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炳炎专利>正文

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05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包括母模、公模、夹掣装置及管体;其中公、母模在模穴二端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夹掣装置;夹掣装置在二夹掣装置间夹持固定中空管体,其在座体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及贯通至外部的洞孔,容置空间内设有弹性元件及圆珠,管体置在二夹掣装置间时被相对的二圆珠夹持固定;管体二端夹掣固定于夹掣装置,公、母模相对合型腔内金属材料压铸包覆在管体上,压铸完成后直接将铸件取出使管体脱离夹掣装置的夹持,可达到压铸方便且脱模顺利的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领域用于金属铸造的铸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空心铸件在压铸工作时更为方便,且脱模更为顺利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传统上欲制作具有二端突出部且内呈空心的金属铸件时,均必须在铸模内先置放型心,待压铸成型后,在脱模时再设法将该型心取出而形成空心的铸件,最后再在铸件的二端焊接突出部。上述如此的结构装置不仅在铸造施工时甚为麻烦,使生产效率甚为低落,并且其脱模工作亦较不顺利。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具有二端突出部且内呈空心的金属铸件的铸造装置,其铸件在作压铸成型时仍存在有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所存在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在作压铸成型时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使其在铸模的模穴内直接设置有一管体,并使该管体的二端突伸出于模穴的二端,且借由设在铸模的夹掣装置予以夹持固定,待压铸完成时直接将管体包覆于其中而在铸件的二端延伸出突出部,而可获得空心的铸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使其借由设有设置于铸模的特殊夹掣装置,使得管体能够十分方便地夹持固定与卸下,而可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设有母模及公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母模、公模、夹掣装置及管体,其中该母模、公模,是在铸模的母模的模穴二端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夹掣装置;该夹掣装置,其在二夹掣装置之间夹持固定一中空管体;该管体,其为中空管体,其二端夹掣固定于夹掣装置,上述的母模与公模相对合,其型腔内设有金属材料压铸包覆在该管体上,待压铸完成后直接将铸件取出而使该管体脱离该夹掣装置的夹持。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其中所述的夹掣装置其在模体上固设有一座体,该座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并在两相对的座体对应处各设有一贯通至外部与容置空间的洞孔,在该容置空间内依序设有弹性元件及圆珠,该弹性元件顶掣在圆珠上而将圆珠突出于该洞孔外,而在该洞孔的周缘设有变形封挡该圆珠不会向外掉出的封挡结构,该管体设置于二夹掣装置之间被相对的二圆珠所夹持固定。前述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其中所述的夹掣装置的圆珠其相对应的二圆珠之间的距离为小于该管体的外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将突出部一体成型为管件,而将管件设置在铸模的模穴内,在模穴的二端的相对二侧各设有夹掣装置以夹持住管件的二端,借以使公模、母模对合而将金属材料压铸时将管件包覆于其中,待压铸完成后直接将铸件取出而使管体脱离夹掣装置的夹持即可,据此可达到压铸方便且脱模川页利的功效。而该夹制装置是在一座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并在该容置空间设有一贯通至外部的洞孔,在该容置空间内依序设有弹性元件及圆珠,使该圆珠突出在洞孔外但不掉出,使得管体设置在二夹掣装置之间时得以被相对的二圆珠夹持固定。由于其在铸模的模穴内直接设置有一管体,并使该管体的二端突伸出于模穴的二端,且借由设在铸模的夹掣装置予以夹持固定,待压铸完成时可直接将管体包覆于其中而在铸件的二端延伸出突出部,而可获得空心的铸件;同时其借由设在铸模的特殊夹掣装置,使得管体能够十分方便地夹持固定与卸下,而可提升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空心铸件在压铸工作时更为方便,且可使其脱模更为顺利,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将夹持装置设置在铸模上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将管体设置在铸模内并被夹掣装置所固定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公模、母模对合压铸时的结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4是以本技术铸造完成后的铸件结构平面剖视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包括母模1、公模2、夹掣装置3及管体4,其中该母模1、公模2,首先必须在铸模的母模1的模穴11二端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夹掣装置3;该夹掣装置3,其是在母模1上固设有一座体31,该座体31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310;在两相对的座体31的对应处各设有一贯通至外部与容置空间310的洞孔311,而在该容置空间310内依序设有弹性元件32及圆珠33,且借由该弹性元件32作用在圆珠33上,而使该圆珠33突出于洞孔311外,而在该洞孔311的周缘则变形处理设有封挡圆珠33的封挡结构,而使该圆珠33不会向外掉出,并使得管体4设置于二夹掣装置3之间时得以被相对的二圆珠33所夹持固定,且该相对应的圆珠33之间的距离为小于管体4的外径;该管体4,为中空管体,其二端夹掣固定于夹掣装置3,母模1与公模2相对合,其型腔内压铸设有金属材料5,而将该金属材料5压铸包覆在该管体4上,待压铸完成后直接将铸件取出而使管体4脱离夹掣装置3的夹持即可。以下将本技术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其工作情形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当欲进行压铸作业时,首先必须预成型出一管体4,该管体4的二端必须较模穴11的长度为长,使管体4置入于模穴11内时其二端伸出于模穴11,当该管体4置入于模穴11中时,必须将管体4向下压掣,而迫使圆珠33缩入于座体31的容置空间310内(如图2所示),并利用弹性元件32向外将圆珠33弹出的弹力作用力而将管体4夹掣固定,此时,即可将公模2与母模1相对合,而将金属材料5压铸包覆在管体4的外部(如图3所示),但仅使露出模穴11外的管体4的二端未被包覆住;待压铸完成后则可直接将铸件取出,使管体4脱离夹掣装置3的圆珠33的夹持,即可完整制得一内呈中空状且二端具有突出部的铸件(如图4所示),并借由上述本技术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且质量更为稳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设有母模及公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母模、公模、夹掣装置及管体,其中:该母模、公模,是在铸模的母模的模穴二端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夹掣装置;该夹掣装置,其在二夹掣装置之间夹持固定一中空管体;该管体 ,为中空管体,其二端夹掣固定于夹掣装置,上述的母模与公模相对合,其型腔内设有金属材料压铸包覆在该管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设有母模及公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母模、公模、夹掣装置及管体,其中该母模、公模,是在铸模的母模的模穴二端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夹掣装置;该夹掣装置,其在二夹掣装置之间夹持固定一中空管体;该管体,为中空管体,其二端夹掣固定于夹掣装置,上述的母模与公模相对合,其型腔内设有金属材料压铸包覆在该管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端突出部的空心铸件的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掣装置其在模体上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炎
申请(专利权)人:陈炳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