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薄带连铸开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235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中的开浇技术。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开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设置初始辊缝(S↓[0])、初始浇铸速度(V↓[0]),初始浇铸速度/初始辊缝的比例配合使初始的铸轧力(F)小于设定值(F↓[target]);接着,监控结晶辊的表面温度(T),当结晶辊表面温度(T)达到目标值(T↓[target])后,控制结晶辊开始变辊缝,辊缝从初始(S↓[0])变到目标值S↓[target];在这过程中,监控铸轧力(F),当铸轧力(F)大于设定值(F↓[target])时,启动速度调节器来抵消由于辊缝变化所引起的铸轧力的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容易,操作方便,装置结构简单,能实现开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中的开浇技术。
技术介绍
薄带连铸工艺是将钢液从钢包注入到中间包后,通过分配器将钢液分配到布流器内,再由布流器注入到两个水冷结晶辊与侧封板围成的溶池内,钢液在这两个结晶辊表面逐渐凝固形成凝固坯壳,在两个结晶辊中心连线附近完全凝固后,通过二个结晶辊的逆向转动后,铸轧制成一定厚度,从而形成一定厚度和宽度的金属薄带,参见图1。通常由于在浇铸初期,结晶辊处于冷态,凝固速度很快,开浇时轧制力波动大,易造成开浇过程不稳定而产生漏钢、断带现象。为了能使结晶辊开浇时尽快进入稳态,首先要保证开浇时熔池的布流均匀,其次要保证辊面的传热要均匀、平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先前主要是从机械上、或控制上、或开浇方法上进行改进。其中美国专利US2002/0157807A1采用所谓动态板型控制(DPC)来解决开始阶段铸轧力的波动所造成的带厚偏差,其公开的基本原理是用弹簧来吸收和消除由于轧制力波动所造成的偏差,用后置测厚仪和伺服液压系统来补偿由于铸轧力波动所造成的厚度偏差。相类似的还有美国专利US6167943。但这些专利都没有解决由于铸带开始时的大铸轧力所引起的头部浇铸不稳定(断带、漏钢等)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开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设置初始辊缝(S↓[0])、初始浇铸速度(V↓[0]),初始浇铸速度/初始辊缝的比例配合使初始的铸轧力(F)小于设定值(F↓[target]);接着,监控结晶辊的表面温度(T),当结 晶辊表面温度(T)达到目标值(T↓[target])后,控制结晶辊开始变辊缝,辊缝从初始(S↓[0])变到目标值S↓[target];在这过程中,监控铸轧力(F),当铸轧力(F)大于设定值(F↓[target])时,启动速度调节器来 抵消由于辊缝变化所引起的铸轧力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开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设置初始辊缝(S0)、初始浇铸速度(V0),初始浇铸速度/初始辊缝的比例配合使初始的铸轧力(F)小于设定值(Ftarget);接着,监控结晶辊的表面温度(T),当结晶辊表面温度(T)达到目标值(Ttarget)后,控制结晶辊开始变辊缝,辊缝从初始(S0)变到目标值Starget;在这过程中,监控铸轧力(F),当铸轧力(F)大于设定值(Ftarget)时,启动速度调节器来抵消由于辊缝变化所引起的铸轧力的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辊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园崔健叶长宏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