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落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702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落砂系统,包括落砂机和穿梭车,所述落砂机的顶部具有栅架,所述穿梭车具有承载铸型的承载架,该承载架可相对于所述穿梭车作垂直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承载架的底面高于所述栅架的上端面,所述穿梭车可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承载架处于所述栅架上方的位置;所述穿梭车将铸型运送到所述落砂机的栅架上,所述落砂机振动落砂,当落砂结束后,所述穿梭车将分离出来的砂箱和铸件从所述落砂机的栅架上运送下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工位落砂系统通过穿梭车将铸型运送到落砂机的栅架上,落砂结束后,穿梭车再将分离后的砂箱和铸件从落砂机的栅架上运送下来,从而解决了吊运过程中摆动的铸型撞坏除尘罩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一 种落砂系统,特别是涉及 一 种双工位落砂系统
技术介绍
落砂机,如振动落砂机,用于对铸造车间的铸型实施落砂操作, 可以通过落砂机将砂箱与型砂分离,将铸件与型砂分离。其工作过程 为,通过落砂机的振动将型砂振碎,砂子通过落砂才几上的冲册架上的栅 格落到回砂皮带或振动输送机上,通过回砂皮带或振动输送机将砂子运走。在落砂过程中,铸型的破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因而必须在落砂 机上安装除尘罩和除尘机,现有的除尘罩上部具有可开启的上盖。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落砂系统全部采用单工位的落砂机,其工作 过程为,通过天车将需要落砂的铸型吊起,开启除尘罩的上盖,将铸 型放到落砂机的栅架上,然后关闭除尘罩的上盖,先开动除尘机,最 后落砂机对铸型实施振动落砂。由于吊运铸型的过程中,被吊起的铸型的稳定性很差,在空中摆 动的铸型经常将除尘罩撞坏,因而致使落砂机的除尘罩无法正常工作, 从而导致除尘机的除尘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 一 种双工 位落砂系统,该落砂系统不会撞坏落砂机的除尘罩,保证除尘机具有 良好的除尘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双工位落砂系统,包括落砂机和穿梭车,所述 落砂机的顶部具有栅架,所述穿梭车具有承载铸型的承载架,该承载 架可相对于所述穿梭车作垂直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承载架的底面高于 所述栅架的上端面,所述穿梭车可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承载架处于所述栅架上方的位置;所述穿梭车将铸型运送到所述落砂机的栅架上,所述落砂机振动 落砂,当落砂结束后,所述穿梭车将分离出来的砂箱和铸件从所述落 砂机的栅架上运送下来。优选地,所述落砂机的栅架具体包括上排槽钢和下排槽钢,所述 上排槽钢包括若干条单体槽钢,每条单体槽钢沿所述穿梭车水平运动方向相互平行且均匀布置,该单体槽钢之间形成若干个通槽;所述下排槽钢具有若干条单体槽钢,每个单体槽钢相互平行且均 匀布置,所述下排槽钢与所述上排槽钢垂直;所述承载架具体为叉架,所述叉架具有至少两个水平方向的叉 齿,该叉齿可插入到所述上排槽钢的每条单体槽钢所形成的通槽内。优选地,采用第一气缸控制所述叉架垂直运动,釆用第二气缸控 制所述穿梭车水平运动。优选地,采用第一液压缸控制所述叉架垂直运动,采用第二液压 缸控制所述穿梭车水平运动。优选地,采用手动操作控制所述叉架垂直运动,控制所述穿梭车7K平运动。优选地,所述落砂机顶部的除尘罩的侧壁具有透明材质的观察窗。优选地,所述除尘罩的进料口安装有垂直软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工位落砂系统包括落砂机 和穿梭车,所述穿梭车上具有承载铸型的承载架,该承载架可相对于 所述穿梭车作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穿梭车可水平方向运动;由于本发 明提供的双工位落砂系统通过穿梭车将铸型运送到落砂机的栅架上, 落砂结束后,穿梭车再将分离后的砂箱和铸件从落砂机的栅架上运送 下来,从而解决了吊运过程中摆动的铸型碰撞除尘罩的问题,因此, 该落砂系统可保证除尘罩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保证除尘机具有很好 的除尘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落砂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述落砂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落砂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述落砂机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穿梭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为图5所述落砂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所述落砂系统的一种具体实 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述落砂系统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落砂系统包括落砂机1和 穿梭车2,落砂机1的顶部具有栅架11,穿梭车2在水平轨道29上水 平移动,其前部具有可沿垂直轨道28运动的承载架,本实施例中,所 述承载架具体为叉架21,该叉架21具有至少两个水平方向的叉齿211。