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双层浇注和冷却线的线型铸模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452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个铸模输送系统,具有一个可调节生产率和可改变冷却周期性能的线型流动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两层浇注和冷却输送装置。浇注输送装置的上平面接收砂模并将空的砂模输送到一个浇注段,在该浇注段砂模被浇注熔融材料以形成铸件。浇注前每个砂模都设有一个支承压铁和套箱。当铸件被浇注后,砂模被输送到该浇注输送装置的下平面以便冷却,接着返回到上平面以去除压铁和套箱。然后砂模被输送至冷却输送装置的上平面并放入设在冷却输送装置上的托架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铸模输送系统,特别地涉及砂模输送系统。模铸金属铸件在铸造厂里通常通过模板造型技术来生产,该工艺使用由制备好的型砂和附加物构成的湿型砂铸模,上述型砂和附加物环绕固定在一块模板相对两侧上的上模型和下模型而被压实。因而,该砂模形成两个上下可匹配的部分,即上模和下模。上模形成在一个装满制备好的砂的独立的上箱中,并且该上模被压实在模板上。接着,将模板去除,在上模中留下一个与所希望得到的铸件上部形状相同的压痕。同时,下模形成在一个独立的下箱内。通常模板是在其一侧上带有上模的模型和在其另一侧上带有下模的模型的一个平面构件。当下模和上模形成以后,它们被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具有所希望形状之内腔的单个铸模。接着,通过一个设置在上模中的浇口或“铸口”,该内腔被充填熔融金属以产生希望得到的铸件。这样一个系统已在Hunter的美国专利No.5,022,212中被披露。与一些对产量敏感的生产一样,生产者要求该生产过程自动化以保持竞争。从事于通过使用生产铸模来生产铸件的铸造厂不可避免这一现实。生产砂模的设备连着将熔融金属充填到砂模中的设备,接着,该充填金属的设备又与用于将熔融金属冷却成为固体铸件的设备相连,接着,该冷却设备又与用于去除砂模以及清理出获得的铸件的设备相连,这样情况在今天的市场中是普通的。在Hunter的美国专利No.4,589,467中就披露了这样一个系统。在上面所述及的467专利中,砂模被生产并且沿一个线型输送装置传递到一个圆形的,旋转的,或者“圆盘”输送装置上。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上的一个位置将熔融金属引入到铸模中并且然后铸模随着圆盘旋转使得砂模内的熔融金属冷却。该圆盘设有一条外径轨道和一条内径轨道,这两条轨道是为附加的金属冷却而设的和增加设备的生产能力。虽然这样一个圆盘系统已经受到欢迎,并且继续下去,可认为取得了商业性的成功,但该系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特别是,如果一个生产者希望增加圆盘型铸模设备的生产量,那么必须花费大量的附加费用来使用不同直径的圆盘。此外,每当需要一个新的圆盘时,该设备就基本停机一次,不能生产铸件,并且实施该设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样,如果通过该设备生产的金属的冷却时间要改变,那么冷却周期的长度因而将受到影响。对于一个圆盘型输送装置,冷却周期时间可通过使圆盘变慢或者通过加上一个直径更大的圆盘来增加。反之,如果需要缩短冷却时间,那么可以增加圆盘转动速度,或者加入一个直径更小的圆盘。可是,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所希望得到的。如果,圆盘转速变慢,该设备的生产量会适当地下降,并且如果加入一个新的圆盘,那么由于增加停机时间和额外的附加设备而带来额外的开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冷却或停留时间的调整性和生产率的砂模输送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进容量或者输出的生产率的砂模输送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冷却更加均匀的砂模输送系统以便提供实际上更加可靠和可预测的铸件。关于这些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点是提供了一种具有一个分开的浇注输送装置和一个分开的冷却输送装置的砂模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点是提供一种砂模输送系统,在该系统中,浇注输送装置和冷却输送装置都装有上下两层以增加该系统的冷却周期和输出的生产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点是提供一种在其上设有多个延长的托架的两层冷却输送装置,在该冷却输送装置上的每个托架可接收多于一个的砂模。因此,砂模以一种连续的方式通过两层浇注输送装置移动,并且砂模被分批地送到该冷却输送装置托架上,因而可实现从连续移动到平行移动的转换。这样必然导致一个更长的冷却周期而且增加输出的生产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点是提供一种单元冷却输送装置,其体积容量可通过增加或减少设置于其上的操作组件或托架的数量进行简单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点是提供一种上述的具有托架的冷却输送装置,在该装置中,在每个托架上的每个砂模的各自位置可被精确地和一致地控制,因而提供了在砂模之间的均匀的气孔以及一个更加均匀的冷却过程。