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薄片传送辊及其制造方法,形成在外周面上的突起(4)由立起方向朝向辊部(2)的旋转方向形成的正向突起(5)、和沿与正向突起5的面侧相反方向形成的反向突起(6)构成,正向突起(5)沿辊部(2)的箭头(B)的轴向相邻地沿箭头(A)的圆周方向形成2列以上,反向突起(6)沿正向突起的轴向相邻地沿圆周方向形成。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即使增大多个突起的高度,或者缩小旋转方向的突起和突起的角度(α),也可以消除突起形成时的冲头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薄片输送时的夹紧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打印机等印刷机器上的、可以适合输送被夹持在其与压辊之间的记录纸张等薄片的。
技术介绍
以往的薄片传送辊21如图10所示,具有由金属制成的圆柱状的辊部22,在该辊部22的圆周面的圆周方向和轴向上以规定尺寸间隔和突出高度形成有多个突起23。此种以往的薄片传送辊21在例如辊部22的圆周面上,配设有被螺旋弹簧(未图示)等弹性施力的压辊24,在辊部22和压辊24之间,压接夹持有由规定厚度的记录纸张等构成的薄片25。此外,通过使薄片传送辊21正转或反转,突起23扎到薄片25上,从而可以可靠地将薄片25沿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往复输送。例如在所述薄片25上印刷所需的图像的情况下,在印刷装置(未图示)侧的印刷部上,通过利用薄片传送辊21的旋转输送薄片25,可以印刷所需的图像。所述突起23的制造方法如图11所示,在夹具26上以相互面对的状态安装有一对冲头27(punch)。所述一对冲头27的相互面对的间隔尺寸小于辊部22的直径尺寸。另外,薄片传送辊21被可以旋转地支撑在V字形的支撑台28上。此外,通过反复进行使上升至规定高度的上升位置的冲头27下降到图11所示的位置冲压动作、和在该冲压动作后与使冲头27上升至上升位置的动作同步地使辊21以规定的旋转角度依次旋转的动作,从而由图示右侧的冲头27形成正向突起23a,由图示左侧的冲头27形成反向突起23b。所述突起23如图13所示,以P形成沿轴向(图示左右方向)相邻的正向突起23a和正向突起23a的间隔,在该P中间沿图示上下方向的圆周方向形成反向突起23b。另外,将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正向突起23a和正向突起23a的旋转方向的角度α制成6°,在以该6°沿圆周方向形成的正向突起23a和正向突起23a之间,在沿轴向错开P/2的位置形成反向突起23b。即,突起23如图13所示,被沿辊部22的圆周面的圆周方向和轴向制成交错状。将如此形成的以往的薄片传送辊21例如用于印刷装置可以进行彩色印刷的热转印打印机中,通过多个突起23扎到由厚纸等印相纸等制成的薄片25的里面,将其夹紧而循环往复输送。在该被往复输送的薄片25上,热转印墨带(未图示)的墨层,就可以印刷所需的彩色图像。如前所述构成的以往的薄片传送辊21通过根据薄片25的厚度改变突起23的高度,能够可靠地增大输送时的对薄片25的夹紧力而输送。日本专利第3271048号公报(对应美国专利第6,532,661号)日本专利第335260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19374号公报但是,如图12所示,例如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正向突起23a和正向突起23a的旋转方向的角度α为6°,当增大正向突起23a的高度时,因冲压动作而下降的冲头27与前面形成的正向突起23相干扰,从而产生将前面形成的正向突起23a的顶部切断的问题。所以,由于必须将多个突起23降低至不会干扰冲压动作时的冲头27的范围的高度,或增大旋转方向的角度α,因此扎向薄片25的每单位面积的突起23就会减少,从而产生对薄片25的夹紧力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即,即使增大多个突起的高度、或者减小旋转方向的突起与突起的角度α,也可以消除突起形成时的对冲头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薄片输送时的夹紧力。作为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方式之一的薄片传送辊,通过对所述金属制辊进行塑性加工在圆柱状的金属制辊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和轴向形成以规定量的高度突出形成的多个突起而制成,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由正向突起与反向突起构成,该正向突起的立起方向与所述薄片传送辊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反向突起的立起方向与所述薄片传送辊的旋转方向相反;在所述金属制辊的轴向上相邻地沿圆周方向形成2列以上的所述正向突起,在所述正向突起的所述轴向上相邻地沿圆周方向形成所述反向突起。另外,作为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方式之二的薄片传送辊,其特征是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所述正向突起及所述反向突起沿所述轴向及所述圆周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地形成交错状。另外,作为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方式之三的薄片传送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以比圆柱状的金属制辊的直径尺寸小的间隔尺寸配设相互面对配置的第1、第2一对冲头,在将所述辊部支撑在支撑台上的状态下,通过反复进行第1突起形成动作而在所述辊部的圆周面的圆周方向和轴向上形成多个突起,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是利用所述第1、第2冲头的冲压动作、和与该冲压动作同步进行的使所述薄片传送辊以规定的旋转角度依次旋转的旋转动作来形成第1突起的动作;在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之后,通过进行第2突起形成动作,从而在由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沿所述轴向相邻的所述突起和突起之间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新的突起,所述第2突起形成动作,是在将所述薄片传送辊沿所述轴向错开规定尺寸的同时、进行与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相同的动作来形成第2突起的动作。另外,作为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方式之四的薄片传送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所述第1冲头形成的所述突起由立起方向与所述金属制辊的旋转方向相同地形成的正向突起构成,利用所述第2冲头形成的所述突起由立起方向与所述金属制辊的旋转方向相反地形成的反向突起构成,由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在沿所述轴向相邻的状态下,在所述圆周方向形成多个所述正向突起和所述反向突起, 在由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沿所述轴向相邻的所述正向突起和所述反向突起之间,沿所述圆周方向由所述第2突起动作形成新的所述正向突起或所述反向突起。另外,作为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方式之五的薄片传送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由所述第2突起动作新形成的所述正向突起或所述反向突起,相对于由所述第1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所述正向突起或所述反向突起,在所述轴向及所述圆周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地形成交错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薄片传送辊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记录装置的概略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是表示以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第1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突起的排列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以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第1、第2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突起的排列的概略图。图10是说明使用了以往的薄片传送辊的输送机构的图。图11是说明以往的薄片传送辊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12是说明以往的薄片传送辊的问题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是表示用以往的方法形成的突起的排列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根据图1~图9对本专利技术的薄片传送辊进行说明。首先,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薄片传送辊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记录装置的概略图,图4~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是表示以第1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突起的排列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以第1、第2突起形成动作来形成的突起的排列的概略图。首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传送辊1形成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的辊部2、从该辊部2的两个端部突出的旋转轴部3。另外,在辊部2的圆周部上,沿箭头A的圆周方向和箭头B的轴向以规定高度突出形成多个突起4。所述突起4由立起方向相互相反的正向突起5和反向突起6构成,各个突起5、6的突出外周面,以由后述的第1、第2冲头14、15的突出刃14b、15b压接冲压出的一面侧(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传送辊,通过对所述金属制辊进行塑性加工在圆柱状的金属制辊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和轴向形成以规定量的高度突出形成的多个突起而制成,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由正向突起与反向突起构成,该正向突起的立起方向与所述薄片传送辊的旋转方向相同,该 反向突起的立起方向与所述薄片传送辊的旋转方向相反,在所述金属制辊的轴向上相邻地沿圆周方向形成2列以上的所述正向突起,在所述正向突起的所述轴向上相邻地沿圆周方向形成所述反向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一雄,高桥久士,堀内秀氏,稻田裕二,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