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20011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包括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的内腔安装风室,且风室内切于风扇主体,所述风室的内腔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穿插在机电装置的内腔,所述转轴远离扇叶的一端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位于机电装置的内腔,所述电机的下端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与机电温度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下端安装有散热器,且散热器的下端安装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的一侧位于机电装置的外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简单便捷,能够有效的做到对风扇进行散热处理,同时能够根据室外温度进行自我调控风扇,做到一个很好的温度控制效果,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也增加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机械风扇起源房顶上,1830年,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钟表的结构中受到启发,专利技术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这种风扇转动扇叶带来的徐徐凉风使人感到欣喜,但得爬上梯子去上发条,很麻烦。1872年,一个叫约瑟夫的法国人又研制出一种靠发条涡轮启动,用齿轮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这个风扇比拜伦专利技术的机械风扇精致多了,使用也方便一些。1880年,美国人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然而现有的风扇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自我控制功能,同时在使用过程没有一个很好的内部散热效果,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总是会遇到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包括风扇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2)的内腔安装风室(1),且风室(1)内切与风扇主体(2),所述风室(1)的内腔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端套接有稳固环(9),且稳固环(9)的外端呈环形排列安装有扇叶(4),所述扇叶(4)两两之间安装有导流柱(3),所述风扇主体(2)的下端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下端安装有扇外温度检测装置(6),所述扇外温度检测装置(6)的下端安装有吸附装置(7),所述转轴(8)穿插在机电装置(10)的内腔,所述转轴(8)远离扇叶(4)的一端安装有电机(9),且电机(9)位于机电装置(10)的内腔,所述电机(9)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扇自动散热型保护装置,包括风扇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2)的内腔安装风室(1),且风室(1)内切与风扇主体(2),所述风室(1)的内腔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端套接有稳固环(9),且稳固环(9)的外端呈环形排列安装有扇叶(4),所述扇叶(4)两两之间安装有导流柱(3),所述风扇主体(2)的下端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下端安装有扇外温度检测装置(6),所述扇外温度检测装置(6)的下端安装有吸附装置(7),所述转轴(8)穿插在机电装置(10)的内腔,所述转轴(8)远离扇叶(4)的一端安装有电机(9),且电机(9)位于机电装置(10)的内腔,所述电机(9)的下端安装有控制器(13),所述电机(9)的外端安装有电机温度感应装置(11),且电机温度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兰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宇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