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渗透泵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712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药物渗透泵制剂,其包括片芯和包衣膜,基于片芯总重,所述片芯包含:1-60wt%的药物,5-90wt%的腔室结构形成材料,1-50wt%的腔室结构形状调节剂,0.5-10wt%的润滑剂,和1-60wt%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基于包衣膜总重,所述包衣膜包含:40-90wt%的半透膜包衣材料,5-40wt%的致孔剂,和0-20wt%的增塑剂。所述腔室结构形成材料遇水后能够在片芯内部形成微细泡状、孔状或囊状腔室型结构,通过对微细腔室结构的形态、大小及其演化速度的调控来实现对药物释放速度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渗透泵制剂适用于水易溶性药物和水难溶性药物,尤其是低溶解性药物或pH依赖性药物的控制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特殊内部微细腔室结构的新型药物渗透泵制剂。该新结构类型的渗透泵制剂适用于水易溶性药物和水难溶性药物,尤其适用于低溶解性药物的控释给药。
技术介绍
渗透泵制剂因其具有恒速释药特征,能避免普通制剂给药后造成的血药浓度波动现象,减少对胃肠道及全身的副作用,其释放特征受胃肠道可变因素的影响小,渗透泵的不同宏观结构及其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重视,多达数百个国内外专利均侧重在渗透泵的宏观结构上,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数十种宏观结构,但是没有采用渗透泵内部的微细结构和其动态变化来控制药物释放。关于渗透泵制剂的文献报道始见于1955年,最早依靠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的给药装置是Rose-Nelson型渗透泵。该装置由药室、盐室和水室以及水室与盐室间的刚性半透膜、盐室与药室间的弹性隔膜、装置外包覆的刚性膜等6大部分组成。由于工艺复杂,体积庞大,达到80cm3,不具人体实用价值,Higuchi和Leeper对其进行了改进,于1971年设计出Higuchi-Leeper型渗透泵,去掉了水室,改为直接利用机体内的水分,从而大大简化了渗透泵装置的结构。1974年,由Theeu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物渗透泵制剂,其包括片芯和包衣膜,基于片芯总重,所述片芯包含:1?60wt%的药物,5?90wt%的腔室结构形成材料,1?50wt%的腔室结构形状调节剂,0.5?10wt%的润滑剂,和1?60wt%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基于包衣膜总重,所述包衣膜包含:40?90wt%的半透膜包衣材料,5?40wt%的致孔剂,和0?20wt%的增塑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稳伍丽殷宪振郭桢李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