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42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连铸熔融金属并将其成形为固态连续带材形状的铸辊1,包括一个与传动轴91连接的外壳6。在外壳内设置了多个形状调节单元8,12,以调整外壳的形状。传动轴91贯穿在一根固定的大直径支承轴91中,并通过行星齿轮92,93,95与外壳6啮合。形状调节单元作用在外壳6的内表面和支承轴之间,支承轴做得很大,作为吸收来自形状调节单元的反作用力的主要构件。可绕轴隔180°设置另一套形状调节单元,以更精确地控制外壳形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将熔融金属铸造成形为固态连续带材的铸辊,本专利技术的铸辊适用于包括两根带材铸辊的连铸机。一台连铸机通常需要一对旋转轴线水平放置隔开距离的铸辊,以在两辊之间形成辊缝。辊子可以并排设置,可在辊子上侧的端部设置挡板,以在辊缝上方形成注入熔融金属的空间。或者,熔融金属通过一个喷嘴注入两辊间的辊缝,而喷嘴中的熔融金属从设在辊子上方的容器中注入,以便在喷嘴的出口产生一个足够大的压头。喷嘴的朝向可以水平或是向上,或与辊缝成锐角或直角。辊子通常是用液体冷却以吸收从所接触的熔融金属传来的热量,使熔融金属形成随辊子转动而加厚的凝固表层外壳,。当辊子旋转时,带动金属的凝固的外壳一起运动,通过辊子间的辊缝,形成连续的金属带。为了提高连铸产量,希望在保证辊子散热充分的前提下,增加辊子转速。必须注意使辊子从与其接触的熔融金属中吸收足够的热量,以形成两层凝固的表层,其总的厚度应等于出口带材的厚度。这种辊铸的一个问题是,在连铸过程中,辊子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应力及动态应力,特别是连铸过程中熔融金属以所需速度冷却时的热应力,这会导致辊子变形,从而引起带材最终尺寸的变化而且会产生最好避免产生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辊,它包括一个联接传动轴(91)的外壳(6),并且在外壳内装有多个形状调节单元(8,12),其特征在于,形状调节单元安装在一根大直径的固定支承轴(9)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佩里蒂莫西雷诺莱斯利赖特
申请(专利权)人:克瓦纳金属连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