这些和其它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特点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会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透视图。图2是该浇注输送装置的一个侧视图。图3A是砂模转换到浇注输送装置上的示意图。图3B是表示被插入的和从浇注输送装置去除的砂模的一个示意图。图3C是安装到一个砂模和从另一个砂模上去除的压铁和套箱的一个侧视图。图3D是由浇注输送装置分开输送以安装到另一个砂模上的一套压铁和套箱的侧视图。图3E是一套从一个砂模去除的压铁和套箱以及一套收回的用于插入到另一砂模(未示出)的没有使用的压铁和套箱的侧视图。图4是冷却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浇注和冷却输送装置的端视图,用于表示上下输送装置以及用于表示在冷却托架上放置砂模的推动臂的多个可转换的位置。尽管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修改和改变的结构,但是在附图中仅表示特定的实施例,而且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地描述。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特定形式,所有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范围内的变型、改变和等同变换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现参照图1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砂模输送系统20,该系统包括砂模成形段22,压铁和套箱安装段24,浇注段26,浇注输送装置28,压铁和套箱去除段30,冷却输送装置32以及排出段34。如图1中所示的定向箭头所描绘的,砂模36从开始到结束的移动确定了一条线型的流动路径,关于该线型的流动路径的重要性将进一步详细地讨论。虽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铸模输送系统,但是考虑到使功能完整和清楚,因此图1所示的设备也显示了用于制造砂模36的砂模成形段22。应当理解的是,该砂模成形段22属于一种常规的模板成形装置,在该模板成形装置中,砂38在一个环绕模板的砂箱内被压实。该砂模一般是由两部分形成的(未示出),即一个上模和一个下模,上模和下模结合形成了一个砂模36,该砂模包括被压实的砂和具有一个所希望得到的铸件形状的内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芯子可被插入该型腔内以便在得到的铸件内形成内部孔。这样的芯一般也是由紧实的砂形成。这样的一种方法已在前面所述及的Hun-ter美国专利No.5,022,512中被描述,作为参考,这里清楚地引入了上述文件所披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1所示,砂模36沿箭头400所示方向从砂模成形段22出来,砂模36离开段22到输送平台42上,并设置用于引入熔融金属46的浇口或铸口44。设有第一输送机构48,它将砂模36从砂模成形段22输送到压铁和套箱安装段24。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50以便在将砂模36移动到压铁和套箱安装段24之后使输送平台42沿箭头52所示方向回到砂模成形段22。当砂模36达到第一输送机构48的端部时,砂模36沿箭头54所示方向从第一输送机构48移动到压铁和套箱安装段24。压铁和套箱安装段24沿浇注输送装置28的上轨86定位。如图3A所示,这样的移动是通过使用在图3A中的位置58和图3A中阴影部分所示的位置60之间可以转换位置的推进杆56完成的。推进杆56是由属于一种简单而又常规设计的气缸或液压缸62来驱动的。推进杆56包括与砂模36接合的基本上矩形的挡板63。砂模36从平台42移动到在压铁和套箱安装段24处的基板68。如图2中清楚表示的,基板68设有便于砂模移动的小轮70,并且带有突起的角棱以支撑砂模36的角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在砂模铸造设备中的铸模输送系统,其具有一个用于生产多个砂模的机构,一个用于将熔融金属浇注到所述砂模中以形成铸件的机构,以及一个用于将砂从冷却的铸件上去除的机构,该铸模输送系统包括:一个具有上轨和下轨的双层浇注输送装置,砂模在上轨上被输送到浇注机构,所述浇注输送装置具有一个将铸模从所述上轨移动到所述下轨的第一升降装置和一个将所述铸模从所述下轨移动到所述上轨的第二升装置;以及一个具有上轨和下轨的双层冷却输送装置,在所述的双层冷却输送装置上设有多个托架,每个托架适于接收多个并列来自所述的浇注输送装置的砂模,所述冷却输送装置具有一个将所述托架从所述上轨移到所述下轨的第三升降装置和一个将所述托架从所述下轨移动到所述上轨的第四升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A亨特WG亨特
申请(专利权)人:亨特自动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