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弯头挤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325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金属管件挤压装置技术领域内的一种金属弯头挤压成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管件弯曲成本高、环境污染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成型模具,成型模具由两块模板相互拼合构成,成型模具的内部设有与成品形状相匹配的模腔,模腔贯穿成型模具并与成型模具外部相通,模腔由直管段和弯管段组成,直管段内设有用于推动管坯的挤压推杆,挤压推杆的外径与直管段内径相适配;弯管段内设有与成品弯头弯曲一致的弯头挤压芯模,弯头挤压芯模与模腔的内壁之间留有至少与管坯壁厚相同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金属管件弯头挤压,管件挤压弯曲一次成型,无需冷却,生产周期短,工作效率高;工序简单,无污染、不侵害工人身体健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件挤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弯头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弯管工艺使用弯管机,通过弯管机的导向,管子被弯曲,但是,这种工艺,在管子弯曲的时候,管子弯曲的部位容易变形,可能变扁、呈椭圆状,这样在管件对接的时候比较麻烦,而且对接部位也比较容易造成泄漏。因此现有的管子弯曲方法中,使用一种填充的工艺,在管子内填充,比如灌铅、灌蜡或者钢珠等,灌铅采用的是在管件内部加入与管件内径体积相当的铅,需要经过下料、溶铅、灌铅、成型、除铅、割口 6道工序,管件表面还需要经过酸洗的方式去除管件内壁残留的铅,长期从事铅的工作,对工厂环境和工人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灌蜡与灌铅一样也要经过6道工序,灌铅和灌蜡的成型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使管件冷却,这样就会造成管件弯曲的生产周期延长;钢珠的方法需要在成型过程中反复 添加钢球,在成型后需要更换设备再进行钢球整形,造成整体的工序时间长,需要的设备也较多,而且对模芯的磨损也比较大,管件也容易起皱,而且这些填充物在使用中会减少或者损耗,管件弯曲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弯头挤压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由两块模板相互拼合构成,成型模具的内部设有与成品形状相匹配的模腔,所述模腔贯穿成型模具并与成型模具外部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由直管段和弯管段组成,所述直管段内设有用于推动管坯的挤压推杆,挤压推杆的外径与直管段内径相适配;所述弯管段内设有与成品弯头弯曲一致的弯头挤压芯模,弯头挤压芯模与模腔的内壁之间留有至少与管坯壁厚相同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育戚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