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不锈钢管焊接内保护装置,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直径小于不锈钢管的直径,所述输气管在进入不锈钢管的一端设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外圆的最大直径与不锈钢管的内圆直径相同,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靠近所述密封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输气管的端头设置有密封构件,能够防止灌充入不锈钢管的保护气体从不锈钢管另一侧的管口进入大气,有效地减少了保护气体的输出量。同时,由于密封构件以及靠近密封构件出气通道的设置,使得保护气体直接作用在不锈钢管焊缝所处的区域,实现了对不锈钢管焊接的内部充分保护,很好地解决了不锈钢管在焊缝处被氧化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
,具体为一种不锈钢管焊接内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畜牧、医疗以及科研领域,对于生物标本或器官此类物品的存储,都必须使用到生物容器。生物容器中通过以液氮为制冷剂,能够为标本等物品提供低温的存储环境,以便进行长期活性保存以及运输。生物容器在使用时需要配备提筒来盛装这些标本。提筒筒体 选用的材质为不锈钢。由于目前生物容器的规格较多,而现有不锈钢管无法满足已有生物容器规格对应的需求。所以生物容器的制造企业只有自己购买不锈钢带,通过采用相应的焊接技术,得到与特殊规格生物容器相对应的提筒。但是在焊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锈钢在高温下具有很活泼的化学性能,并且具有热导率小、热容量大的物理特点。在焊接时,不锈钢管内的焊缝极易出现氧化和被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提筒的生产质量。为此,不锈钢管在焊接时必须采用管内灌充保护气体来解决内部焊缝的高温氧化问题。现有保护气体的灌充方式是将输气管直接插入准备焊接的不锈钢管内。由于没有使用任何堵漏措施,所以保护气体很容易顺着不锈钢管的管口进入大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为了达到保护焊缝的效果,只能增大输气流量,这样就势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不锈钢管焊接内保护装置,能够在减少保护气体的输出量的同时,仍然实现对焊缝处不锈钢材的充分保护。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管焊接内保护装置,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直径小于不锈钢管的直径,所述输气管在进入不锈钢管的一端设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外圆的最大直径与不锈钢管的内圆直径相同,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靠近所述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以及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密封材料层,上压板、密封材料层与下压板依次通过锁紧件锁紧。所述锁紧件为匹配的螺杆和锁紧螺母,所述螺杆贯穿密封构件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该螺杆位于密封构件的轴向中心线上,并与输气管进入不锈钢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材料层为弹性密封材料层。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的直径小于密封材料层的直径,所述密封材料层的外侧面与输气管的内壁接触。所述出气通道为出气孔,该出气孔贯通设置在输气管的管壁上。所述出气孔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的管壁上。所述出气通道上设置有喷嘴,该喷嘴用于引导气体的流向。所述输气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不锈钢管一半的长度。所述输气管为可塑性输气管,该可塑性输气管可以匹配不锈钢管的形状而形成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在输气管的端头设置有密封构件,能够防止灌充入不锈钢管的保护气体从不锈钢管另一侧的管口进入大气,有效地减少了保护气体的输出量。同时,由于密封构件以及靠近密封构件出气通道的设置,使得保护气体直接作用在不锈钢管焊缝所处的区域,实现了对不锈钢管焊接的内部充分保护,很好地解决了不锈钢管在焊缝处被氧化等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气管,2、出气通道,3、螺母,4、上压板,5、螺杆,6、密封材料层,7、下压 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路是,在输气管I进入不锈钢管的端头处设置密封构件,能够有效防止保护气体从不锈钢另一侧管口进入大气,减少了保护气体的输出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保护气体直接作用于焊缝所处的区域,能够实现对不锈钢管焊缝处的充分保护,避免了不锈钢管被氧化问题的发生。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不锈钢管焊接内保护装置,包括输气管I。为了保证输气管I能够顺利进入不锈钢管中,输气管I的直径应当小于不锈钢管的直径。在输气管I进入不锈钢管的一端设有密封构件。为了保证密封构件的密封性能,避免保护气体由于泄露而产生的浪费,所以密封构件外圆的最大直径与不锈钢管的内圆直径应当相同。而输气管I上的出气通道2则设置在靠近密封构件的位置。这是因为,焊接的过程是一个对焊缝依次操作的过程,一端焊缝焊接完成,密封构件会移动至下一焊接区域。为了使保护气体最大程度的发挥保护作用,所以将出气通道2靠近密封构件设置,以此在焊缝所对应的不锈钢管内形成保护气体的大密度聚集,进而充分保护对应焊缝处不锈钢材的稳定性。如图中所示,密封构件包括上压板4和下压板7,以及位于上压板4和下压板7之间的密封材料层6。为了保证密封构件在不锈钢管内稳定移动,所以通过锁紧件将上压板4、密封材料层6与下压板7依次进行锁紧。该锁紧件为相互匹配的螺杆5和锁紧螺母3,其中,螺杆5贯穿密封构件,锁紧螺母3则配合螺杆5将其锁紧。螺杆5位于密封构件的轴向中心线上。为了与输气管I固定,螺杆5的一端高于上压板4的平面,以焊接的方式与输气管I实现固定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压板4与下压板7的直径均小于密封材料层6的直径。这是由于上压板4和下压板7的作用仅在于固定密封材料层6,使其在进入不锈钢管内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进而影响密封效果。所以,在密封构件中,上压板4与下压板7并不与输气管I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密封材料层6的的外侧面与输气管I的内壁接触以此达到密封的效果。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密封材料层6可以是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密封材料层,例如橡月父。本技术中的出气通道2可以设置为出气孔,该出气孔贯通设置在输气管I的管壁上。为了使保护气体均匀快速的灌充入不锈钢管内,故将出气孔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I的管壁上。为了使保护气体对不锈钢管焊缝的保护更具有针对性,所以可以在出气通道2上设置喷嘴用于引导气体的流向,使保护气体能够更加直接的作用在不锈钢管焊缝所处的位置。由于输气管I要进入不锈钢管内部,故其长度应当至少等于或大于不锈钢管一半的长度。这样不论输气管I是从不锈钢管的哪一侧管口进入,均能够到达预定工作位置。同时,可以选用为可塑性材料制作输气管1,以此达到随意弯曲的效果,方便进入 不同形状的不锈钢管内。本技术中保护气体为氩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由于不锈钢带卷绕成为不锈钢管后,必然会形成一条缝隙,这条缝隙即为焊缝,为了实现焊缝的高质量焊接,则需要对焊缝处的不锈钢材进行高温熔融,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不锈钢材很容易被氧化,进而影响到最终不锈钢管的质量。为了防止这一结果的发生,则需要对焊缝进行气体保护,即在不锈钢管内灌充氩气,以此防止不锈钢材的氧化。而在灌充氩气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对氩气的有效利用,减少损失则需要增设一定的堵漏设备,即本技术中的密封构件。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将输气管设有密封构件的一端放入不锈钢管内,密封构件将不锈钢管分隔成两个半密封腔,输气管所处的半密封腔即为工作腔。待密封构件到达指定位置后,氩气通过输气管进入工作腔。此时在工作腔中,由于密封构件的密封作用,只需少量的氩气输送,便能够获得较大密度的保护,进而保证了焊接过程中不锈钢材的稳定性。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不锈钢管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锈钢管焊接内保护装置,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直径小于不锈钢管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在进入不锈钢管的一端设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外圆的最大直径与不锈钢管的内圆直径相同,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靠近所述密封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军,吴肇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凤液氮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