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离心铸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57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冷离心铸管机由浇注装置(1),主机部分(4)、拨管机(6)、接管部分、底座(5)、电气部分和液压部分组成,其中电气部分和液压部分配合实现整机的自动控制,其特征在于:浇注装置(1)固定在底座(5)的一端,其上有扇形浇包(11),浇包(11)上固定等速板(13),举升油缸通过油臂滑轮机构(14)驱动等速板(13),以使浇包(11)倾斜,给左右流槽(2)提供均匀的铁水量,浇注装置(1)的前端是左右流槽(2),左右流槽(2)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能左右移动,并且能翻转180度,以保证浇注连续进行;主机部分(4)有一空心圆柱体(19),其下固定车轮(21),通过车轮(21)坐在底座(5)的轨道(20)上,通过液压缸使其能延轨道(20)前后移动,即远离或靠近浇注装置(1),其上固定电动机(22)、进出水管(3)及电缆,其内是由托轮支承的铸管模(17),铸管模(17)的高速旋转是由电动机(22)通过皮带带动的,在铸管模(17)之外的圆柱体(19)内腔上有水冷却管(18),保证在离心浇注过程中,铁水所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冷却水带走,以得到高质量的铸管;在远离浇注装置(1)一侧的圆柱体(19)上还固定有一承口机械手(23),该机械手(23)由液压缸驱动,除能旋转外,还能前后移动;拨管机(6)固定在底座(5)的另一侧,其上的油缸可以使拨管钳伸出,而超前油缸可以使钳口有力涨开,以夹住铸管承口端内直壁,待主机部分(4)后退时铸管自动拨出;接管部分由接管机(8)、接管小车(9)和接管小车轨道(10)组成,接管机(8)上有两个独立的支臂(36),在底座(5)导轨(20)之上,管模(17)底边之下,并与导轨(20)方向垂直,两个支臂(36)能摆动90度,并能自动复位,且其前端(28)能抬起,以使铸好的管子自动滚落在接管小车(9)上;接管小车(9)通过车轮(29)压在接管小车轨道(10)上,接管小车(9)上有电子秤,能自动显示管重,接管小车(9)由钢丝绳(30)驱动,用以将铸管运至回火炉轨道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冷却金属型离心生产400-700mm球墨铸管的铸管机。离心球墨铸铁管具有高强度、高延伸性、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在城市及工业建设供水输气工程中应用,我国还没有生产400-700mm球墨铸铁管的设备,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其中德国机在性能上稍好,它主要由浇注部分、主机部分、拔管部分、接管部分、运管部分等组成,它主要有下列缺点1)德国离心铸管送粉装置采用油马达驱动螺旋送料器,其螺旋杆长度达7米,在工作中由于流槽热变形,螺旋套杆弯曲,造成管模粉输送不正常,有时还需工人布粉,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2)承口芯与管模的同步旋转,靠托芯架弹簧压紧承口砂芯与管模的接触力来保证,因此承口芯处于受力状态,压紧力稍大承口芯易碎,破损率有时达3-5%;压紧力稍小,承口芯与管模摩擦力不够,发生承口芯“丢转”现象,芯子与铁水产生相对运动,造成承口部分质量差;3)导轨和车轮的材板选择不合理,使用不到一年,导轨辗压变形达5-10mm,车轮磨损也较严重,使主机中心下移,与拨管机中心偏差过大,造成拨管困难;4)由于整机各个部分之间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每部件以及各个部件在动作配合上辅助时间都较长,因此生产一个铸管时间较长,生产率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生产效率高,管模粉输送方便快捷,承口芯不易破碎的离心铸管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浇注装置、主机部分、拨管机、接管部分、底座、电气部分和液压部分组成,其中,浇注装置固定在底座的一端,其上有扇形浇包,浇包上固定等速板,举升油缸通过曲臂滑轮机构,驱动等速板以使浇包左、右给流槽提供均匀的铁水量,浇注装置的前端是左、右流槽,左、右流槽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能左、右移动,并且能翻转180度,以保证浇注连续进行。主机部分有一空心圆柱体,其下固定车轮,通过车轮坐在底座的轨道上,通过液压缸使其能延轨道前后移动,即远离浇注装置,或靠近浇注装置;其上固定有电动机、进出水管及电缆;其内是由托轮支承的铸管模,铸管模的高速旋转是电动机通过皮带带动的,在铸管模之外的圆柱体内腔上有进出水冷却管,保证在离心浇注过程中铁水所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冷却水带走,以得到高质量的铸管;在远离浇注装置一侧的圆柱体上还固定有一承口芯机械手,该机械手由液压缸驱动,除能旋转外,还能前后移动。拔管机固定在底座的另一侧,其上的主油缸可以使拔管钳伸出,而超前油缸可以使钳口有力涨开,以夹住铸管承口端直管内壁,待主机后退时,铸管自动拔出。