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立式注射成型机,更可靠地防止模厚调整装置从端板向下方突出的连接杆与支持面之间的碰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式注射成型机(100)具备:模厚调整部(50),对与连接杆(13a~13c)连接的可动压板(11)与端板(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及模厚调整限制部(60),限制基于模厚调整部(50)的调整量。模厚调整限制部(60)具备检测部(62、63)和相对于检测部(62、63)沿铅垂方向相对地位移的被检测部(64),在检测部(62、63)检测到被检测部(64)的接近时,停止基于模厚调整部(50)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模厚调整装置的立式注射成型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备模厚调整装置的立式注射成型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立式注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具备固定模板,固定在机体上;可动模板,配置在固定模板的上方;端板,配置在固定模板的下方,并安装在上端部被固定到可动模板上的三根连接杆的下端部;以及肘节机构,配置在可动模板与端板之间,使可动模板和端板相对于固定模板上下移动。此外,该立式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装置具备调整螺母,通过与各连接杆的下端部所形成的外螺纹螺合,由此将端板与连接杆的下端部结合;以及调整用马达,固定在端板的上面上,使固定在调整螺母的上端部上的链轮旋转。该模厚调整装置为,通过使调整用马达旋转,由此使与三个连接杆分别对应的三个调整螺母绕各连接杆的轴同时旋转,对可动模板与端板之间的间隔(模厚)进行调整。此外,该模厚调整装置具备与调整螺母一起旋转的挡块(被检测部),通过由非接触式开关来检测挡块的旋转、即调整螺母的旋转,由此检测端板在连接杆轴向上的位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03700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I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装置,仅通过由非接触式传感器来检测挡块(调整螺母)的旋转,由此间接地检测端板在连接杆轴向上的位置,可能无法防止从端板向下方突出的连接杆与地面之间的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注射成型机,更可靠地防止模厚调整装置从端板向下方突出的连接杆与支持面之间的碰撞。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模厚调整部,对与连接杆连接的可动压板和端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及模厚调整限制部,限制基于上述模厚调整部的调整量;上述模厚调整限制部具有检测部和相对于该检测部沿铅垂方向相对地位移的被检测部,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的接近时,停止基于上述模厚调整部的调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立式注射成型机,更可靠地防止模厚调整装置从端板向下方突出的连接杆与支持面之间的碰撞。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从图I的箭头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概略仰视图。图4是与使模厚为最小的状态相对应的、第一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限制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与使模厚为最大的状态相对应的、第一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限制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与使模厚为最小 的状态相对应的、第二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限制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与使模厚为最大的状态相对应的、第二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限制装置的侧视图。符号的说明10…固定压板11…可动压板12…端板13a 13c…连接杆14…控制装置15...上侧模具16a、16b…下侧模具17…合模用伺服马达18…转台20…肘节机构30…减速机构31…合模用驱动带轮32…合模用从动带轮33…环形带40…注射装置50…模厚调整装置51…模厚调整用马达52a 52c···模厚调整用螺母53…模厚调整用驱动齿轮54a 54c…模厚调整用从动齿轮55…模厚调整用大型从动齿轮56…编码器60、60A…模厚调整限制装置61、61A…非接触式传感器用导向装置62、62A…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63、63A…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64、64A…被检测部100、100A…立式注射成型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从图I的箭头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概略侧视图。此外,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概略仰视图,图4及图5是图2的虚线圆IV所示的区域的放大图。立式注射成型机100主要包括固定压板10、可动压板11、端板12、连接杆13a 13c、控制装置14、合模用伺服马达17、转台18、肘节机构20、减速机构30、注射装置40、模厚调整装置50及模厚调整限制装置60。另外,支持面G是支持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平面,例如是设置有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地面的地板面。固定压板10是用于经由转台18支持下侧模具16a、16b (参照图2)的部件,固定安装在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框架(未图示)上,具有三根连接杆13a 13c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能够滑动地贯通的构造。转台18是以连接杆13a为中心轴进行旋转的转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能够在隔着中心轴而对称的两个位置上搭载两个下侧模具16a、16b。这两个位置例如与合模位置以及成型品取出位置相对应,该合模位置是下侧模具16a、16b中的一个与上侧模具15接合而合模的位置,该成型品取出位置是在下侧模具16a、16b中的一个处于合模位置时、从下侧模具16a、16b中的另一个取出成型品的位置。另外,图2表不下侧模具16a处于成型品取出位置、下侧模具16b处于合模位置的状态。此外,上侧模具15处于向下方下降了的位置,以便与下侧模具16b接触。可动压板11是用于支持上侧模具15的部件,使用固定用螺母IlN固定安装在三根连接杆13a 13c各自的上端部,与连接杆13a 13c的上下移动一起进行上下移动。端板12是用于使合模机构动作的部件,例如是如下构成的肘节支架经由模厚调整用螺母52a 52c(参照图3。详细情况将后述)安装在三根连接杆13a 13c各自的下端部,在固定压板10与端板12之间配置肘节机构20。连接杆13a 13c是贯通固定压板10而连结可动压板11和端板12的部件。通过该结构,在肘节机构20使固定压板10与端板12之间的间隔减小了的情况下,固定压板10与可动压板11之间的间隔增大。另一方面,在肘节机构20使固定压板10与端板12之间的间隔增大了的情况下,固定压板10与可动压板11之间的间隔减小。另外,图I及图2表示通过肘节机构20使固定压板10与端板12之间的间隔增大、上侧模具15与下侧模具16b相互接触而紧固的状态(合模状态)。控制装置14 是具备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RAM (Random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等的计算机,是控制立式注射成型机100的动作的构成要素。合模用伺服马达17是使将回转力转换为直线运动的合模用滚珠丝杠机构(未图示)动作的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端板12上,与端板12的上下移动一起进行上下移动。此夕卜,合模用伺服马达17经由减速机构30将所产生的回转力传递到合模用滚珠丝杠机构。肘节机构20是用于使固定压板10与端板12之间的间隔增大或减小、而使固定压板10与可动压板11之间的间隔减小或增大(即进行闭模或开模)的合模机构。另外,立式注射成型机100也可以代替肘节机构20,而具备利用了滚珠丝杠机构、电磁铁的合模机构。此外,为了清晰化,在图2中省略了肘节机构20的图示。减速机构30是用于将合模用伺服马达17产生的回转力传递到合模用滚珠丝杠机构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减速机构30包括合模用驱动带轮31,安装在合模用伺服马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厚调整部,对与连接杆连接的可动压板与端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及模厚调整限制部,限制基于上述模厚调整部的调整量,上述模厚调整限制部具备检测部和相对于该检测部沿铅垂方向相对地位移的被检测部,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的接近时,停止基于上述模厚调整部的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三郎,德重信彦,泽谷笃,誉田笃央,三品成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