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066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2:16
包括转向管,所述转向管设有管上端和管下端,所述管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轴,所述下端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转向管内嵌套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设有轴上螺纹端、缓冲段、轴下端和导电段,所述轴上螺纹端伸出于管上端外,所述轴下端连接在下支架的定位孔内,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各个部件采用单独加工,然后通过自动焊接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这样不但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与方向盘配合使用过程中转向灵活,无卡滞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叉车
,特别涉及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
技术介绍
转向管柱总成是叉车的重要部件,它主要功能是控制叉车前进的方向,使用的时候需要与方向盘配合连接。由于转向管柱总成的装配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方向盘转动的灵活性,所以转向管柱总成的装配精度往往要求会很高。在日常使用叉车运输中,如果遇到方向盘卡死时,轻则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或驾车人员操控舒适性,重则伤人害命,所以对转向管柱总成的装配轻视不得。故如何提高转向管柱的灵活性,增强驾车操控性能等问题已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虽然现有叉车使用的转向管柱总成已做了很多改善,但还是存在以下两个缺点,一是转向管柱在使用过程中转向不够灵活,有卡滞现象;二是整个转向管柱总成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故有必要对现有转向管柱总成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叉车转向管柱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所述转向管设有管上端和管下端,所述管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轴,所述下端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转向管内嵌套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设有轴上螺纹端、缓冲段、轴下端和导电段,所述轴上螺纹端伸出于管上端外,所述轴下端连接在下支架的定位孔内。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管的外圆壁设有上支架和中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轴上螺纹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下端的轴上螺纹端嵌套有垫片和平垫圈,所述垫片设置在螺母与平垫圈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段嵌套有尼龙套和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段的外圆壁嵌套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有导电外套和导电圈,所述导电圈的外圆壁嵌套于管上端的内圆壁上,所述导电外套的内端面与管上端的端口紧密贴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所述转向管设有管上端和管下端,所述管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轴,所述下端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转向管内嵌套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设有轴上螺纹端、缓冲段、轴下端和导电段,所述轴上螺纹端伸出于管上端外,所述轴下端连接在下支架的定位孔内,使用本技术时,各个部件采用单独加工,然后通过自动焊接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这样不但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与方向盘配合使用过程中转向灵活,无卡滞现象。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转向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位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B部位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下支架;101、定位孔;2、下端轴;3、转向管;301、管上端;302、管下端;4、导电体;401、导电外套;402、导电圈;5、转向轴;501、轴上螺纹端;502、缓冲段;503、轴下端;504、导电段;6、螺母;7、垫片;8、平垫圈;9、尼龙套;10、卡簧;11、上支架;12、中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 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3,所述转向管3设有管上端301和管下端302,所述管下端302固定连接有下端轴2,所述下端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所述转向管3内嵌套有转向轴5,所述转向轴5设有轴上螺纹端501、缓冲段502、轴下端503和导电段504,所述轴上螺纹端501伸出于管上端301夕卜,所述轴下端503连接在下支架I的定位孔11内。各个部件采用单独加工,然后利用工模辅助定位,并通过自动焊接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这样不但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可以满足其装配精度。所述转向管3的外圆壁焊接有上支架11和中支架12,上支架11可以固定在仪表后壳上,中支架12可以固定在车前架上,这样可增加转向管3的稳固性。所述轴上螺纹端501螺纹连接有螺母6,所述螺母6下端的轴上螺纹端501嵌套有垫片7和平垫圈8,所述垫片7设置在螺母6与平垫圈8之间,轴上螺纹端501主要是用于连接其它转动机构,然后用螺母6坚固;垫片7和平垫圈8的设置是为了增加连接的平稳性。所述缓冲段502嵌套着尼龙套9和卡簧10,尼龙套9和卡簧10可在车辆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减少方向盘对驾驶员的冲击力。所述导电段504的外圆壁嵌套有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设有导电外套401和导电圈402,所述导电圈402的外圆壁嵌套于管上端301的内圆壁上,所述导电外套401的内端面与管上端301的端口紧密贴合,导电体4的设置可方便实现多功能方向盘。用本技术时,不但可以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从而保证方向盘在使用过程中转向灵活,无卡滞现象,还可以有效缓解车辆撞击力,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3)设有管上端(301)和管下端(302),所述管下端(302)固定连接有下端轴(2),所述下端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I),所述转向管(3)内嵌套有转向轴(5),所述转向轴(5)设有轴上螺纹端(501)、缓冲段(502)、轴下端(503)和导电段(504),所述轴上螺纹端(501)伸出于管上端(301)外,所述轴下端(503)连接在下支架(I)的定位孔(101)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3)的外圆壁设有上支架(11)和中支架(1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上螺纹端(501)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6)下端的轴上螺纹端(501)嵌套有垫片(7)和平垫圈(8),所述垫片(7)设置在螺母(6)与平垫圈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502)嵌套有尼龙套(9)和卡簧(10)。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段(504)的外圆壁嵌套有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设有导电外套(401)和导电圈(402),所述导电圈(402)的外圆壁嵌套于管上端(301)的内圆壁上,所述导电外套(401)的内端面与管上端(301)的端口紧密贴合。专利摘要包括转向管,所述转向管设有管上端和管下端,所述管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轴,所述下端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转向管内嵌套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设有轴上螺纹端、缓冲段、轴下端和导电段,所述轴上螺纹端伸出于管上端外,所述轴下端连接在下支架的定位孔内,使用本技术时,各个部件采用单独加工,然后通过自动焊接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这样不但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与方向盘配合使用过程中转向灵活,无卡滞现象。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B62D1/16GK202686448SQ20122026002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日专利技术者周斌, 黄云存, 郑前东 申请人:宁波管通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3)设有管上端(301)和管下端(302),所述管下端(302)固定连接有下端轴(2),所述下端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所述转向管(3)内嵌套有转向轴(5),所述转向轴(5)设有轴上螺纹端(501)、缓冲段(502)、轴下端(503)和导电段(504),所述轴上螺纹端(501)伸出于管上端(301)外,所述轴下端(503)连接在下支架(1)的定位孔(10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黄云存郑前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管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