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国祥专利>正文

高锰钢产品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25 阅读:5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的冶炼热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高锰钢产品砂型浇注后,需送入加热炉加热再进行水韧处理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模浇注凝固后,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它省却了将铸件进行二次加热的工序,大大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的冶炼热处理
就申请人所知,高锰钢由于有良好的塑性、韧性、抗冲击性及耐磨性,已广泛用于工矿企业。目前生产高锰钢产品的方法是将钢液经砂型浇注、开箱、清砂后,将铸件再送入加热炉,将期待件加热至1050℃保温一定时间,再将铸件取出置于水中冷却(即水韧处理)。这种传统的工艺存在以下诸多缺点1.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从浇注到成品至少要5-6天。2.生产成本高,以球磨机衬板为例,每吨成本约3500-4000元左右。3.质量不易控制,由于高锰钢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晶粒粗、质量差。一般加热温度取1050℃,但由于炉内温度不均,有的铸件出炉后再下水,温度已低于950℃,铸件易开裂。4.不利于乡镇企业生产。传统生产工艺需加热炉,一般是煤气加热炉或电加热炉。前者对乡镇企业来说,因未通煤气显然不能实现。要配置煤气发生炉一台需200万元。用电加热炉一台设备就需15-20万元,且电耗大,成本高。有的书上介绍了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工艺是铸件在1100-1180℃自铸型中取出,经清砂后,铸件允许冷却到900-1100℃,然后进炉加热到1050-1080℃保温3-5小时后水冷。上述工艺也存在缺点,如1100-1180℃铸件出型,温度不易掌握;其次高温清砂,高温装炉增加了劳动强度,所以生产厂家一般也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同时方法简单,轻巧。本专利技术是这样设计的采用金属模浇注,金属模表面涂铝钒土或硅石粉涂料烘干(第二次浇注利用热模自动烘干),将钢液缓缓浇入金属模,等待浇口补缩、开始凝固时,开箱将铸件翻入水中,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特点是由于采用金属模,开箱时机易把握。金属模表面散热快,铸件首先从表面凝固而定型,浇口补缩后开始凝固时,铸件外面已凝固成型。这时下水铸件温度远远大于950℃,铸件在高温下得到冷却晶粒细,碳化物析出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一般一天就能出产品。2.产品合格率高,由于下水温度远远大于950℃,开裂不会发生,同时晶粒细,碳化物少。3.此工艺完全利用铸态余热,大大节约了能源,不需加热设备,只要能炼钢的厂家都能生产。4.由于省去了碾砂、造型、烘模、清砂、加热等一系列工序,成本大为降低,每吨可节约1100元,经济效益可观。下面以球磨机筒体衬板为例,说明新工艺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球磨机筒体衬板金属模合型筒图。图2是球磨机筒体衬板下型示意图。图3是球磨机筒体衬板下型A-A剖视图。1.冒口砂套 2.上型 3.下型 4.冒口窝套 5.砂芯 6定位销孔 7.排气槽其操作过程是1.在上下模型腔内涂铝钒土涂料,然后烘至200-250℃。2.摆放好砂芯,合箱再放置冒口窝套。3.将钢水镇定到1420-1380℃开始浇注。4.等冒口砂套内钢液补缩、凝固时,立即开箱将铸件翻入水中冷却。用上述新工艺生产出的高锰钢产品,经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质量可靠,工艺操作简单易行。权利要求1.一种高锰钢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是采用金属模浇注,金属模表面涂铝钒土或硅石粉涂料,烘干(第二次浇注利用热模自动烘干),将钢液缓缓浇入金属模,等待浇口补缩,开始凝固时,开箱将铸件翻入水中,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的冶炼热处理
它解决了高锰钢产品砂型浇注后,需送入加热炉加热再进行水韧处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模浇注凝固后,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它省却了将铸件进行二次加热的工序,大大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文档编号B22D25/00GK1345642SQ0011258公开日2002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汤国祥 申请人:汤国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锰钢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是采用金属模浇注,金属模表面涂铝钒土或硅石粉涂料,烘干(第二次浇注利用热模自动烘干),将钢液缓缓浇入金属模,等待浇口补缩,开始凝固时,开箱将铸件翻入水中,利用铸态余热进行水韧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汤国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