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成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的动力减振器,所述动力减振器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在动力减振器(1)中,在设置于旋转部件(2)的滚动室(4)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3),并且在滚动室(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5),滚动体(3)在该滚动面(5)上滚动,滚动面(5)形成为固定曲率的圆弧面,滚动体(3)具有曲率半径比滚动面(5)小的圆形截面,并且该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并且动力减振器(1)包括使滚动体(3)沿滚动面(5)滚动的引导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旋转部件上来吸收或者衰减其转矩变动或者由该转矩变动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动力减振器。
技术介绍
当作用于旋转的部件的转矩发生变动,与之相伴而发生共振现象时,不仅仅是噪音或者振动变得强烈,而且机械装置类的持久性也可能下降。例如内燃机的曲轴是用于将在多个汽缸中往复生成的爆发力转换成旋转运动并作为转矩而输出的装置,因此其转矩会产生脉动。即,曲轴或者变速器的输入轴或者驱动轴等,或者安装在这些轴上并与其一体旋转的旋转部件由于来自内燃机的起振力而产生固有的扭转振动。已知有被安装于前述那样的旋转部件来吸收或者衰减该扭转振动的动力减振器。该动力减振器的一个例子记载于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在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的装置在形成于飞轮主体的滚动室中容纳有具有预定的质量的减振器质量体,在滚动室的内周壁中的在飞轮的半径方向上向外侧膨胀的部分形成有减振器质量体滚动的滚·动引导面。而且,该滚动引导面被构成为椭圆形状。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58373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的装置包括形成于飞轮主体的滚动室、和被容纳在该滚动室中并根据作用于飞轮的转矩变动而滚动并且进行振子运动的减振器质量体。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82633号公报中记载了在形成于飞轮的侧面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凹部嵌合固定有振子组件的装置。该振子组件包括具有与飞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中心轴线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和通过轴承绕该壳体的中心轴线可自由摆动地支承的振子。而且,该振子的重心位置被构成为偏离前述的中心轴线。如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中所述,通过将滚动引导面形成为椭圆形状,能够使减振器质量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成为椭圆形状。而且,由此无论飞轮的扭转振动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吸收或者衰减飞轮的扭转振动。但是,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中记载的构成中,为了使减振器质量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成为椭圆形状,需要使滚动引导面成为椭圆形状。因此,与形成曲率固定的圆形的滚动面的情况相比,加工具有上述曲面的滚动引导面变得困难或者复杂,还有改良的余地。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5837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是在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作用于飞轮的情况下,通过减振器质量体的重心位置相对于飞轮主体的变动,即通过减振器质量体的振子运动来吸收或者衰减其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的技术。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8263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轴承绕支承振子的壳体的中心轴线悬挂实质上是锤(质量体)的振子,通过使该振子随着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而摆动,来吸收或者衰减该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减振器,所述动力减振器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成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该转矩变动引起的扭转振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在设置于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滚动室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并且在所述滚动室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所述滚动体在该滚动面上滚动,所述动力减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面形成为固定曲率的圆弧面,所述滚动体具有曲率半径比所述滚动面小的圆形截面,并且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并且所述动力减振器包括使所述滚动体沿所述滚动面滚动的弓I导机构。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在伴随着所述滚动体的滚动的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 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包括突部和引导槽,所述突部被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滚动室的内部中的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一者上,并且向所述旋转部件的轴线方向突出,所述引导槽被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滚动室的内部中的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另一者上,并且与所述突部自由嵌合。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在设置于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滚动室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并且在所述滚动室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所述滚动体在该滚动面上滚动,所述动力减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径相对于所述滚动室的内径的比率为1/2,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并且所述滚动体在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动力减振器包括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使所述滚动体沿所述滚动面向与下述直线正交的方向滚动,所述直线是将在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的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和所述滚动体的重心连接而成的直线。根据本专利技术,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另外,包括使滚动体沿滚动面不滑动地滚动的引导机构,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的所谓的滑动运动。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距离、换言之滚动体的滚动量根据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即在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振动角度Θ的大小而变化。因此,滚动体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的大小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滚动,因此该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的大小而变化,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曲线。其结果是,滚动体如摆线振子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该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时,能够不考虑滚动体的振动角度Θ而设计该次数。因此,在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的情况下,无论其振动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另外,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曲线,因此即使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或者滚动体的振动角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另外,设置有引导机构,所以能够使滚动体沿滚动面不滑动地滚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除了上述的效果,还具有以下的效果。滚动体被构成为在伴随着所述滚动体的滚动而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即,滚动体的重心在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该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相对于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向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一侧偏心。其结果是,伴随着滚动体从前述的位置沿滚动面滚动的距离的增大,沿滚动面滚动的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变化,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换言之,能够根据滚动体的所谓的滚动量使其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因此,由于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曲线,因此不管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都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 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野聪弘,天野浩之,末永真一郎,宫原悠,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