接管部分由接管机、接管小车和接管小车轨道组成,接管机上有两个独立的支臂,该支臂在底座导轨之上,管模底边之下并与导轨呈垂直状态,两个支臂能摆动90度,并能自动复位,且其前端能抬起,以使铸好的管子自动滚落至接管小车上。接管小车通过车轮压在接管小车轨道上,接管小车上有电子秤,能自动显示管重,通过铰盘钢丝绳驱动,用以将铸管运至回火炉轨道上。在左、右流槽外底面固定一送粉管,送粉管与高压气管相连。将承口芯机械手上托芯架的轴截面改为“L”型,让托芯架与管模内端面紧压,并由此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砂芯同步旋转。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各部分间结构设计合理,动作配合辅助时间短,从而提高了生产率;2)由于采用气动力自动布粉,大大缩短了布粉的时间;3)由于砂芯不与管模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砂芯的破损率,从而提高了铸管的合格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浇包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主体部分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主体部分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4左部局部视图图7为本技术接管机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接管小车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接管小车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气动原理图图11为本技术电气程控方框图本技术由浇注装置1、主机部分4、拨管机6、接管部分、底座5、砂芯废料装置7、电气部分和液压部分组成,其中浇注装置1固定在底座5的一端,它有扇形的浇包11和支架15,浇包11和支架15在前上端铰接,浇包11的后下端上固定等速板13,在支架15底部铰接的举升油缸及曲臂滑轮机构14驱动等速板13,以使浇包11向前倾斜,给左右流槽2提供均匀的铁水量,左右流槽2通过导轨16与支架15相连,并由液压缸驱动,能左右平移,并且左右流槽2分别能翻转180度,以保证左右流槽2轮流使用,一个在工作,另一个在清理,补刷涂料,互不干拢,提高生产效率。在左右流槽2的外底面通长固定一送粉管31,送粉管31与高压气管34相连,以实现气力送粉,缩短工时。主机部分4是一空心圆柱体19,其下固定车轮21,通过车轮21坐在底座5的轨道20上,通过液压缸使其能延轨道20前后移动,即远离浇注装置1或靠近浇注装置1,其上部固定电动机22、进出水管3及电缆,其内是由托轮支承的铸管模17,铸管模17的高速旋转是由电动机22通过皮带带动的,在铸管模17之外的圆柱体19内腔上有水冷却管18,保证在离心浇注过程中铁水所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冷却水带走,以得到高质量的铸管,在远离浇注装置1一侧的圆柱体19上还固定有一承口芯机械手23,该机械手23由液压缸24驱动,除能旋转外,还能前后移动,该机械手23由旋转臂25、托芯架27组成,旋转臂25上端通过铰轴固定在圆柱体19上,下端通过轴承与托芯架27固定,并有气缸32制动装置,托芯架27外口轴截面为“L”形,其内可装入砂芯26,托芯架27直接与铸管模17压紧,并由此产生的摩擦力使砂芯26与铸管模17同步旋转。拔管机6固定在底座5的另一侧,其上的油缸可以使拨管钳伸出,而超前油缸可以使钳口有力涨开,以夹住铸管承口端内直壁,待主机部分4后退时,铸管自动拨出。接管部分由接管机8,接管小车9和接管小车轨道10组成,接管机8上有两个独立的支臂36,在底座5导轨20之上,铸管模17底边之下,并与底座5上的导轨20呈垂直状态,两个支臂36能摆动90度,并能自动复位且其前端28能抬起,以使铸好的管子自动滚落在接管小车9上。接管小车9通过车轮29压在接管小车轨道10上,接管小车9上有电子秤,能自动称量显示管重,接管小车9由钢丝绳30驱动,用以将铸管运至回火炉轨道上。上述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是由电气部分的PLC配合液压部分自动控制实现的。在拔管机6的下方有卸砂芯废料装置7,其振动板下固定振动气缸8,废砂芯落上后被振碎脱落。浇注时,启动电动机22使管模17旋转,砂芯26装在托芯架27上,机械手23自动上芯,主机部分4后退靠近浇包11,于此同时,其中一流槽2已伸入管模17内,到位后停止,浇包11倾翻,铁水经左右流槽2流进旋转的管模17里,主机部分4缓慢前行远离浇包11,开始布粉并浇注,待完成浇注管子三分之二时浇包11倾翻停止,流槽2内铁水继续流进管模17,浇注结束之前主机部分4速度缓慢减小,以获得管子末端所需的壁厚,浇注完插口端,主机部分4加速前行靠近拨管机6,此时流槽2中流动的剩余铁水,流进残铁槽35内,于此同时,左右流槽2换位,刚浇注用的流槽2翻转180度,将流槽2内的残余铁水倒掉,再翻转回原位。管模17内的管子冷却到大约800℃左右后,托芯架27被气缸制动,机械手23平动并旋转使砂芯26脱离承口端,人工下砂芯扔在卸废料砂芯装置7上,再装上新砂芯26,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英俊陈宝玉徐顺友孙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