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处理器。
技术介绍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确定微处理器的性能的主要因素。由于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面积占整个微处理器的面积的略小于一半,因而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率消耗占整个微处理器的 功率消耗的一大部分。按照常规,能够高速操作的SRAM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被用作微处理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但是,由于SRAM是易失性存储器,因而要使数据持续存储于其中,则必须一直给它供电。因此,随着小型化程度的增加,产生了以下问题由于在SRAM中存在泄漏电流(leak current),因而SRAM需要大的静态功耗。另一方面,微处理器的功率消耗能够通过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高速缓冲存储器来降低。但是,即使是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当中能够以最高速度操作的MRAM (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太慢而无法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因此,现在期望能够以高到能够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速度操作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其中性能降低和电路面积增加得以抑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第一逆变器,包含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第二逆变器,包含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其中第二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一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以及第二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一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子连接;第一晶体管,其中第一晶体管的一端与第一位线连接,以及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子连接;第一元件组,包含多个第二晶体管,其中第一元件组的一端与第一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一元件组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第一逆变器,包含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第二逆变器,包含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其中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一端与第一位线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第一元件组,包含多个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元件组的另一端与第二位线连接;以及第二元件组,包含多个第三晶体管以及其磁阻可变的磁阻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元件组布置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一端子之间,或者布置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并且其中给定的电位按照操作被施加于所述第一端子,以及其中如果所述磁阻元件处于小电阻状态,则所述磁阻元件的电阻值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值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元件组的导通电阻值,以及其中如果所述磁阻元件处于大电阻状态,则所述磁阻元件的电阻值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值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元件组的导通电阻值。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8 JP 2011-166070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第一逆变器,包含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 第二逆变器,包含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其中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 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一端与第一位线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 第一元件组,包含多个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元件组的另一端与第二位线连接;以及 第二元件组,包含多个第三晶体管以及其磁阻可变的磁阻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元件组布置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一端子之间,或者布置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并且其中给定的电位按照操作被施加于所述第一端子,以及 其中如果所述磁阻元件处于小电阻状态,则所述磁阻元件的电阻值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值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元件组的导通电阻值,以及 其中如果所述磁阻元件处于大电阻状态,则所述磁阻元件的电阻值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值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元件组的导通电阻值。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路,还包括 控制电路,配置用于使所述第二位线和所述第一端子接地,并且用于在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被供电时使所述第一元件组中的所述第二晶体管和布置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通过将参考电压的一半施加于所述第一端子以及在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断电之前使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来允许写入电流流过所述磁阻元件。4.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第一逆变器,包含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 第二逆变器,包含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其中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 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字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一端与第一位线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字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 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 磁阻元件,其磁阻可变并且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以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位线连接;以及 第五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一端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