铸型3放置在叉架21上,控制叉架21带动铸型3垂直向上运动, 然后控制穿梭车1水平向前运动,当铸型3位于落砂机1的正上方时, 控制叉架21垂直向下运动,当铸型3的底部与落砂机1的栅架11接 触时,叉架21继续向下运动一小段距离,最后,控制穿梭车1水平向 后运动,回到初始位置。上述过程完成了穿梭车2向落砂机1运送铸型3的过程。启动落 砂机1对铸型3实施落砂操作。落砂操作结束后,控制穿梭车2向前运动,当叉架21运动到落 砂后分离出来的砂箱的底部时,控制叉架21向上运动,将砂箱托起, 最后控制穿梭车1向后运动,便可将落砂后分离出来的砂箱和铸件运 下来。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所述落砂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述落砂机的左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落砂4几1的顶部具有4册架该4册架11具 体包括上排槽钢111和下排槽钢112,上排槽钢111具有若干条单体 槽钢,每条单体槽钢沿所述穿梭车2水平运动方向相互平行且均匀布 置,可见,上排槽钢111的每条单体槽钢之间形成若干个通槽113, 该通槽113的方向同样沿穿梭车1水平运动方向。下排槽钢112具有若干条单体槽钢,每个槽钢相互平行均匀布置, 下排槽钢112与上排槽钢111相互垂直。落砂机1的顶部具有除尘罩(图中未示出),该除尘罩将落砂机1 的栅架ll遮罩,形成一个相对封闭落砂工作空间,在除尘罩的侧壁上 具有透明材质的观察窗,可通过该观察窗^见察落^少才几1落妙、的工作状 况。所述除尘罩朝向所述穿梭车2的侧面具有垂直软帘(图中未示出)。落砂机1的底部具有盛放砂子的斗形容器12。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技术所述穿梭车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的主视图;图6为图5所述落砂机的俯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穿梭车2靠近落砂机1的后方的位置布置, 穿梭车2具体分为前部和后部,其前部具有水平方向的叉架21,在本 实施例中,该叉架21具有四个用于承载铸型3的叉齿211,可根据实 际承载重量的需要选择叉齿211的数量,可根据落砂机1的上排槽钢 111的单体槽钢之间的通槽113宽度和深度确定叉齿211的结构尺寸 禾口布置方式。叉架21还具有与叉齿211大致垂直方向的导架212,导架212可 在垂直导轨28上垂直运动,穿梭车2的后部具有车轮26,穿梭车2 通过车轮26可在水平轨道29上水平运动。穿梭车2上安装有垂直方向的第一气缸22和水平方向的第二气 缸24。第一气缸22垂直固定在穿梭车2上,第一气缸22的第一活塞 杆23的一端与导架212固定连接,该第一活塞杆23的伸缩可带动穿 梭车2的导架212沿垂直轨道28作垂直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叉架21 垂直直线运动。第二气缸24水平固定在穿梭车1靠近前端的位置,第二气缸24 的第二活塞杆伸25的.一端与穿梭车1靠近后端的位置固定连接,该第 二活塞杆25的伸缩可带动穿梭车2沿水平轨道29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同样,穿梭车2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也可通过液压装置 或手动操作控制实现。以下结合附图1 - 6具体描述该落砂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一步,通过吊车将铸型3吊运到穿梭车1的叉架21上; 第二步,启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气缸22的第一活塞杆23伸出, 导架212沿垂直轨道28向上运动,从而叉架21带动铸型3垂直向上 运动;第三步,当叉架21的底部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位落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落砂机和穿梭车,所述落砂机的顶部具有栅架,所述穿梭车具有承载铸型的承载架,该承载架可相对于所述穿梭车作垂直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承载架的底面高于所述栅架的上端面,所述穿梭车可水平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承载架处于所述栅架上方的位置;所述穿梭车将铸型运送到所述落砂机的栅架上,所述落砂机振动落砂,当落砂结束后,所述穿梭车将分离出来的砂箱和铸件从所述落砂机的栅架上运送下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瀛白文弟曹贵实胡昌军刘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