还需要在不增加烘箱长度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制品质量,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基建和设备投资的特殊烘箱。总之,目前缺乏成熟的水性合成革生产线来对水性合成革进行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离型纸载体法水性合成革生产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水性合成革生产线包括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双工位离型纸放卷机、离型纸拼接台、储存装置、第一精密涂布机、第一干燥烘箱、两辊冷却机、第二精密涂布机、第一多层折返式烘箱、四辊冷却机、第三精密涂布机、第二干燥烘箱、自动贴合放布装置、贴合机、第二多层折返式烘箱、多辊冷却机、剥离装置、切边机、和双工位卷取机,双工位卷取机包括制品收卷部分和离型纸收卷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多层折返式烘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箱体,箱体内设置烘干层和热风道,烘干层由间隔设置的导辊构成,导辊形成的排列沿箱体顺长向延伸,所述烘干层共分为等长的上、中、下三层,分别为上层烘干层、中层烘干层以及下层烘干层;所述两上下相邻烘干层中,上方的烘干层的尾端与下方的烘干层的首端为同侧上下对应设置并且上方的烘干层的尾端与下方的烘干层的首端形成料层折返处,料层折返处均设置换向辊筒;换向辊筒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换向辊筒均设置于箱体外,所述换向辊筒和与其临近的烘干层的首端或者尾端之间的箱体上均设置用于料层折返的开口 ;所述最底层烘干层的导辊设置于纵梁上,纵梁位于箱体内且沿箱体顺长向水平延伸,最底层烘干层的导辊排列密度大于其他烘干层的导辊排列密度。所述多层折返式烘箱中所述热风道包括位于上层烘干层上方的上风道和位于中层烘干层与下层烘干层之间的下风道,所述上风道覆盖上层烘干层并由数个风箱单元组成,上风道的风箱单元为单向朝下送风结构,上风道的风箱单元设有向下送风的送热风嘴;所述下风道覆盖中层烘干层或者下层烘干层,且也由数个风箱单元组成,下风道的风箱单元为双向上下送风结构,下风道的风箱单元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应中层烘干层和下层烘干层设有向上送风、向下送风的送热风嘴;所述上风道与下风道中上下对应的两风箱单元、之间连通有副风道;所述箱体内对应料层设有用于张紧料层的张力机构;所述箱体为由型钢制·成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框架的顶面以及侧面的外表面均设有保温层。所述第一干燥烘箱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框架两侧及顶部包覆有保温层,以本生产线所加工的制品的运行方向为前向,保温层的前后端均设有供制品进出的开口 ;框架顶部设有排风出口,框架内设有热风单元,热风单元包括热交换器、风机、上风道和下风道,上风道底部设有送热风嘴,送热风嘴朝向制品;下风道顶部设有送热风嘴,送热风嘴朝向制品,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导热油加热管路;所述导热油加热管路包括送油主管道、与送油主管道并行设置的回油主管道、与送油主管道连通的送油分支管道以及与回油主管道连通的回油分支管道,送油主管道和回油主管道在转弯处均通过一节第一直管及两节第一弧形管连通,第一直管设在两节第一弧形管之间,第一直管与其两侧送油主管道或回油主管道的夹角ε I、ε 2皆为钝角;送油分支管道与送油主管道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δ以及回油分支管道与回油主管道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Y均小于等于60° ;送油分支管道和回油分支管道在转弯处均通过一节第二直管及一节第二弧形管连通,其中第二直管分别与送油分支管道和回油分支管道的夹角ζ大于等于120°。所述的自动贴合放布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沿基布的移动方向依次设有双工位放卷机构、托布辊、第一牵引装置、接布平台、压紧装置和储布装置,储布装置出布一侧设有第二牵引装置,操作平台下沿基布的移动方向依次设有主动螺旋展布装置、三指剥边器和贴合机构,基布由第二牵引装置送出后通过主动螺旋展布装置进行展布;基布由所述三指剥边器剥边后送出进入贴合机构;所述牵引装置和所述双工位放卷机构之间设有托布辊和第一导布辊;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和所述主动螺旋展布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导布辊。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技术结构布置简单,按照水性合成革的生产特点和生产要求,将多种装置有机组合在一起,使本技术的水性合成革生产线作为一个整体,能够适应水性人造革的生产要求,完成单个部件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即规模化生产水性人造革。水性革制品的干燥是靠蒸发水分子来实现(在此过程中不会形成污染),制品的发泡是机械式发泡,由内至外逐步蒸发水分形成泡孔,制品发泡的时间相对较长,即制品在烘箱内的时间相对较长。采用“折返式烘箱”,延长了烘箱长度,使制品在烘箱内的时间更长,从而与水性制品干燥和发泡的特性相适应。本技术中折返式烘箱的特点是在不增加烘箱长度的情况下增加烘干层的层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制品质量,料层的制品在烘箱中可多次往返,在烘箱内的运行长度相当于几个烘干层的长度,保证了制品的干燥和发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制品质量,并且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基建和设备投资,提闻经济效益。采用本技术的导热油加热管路后,导热油加热管路中送油主管道和回油主管道在转弯处采用钝角的圆弧形结构组,分支管路与主管路连接顺热油流动方向形成小于60°夹角,各分支管路转弯处采用大于120°的圆弧形结构,以减小热油流动阻力,使热油流动顺畅,热油在管路中的热损失减少,提高加热效果,降低送油与回油温差,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I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折返式烘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性合成革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双工位离型纸放卷机(1)、离型纸拼接台(2)、储存装置(3)、第一精密涂布机(4)、第一干燥烘箱(5)、两辊冷却机(6)、第二精密涂布机(7)、第一多层折返式烘箱(8)、四辊冷却机(9)、第三精密涂布机(10)、第二干燥烘箱(11)、自动贴合放布装置(12)、贴合机(13)、第二多层折返式烘箱(14)、多辊冷却机、剥离装置、切边机、和双工位卷取机,双工位卷取机包括制品收卷部分(16A)和离型纸收卷部分(16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保平,靳保琪,靳启营,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鼎鑫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