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护盖可方便补充液氮的液氮生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88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防护盖可方便补充液氮的液氮生物容器,主要由盖塞、内胆、外壳、颈管、提筒、保护圈等部件构成,所述内胆与外壳是通过各自与颈管嵌接而相联,其中内胆上包覆多层绝热体,提筒的上沿设有绝热管,绝热管端部为提手把,保护圈的上表面及塞体的外周边开有沟槽,沟槽的位置与提筒上的提手把和绝热管的位置相对应,提筒从颈管放入内胆中,使提手把落在保护圈上表面的沟槽上,而在塞入塞体时,塞体上的沟槽则对齐提筒上的绝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塞为双塞体式带锁盖塞,由外盖、底座、内塞体和塞体构成,所述外盖和底座通过铰链活动联接,外盖和底座通过挂锁而锁接,外壳的颈口处密接有保护圈,底座则固接在保护圈上,塞体开有上下贯通的内孔,内塞体插塞于塞体上的内孔中,塞体则插塞于颈管内,塞体的外沿压在保护圈上面,外盖的中部开有通孔,内塞体的外沿压在外盖中部通孔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畜牧、医疗和科研领域以液氮(-196℃)为致冷剂保存精液、疫苗、菌毒种和其它活性生物材料的液氮生物容器,特别是一种带防护盖可方便补充液氮的液氮生物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液氮容器的盖塞结构可分两种一种是按GB/T5458-1997《液氮生物容器》标准设计、制造的标准盖塞,它由盖和塞体组成,可自由地从液氮容器口部取出;一种是根据用户安全保存生物样本的需求,在容器颈口部位增加了可加锁的外盖和底座的单塞体盖塞。用户在使用带标准盖塞的液氮容器时,可以通过直接取出盖塞,方便地对液氮容器补充液氮,以维持液氮容器内的液氮量,弥补液氮蒸发损失,达到活性保存生物样本的目的。但是由于盖塞的无保护设计,难以避免非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取出盖塞,造成液氮容器的液氮蒸发损失加剧,或者直接取出浸泡在液氮中的提筒,造成保存在提筒中贵重的生物样本复温后死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根据用户需求而设计制作的可加锁的单塞体盖塞液氮生物容器,虽然能够满足用户安全使用和保存生物样本的需求,但同时存在如下不足1、使用过程中对液氮容器内的生物样本的保护存在风险在加锁锁住的情况下,单塞体盖塞能使液氮容器内保存的生物样本安全可靠,不会被人为损坏。若需向液氮容器内补充液氮或进行其它操作时,必须取得钥匙,开启锁并掀起外盖,取出塞体后方可进行。特别当液氮容器在运输过程中需进行操作时,容器的工作人员难以跟踪现场,这些操作一般由管理或运输人员进行,存在安全保存生物样本的风险。2、补充液氮不便补充液氮时,须先开启锁,掀起外盖并取出塞体,通过容器颈口向内胆中补充液氮。当补充液氮完毕,仍须反向重复上述工作即放入塞体、合拢外盖并锁定。操作不方便,且耗费时间。3、测量液氮贮量不便由于液氮(-196℃)在容器内的气化总是客观存在的,为维持液氮容器内胆中的液氮贮量,达到活性保存浸泡在液氮中的生物样本的目的,必须定期观察和测量液氮容器中液氮的贮量,以便及时补充液氮。目前国内普遍使用液面尺测量内胆中液氮的贮量,对于单塞体盖塞的液氮容器必须先打开锁,掀起外盖,取出塞体,将液面尺垂直插入到液氮容器内胆底部,通过液氮在液面尺留下的白色“结霜线”,便可知道内胆中液氮的贮量。整个测量过程较为繁杂且耗费时间。4、使用过程中容器内的液氮蒸发损失量大液氮容器的塞体和颈管是容器内液氮蒸发后形成的低温氮气的冷量流失的主要通道。低温氮气在逸出到外部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冷却塞体和颈管,并有部分贮存于塞体,通过容器颈管,传导并冷却容器夹层的多层绝热体,形成冷量循环并达到平衡。对于可加锁的单塞体盖塞的液氮容器而言,在对液氮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塞体被取出且一般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造成自身贮存的冷量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当操作完成再放入已经复温的塞体时,由于要在于液氮容器内达到热平衡,势必导致大量液氮蒸发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液氮的蒸发损失量小,补充液氮和测量液氮贮量方便,同时又能起到安全保护生物样本的带防护盖可方便补充液氮的液氮生物容器。