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国祥专利>正文

高锰钢产品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25 阅读:5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的冶炼热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高锰钢产品砂型浇注后,需送入加热炉加热再进行水韧处理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模浇注凝固后,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它省却了将铸件进行二次加热的工序,大大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的冶炼热处理
就申请人所知,高锰钢由于有良好的塑性、韧性、抗冲击性及耐磨性,已广泛用于工矿企业。目前生产高锰钢产品的方法是将钢液经砂型浇注、开箱、清砂后,将铸件再送入加热炉,将期待件加热至1050℃保温一定时间,再将铸件取出置于水中冷却(即水韧处理)。这种传统的工艺存在以下诸多缺点1.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从浇注到成品至少要5-6天。2.生产成本高,以球磨机衬板为例,每吨成本约3500-4000元左右。3.质量不易控制,由于高锰钢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晶粒粗、质量差。一般加热温度取1050℃,但由于炉内温度不均,有的铸件出炉后再下水,温度已低于950℃,铸件易开裂。4.不利于乡镇企业生产。传统生产工艺需加热炉,一般是煤气加热炉或电加热炉。前者对乡镇企业来说,因未通煤气显然不能实现。要配置煤气发生炉一台需200万元。用电加热炉一台设备就需15-20万元,且电耗大,成本高。有的书上介绍了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工艺是铸件在1100-1180℃自铸型中取出,经清砂后,铸件允许冷却到900-1100℃,然后进炉加热到1050-1080℃保温3-5小时后水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锰钢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是采用金属模浇注,金属模表面涂铝钒土或硅石粉涂料,烘干(第二次浇注利用热模自动烘干),将钢液缓缓浇入金属模,等待浇口补缩,开始凝固时,开箱将铸件翻入水中,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汤国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