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体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包括有铜管、铁质载体,于铜管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一连接贴合面,于铁质载体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二连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之间嵌入焊料,焊料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恰使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电阻焊接方式实现焊料熔化重组后固接铜管与铁质载体,焊料使用量相对减少,且避免火焰加热焊接的缺陷,降低成本,环保且无废气,达到简化制作工艺,提高效率,且有效保证铜管的结晶粒度,连接紧密,不易发生裂纹泄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体连接
,尤其是涉及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如空调压缩机壳体与铜管连接、压缩机储液器与铜管连接,以及冷凝器、蒸发器等与铜管连接,它们一般是采用银焊料通过火焰加热来实现焊接,由于工作需要,焊接部分对其铜管的结晶粒度有明显的规格要求(行业标准为O. 15以下),如果结晶粒度过大,则压缩机振动时铜管易发生裂纹泄露。为达到其结晶粒度要求,其焊接材料必须采用银焊料,因为铜管的熔点为1000°C左右,铜焊料的熔点也为900°C 1000°C之间,如采用铜焊料,其焊接温度过高,导致环境温度偏高,同时由于压缩 机壳体板材较厚,以致铜一铁焊接时其加热时间将会很长,这都会造成铜管的结晶粒度要求很难保证,因此必须采用与铜管熔点相差较远的银焊料作为其焊接材料。但是采用银焊料配合火焰加热焊接,其焊接成本非常昂贵,同时火焰焊接时,其产生的气体中很大部分为CO2,导致环境压力也比较大,不环保,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极大降低市场竞争力,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善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降低成本的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包括有铜管、铁质载体,于铜管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一连接贴合面,于铁质载体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二连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之间嵌入焊料,焊料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恰使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铁质载体上设有供铜管穿设的通孔,通孔的一端内底面形成第二连接贴合面;而所述的铜管上设有环台,环台的一端面形成第一连接贴合面;所述的铜管的环台局部或全部容嵌于铁质载体的通孔中,焊料嵌入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之间,焊料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所述焊料的熔点低于铜管与铁质载体。本技术是在铜管与铁质载体之间嵌入焊料,焊料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铜管与铁质载体,以电阻焊接方式实现不同材质的铜管与铁质载体固定连在一起,焊料使用量相对减少,且避免火焰加热焊接的缺陷,降低成本,环保且无废气,达到简化制作工艺,提高效率,且有效保证铜管的结晶粒度,连接紧密,不易发生裂纹泄露;降低焊接成本和难度,提高焊接质量和产品的性价比,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容易,符合产业利用,利于企业发展。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I之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包括有铜管I、铁质载体2,铁质载体2可为空调压缩机壳体、压缩机储液器以及冷凝器、蒸发器等,也就是说本技术适用制冷设备上任何部位的铁质体与铜管连接使用。于铜管I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一连接贴合面11,于铁质载体2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二连接贴合面21,所述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之间嵌入焊料3,焊料3的熔点低于铜管I与铁质载体2,焊料3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 面21,恰使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以电阻焊接方式实现不同材质的铜管I与铁质载体2固定连在一起,焊料3嵌入铜管I与铁质载体2连接部内,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铜管I的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铁质载体2第二连接贴合面21,即可实现铜管I与铁质载体2紧密连接在一起。无需采用火焰加热焊接,焊料使用量相对减少,且避免火焰加热焊接的缺陷,降低成本,环保且无废气,达到简化制作工艺,提高效率。由于焊料3的熔点低于铜管I与铁质载体2,从而有效防止铜管I重新结晶,保证铜管的结晶粒度,且连接紧密,不易发生裂纹泄露;降低焊接成本和难度,提高焊接质量和产品的性价比,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容易,符合产业利用,利于企业发展。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质载体2上设有供铜管I穿设的通孔22,通孔22的一端内底面形成第二连接贴合面21 ;而所述的铜管I上设有环台12,环台12的一端面形成第一连接贴合面11 ;所述的铜管I的环台12局部或全部容嵌于铁质载体2的通孔22中,焊料3嵌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之间,焊料3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该结构在实施时,利用环台12卡制,以增加抗拉、抗压性能,环台12局部或全部容嵌于铁质载体2的通孔22中,气密性好,在通电加压作用下,铜管I的环台12与铁质载体2结合更紧密,焊料3熔化后均匀分布于结合部位,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之间连接紧密,气密性更好,不易产生泄漏,提升使用性能。本技术采用的焊料3,如银焊料等,其熔点低于铜管I与铁质载体2,在焊接过程有效保证了铜管I的结晶粒度,不至于破坏铜管I特性,应用于空调压缩机的制备中,其优越性更显著。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包括有铜管(I)、铁质载体(2),其特征在于于铜管(I)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一连接贴合面(11),于铁质载体(2)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二连接贴合面(21),所述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之间嵌入焊料(3),焊料(3)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恰使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质载体(2)上设有供铜管(I)穿设的通孔(22),通孔(22)的一端内底面形成第二连接贴合面(21);而所述的铜管(I)上设有环台(12),环台(12)的一端面形成第一连接贴合面(11);所述的铜管(I)的环台(12 )局部或全部容嵌于铁质载体(2 )的通孔(22 )中,焊料(3 )嵌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之间,焊料(3 )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3)的熔点低于铜管(I)与铁质载体(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管体连接
,尤其是涉及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包括有铜管、铁质载体,于铜管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一连接贴合面,于铁质载体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二连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之间嵌入焊料,焊料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与第二连接贴合面,恰使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以电阻焊接方式实现焊料熔化重组后固接铜管与铁质载体,焊料使用量相对减少,且避免火焰加热焊接的缺陷,降低成本,环保且无废气,达到简化制作工艺,提高效率,且有效保证铜管的结晶粒度,连接紧密,不易发生裂纹泄漏。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包括有铜管(1)、铁质载体(2),其特征在于:于铜管(1)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一连接贴合面(11),于铁质载体(2)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二连接贴合面(21),所述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之间嵌入焊料(3),焊料(3)通过电阻焊接方式熔化重组后固接第一连接贴合面(11)与第二连接贴合面(21),恰使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