本技术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本技术主要由盖塞、内胆、外壳、颈管、提筒、保护圈等部件构成,所述内胆与外壳是通过各自与颈管嵌接而相联,其中内胆上包覆多层绝热体,提筒的上沿设有绝热管,绝热管端部为提手把,保护圈的上表面及塞体的外周边开有沟槽,沟槽的位置与提筒上的提手把和绝热管的位置相对应,提筒从颈管放入内胆中,使提手把落在保护圈上表面的沟槽上,而在塞入塞体时,塞体上的沟槽则对齐提筒上的绝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塞为双塞体式带锁盖塞,由外盖、底座、内塞体和塞体构成,所述外盖和底座通过铰链活动联接,外盖和底座通过挂锁而锁接,外壳的颈口处密接有保护圈,底座则固接在保护圈上,塞体开有上下贯通的内孔,内塞体插塞于塞体上的内孔中,塞体则插塞于颈管内,塞体的外沿压在保护圈上面,外盖的中部开有通孔,内塞体的外沿压在外盖中部通孔上。所述绝热管、提手把、沟槽均为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六个。当需要对液氮容器补充液氮时,在不开启挂锁的条件下,垂直向上直接取出插塞在塞体上的内塞体,通过外盖中部通孔和塞体内孔,即可向液氮容器内补充液氮;当需要了解液氮容器内液氮贮量时,同样是先取出插塞在塞体上的内塞体,再将液面尺垂直插入到内胆底部,即可测出内胆中液氮的贮量;当需要转移或使用生物样本时,则应先取出内塞体,然后开启挂锁,再拿出塞体,通过提手把将提筒从内胆中取出,即达到转移或使用生物样本的目的。与现有可加锁的单塞体盖塞液氮生物容器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大大提高了在使用过程中对生物样本的防护性由于无须打开外盖即可补充液氮或进行其它操作,无论液氮容器是在运输或是存贮,也无论工作人员是否在现场,液氮容器内保存的生物样本都能受到可靠的防护。2、补充液氮方便在补充液氮时,由于只需取出内塞体,通过外盖中部通孔、塞体内孔向液氮容器内补充液氮即可,而无须开启锁、掀起外盖等工作,使得操作更为方便省时。3、测量液氮贮量方便在测量液氮贮量时,垂直向上取出内塞体,通过外盖中部通孔、塞体内孔把液面尺垂直插入到容器内胆底部即可,同样无须开启锁、掀起外盖等工作,测量更方便省时。4、使用过程中容器内的液氮蒸发损失量小对于同口径的液氮容器而言,一方面内塞体截面积仅为可加锁的单塞体盖塞的液氮容器的塞体的1/3或更小,在操作过程中,容器颈口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相同时间内,外部环境通过容器颈口向容器内部传热引起的液氮蒸发损失量相应减小。另一方面液氮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内塞体体积也仅为可加锁的单塞体盖塞的液氮容器的塞体的1/3或更小,内塞体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损失的冷量少,当操作完成再放入已复温的内塞体时,导致液氮容器内液氮的蒸发损失量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例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取出内塞体后的双塞体式带锁盖塞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取出塞体后的双塞体式带锁盖塞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用液面尺测量液氮贮量示意图。图中,1提手把,2保护圈,3内塞体,4塞体,5外盖,6铰链,7液面尺,8底座,9挂锁,10颈管,11外壳,12绝热体,13内胆,14提筒,15绝热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双塞体式带锁盖塞、内胆13、外壳11、颈管10、提筒14、保护圈2等部件构成。所述双塞体式带锁盖塞由外盖5、底座8、内塞体3和塞体4构成,所述外盖5和底座8通过铰链6活动联接,外盖5和底座8通过挂锁9而锁接,外壳11的颈口处密接有保护圈2,底座8则固接在保护圈2上,塞体4开有上下贯通的内孔,内塞体3插塞于塞体4上的内孔中,塞体4则插塞于颈管10内,塞体4的外沿压在保护圈2上面,外盖5的中部开有通孔,内塞体3的外沿压在外盖5中部通孔上。所述内胆13与外壳11是通过各自与颈管10嵌接而相联,其中内胆13上包覆多层绝热体12,提筒14的上沿设有绝热管15,绝热管15端部为提手把1(见图4),保护圈2的上表面及颈管10内周边开有沟槽,沟槽的位置与提筒14上的绝热管15和提手把1的位置相对应,提筒14从颈管10放入内胆8中,使提手把1落在保护圈2上表面的沟槽上,而在塞入塞体4时,塞体4上的沟槽则对齐提筒14上的绝热管15。权利要求1.一种带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肇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凤液氮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