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筒外圆面精铸砂型的成型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成型组合模由两半外圆面成型模构成,每半外圆面成型模设有支撑于平板的榫条,底部支撑于平板并设置榫槽的各功能楔形块和中间楔形块,与榫条相接合并拼接构成半圆柱形芯模,其中由相互关联的各功能楔形块衔接为一组,每组的各功能楔形块的相应部位设有组合成为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组间设置中间楔形块,半圆柱形芯模设有支撑于平板的砂箱,两半外圆面成型模的半圆柱形芯模,其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相互衔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属于纺织用合金槽筒的精铸模,特别是涉及一种槽筒外圆面精铸砂型的成型组合模。
技术介绍
纺织用槽筒的外圆面分布有使纱线按要求密排平绕于纱管的左旋和右旋导纱沟槽,理想沟槽的截面形状应该是沟槽两壁由外拐形弧线构成负角,沟槽两壁之间的距离即槽身应大于槽口,槽底中心线相对于槽口要有合适的偏摆度。沟槽理想截面形状可以避免纱线与沟槽两壁的滑动过程和滑动磨擦,能消除因磨擦造成的分纱、条干磨损、毛羽、磨断及化纤纱熔结现象,能避免纱线脱肩、花线、蛛网等弊病和鼓形筒子的出现。然而,目前较普遍使用的胶木槽筒、铸铝槽筒、钢板槽筒和气胀或液胀成型的超塑合金槽筒,其导纱沟槽均由硬模成型,为顺利脱模沟槽截面呈“V”形,槽身狭窄两壁距离小于槽口,因此与理想沟槽相距甚远。截面呈“V”形沟槽的金属槽筒其导纱过程必然是纱线从槽侧壁滑移到槽底,该滑移磨擦是造成纱线的条干磨损、产生毛羽、磨断以及化纤纱熔结等现象导至现有金属槽筒不能适合高速导纱的根本原因。根据中空槽筒结构可知,槽筒精铸模可由砂芯、外圆砂型及砂箱组成。其中砂芯及其表面对应槽筒沟槽的凹道可由公知技术中的六瓣模、芯轴和砂箱完成。而精铸理想沟槽槽筒的关键在于外圆砂型,即如何实现槽筒外圆面导纱理想沟槽的外圆砂型是目前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精铸槽筒的具有理想沟槽的槽筒外圆面砂型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能够实现理想沟槽的槽筒外圆面精铸砂型的成型组合模。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成型组合模由两半外圆面成型模构成,每半外圆面成型模设有支撑于平板的榫条,底部支撑于平板并设置榫槽的各功能楔形块和中间楔形块,与榫条相接合并拼接构成半圆柱形芯模,其中由相互关联的各功能楔形块衔接为一组,每组的各功能楔形块的相应部位设有组合成为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组间设置中间楔形块,半圆柱形芯模设有支撑于平板的砂箱,两半外圆面成型模的半圆柱形芯模,其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相互衔接。本技术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榫条固定于平板,两端部是分别与砂箱侧壁和槽筒芯轴匹配的阶梯状圆弧面,两圆弧面端部之间是与拼接的功能楔形块和中间楔形块宽度相等的断面为矩形的榫台,榫台固定有分别对应于各楔形块底部销孔的定位销。所述的榫条一端部是分别与砂箱侧壁和槽筒芯轴匹配的阶梯状圆弧面,与该端部衔接的是与拼接的功能楔形块和中间楔形块宽度相等的断面为燕尾形的榫台,榫条另一端部是抽拉榫条的拉柄。所述的砂箱,其顶部设有浇口和排气口。所述的各功能楔形块和中间楔形块,其表面设有排序标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本成型组合模相关联的功能楔形块,其相应部位的凹陷可以拼接组合成任意形状的槽筒理想沟槽。待浇入砂箱的砂浆固化后翻转半外圆面成型组合模,撤去平板及榫条,从半圆柱形芯模中先抽出各中间楔形块,再分别横向移动取出或直接抽出各功能楔形块,分解半圆柱形芯模后即得到具有理想沟槽的槽筒半外圆面砂型。将两半外圆面成型模完成的半外圆面砂型对接成为完整的具有理想沟槽的槽筒外圆面砂型。本成型组合模完成的槽筒外圆面精铸砂型配合由六瓣模、芯轴和砂箱完成的砂芯,即可实现具有理想沟槽槽筒的精铸,所得槽筒的沟槽彻底克服了“V”形沟槽滑移磨擦产生的缺陷而适应高速导纱。本成型组合模便于采用高强度耐磨金属材料精铸槽筒,同时也能实现端盖与筒体一体化的槽筒结构,使其表面无焊缝,避免了焊接固定端盖存在的筒体变形及填缝用胶易老化的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实用,便于采用高强度耐磨金属材料大批量、高效率精铸具有理想沟槽而适应高速导纱的槽筒的突出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 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2 图1实施例1的半圆柱形芯模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 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平板,2榫条,3阶梯状圆弧面,4定位销,5砂箱,6半外圆面砂型,7灌浆口,8功能楔形块,9中间楔形块,10凹陷,11排气口,12排序标识,13拉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实施例及其附图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1,是成型组合模的两半外圆面成型模之一。半外圆面成型模设有固定于平板1的榫条2。两端部是分别与砂箱5侧壁和槽筒芯轴匹配的阶梯状圆弧面3,两圆弧面端部之间是与拼接的功能楔形块8和中间楔形块9宽度相等的断面为矩形的榫台,榫台固定有分别对应于各楔形块底部销孔的定位销4。底部支撑于平板并设置榫槽的各功能楔形块5和中间楔形块6分别与榫条2的榫台相接合并拼接构成半圆柱形芯模。为便于拼接,各楔形块底部表面刻或印制如图2所示的1--9排序标识12,以便确定楔形块的排列位置。图1中各楔形块剖面标注的(1)、(2)……(9)与图2所示排序标识相对应,但仅为理解本技术而设。结合图1、2可看出,半圆柱形芯模中由相互关联的各功能楔形块8衔接为一组,例如排序标识为1、2,4、5、6,8、9的功能楔形块分别组成3组,每组的各功能楔形块的相应部位的凹陷10组合成为对应槽筒理想沟槽。每组间分别设置排序标识为3、7的中间楔形块9。图1半外圆面成型模的使用方法是,砂浆从灌浆口7灌入,气体从排气口11排出,砂浆固化后半外圆面成型模随平板作180度翻转,向上取出平板1及榫条2,各定位销脱离相应的楔形块,使用工具通过各楔形块底部的销孔首先取出排序标识为3、7的中间楔形块9,再直接抽出排序标识为1、5、9的功能楔形块,然后分别横向移动并取出排序标识为2、4、6、8的功能楔形块,至此半圆柱形芯模分解完毕,从砂箱中取出半外圆面砂型6即可进行烘干处理。与上述半外圆面成型模配合的另一半外圆面成型模,其结构与图1、2所示实施例相同,只是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形状不同,但相互衔接。如图2所示实施例,也是成型组合模的两半外圆面成型模之一。图中的榫条2支撑于平板1,榫条一端部是分别与砂箱5侧壁和槽筒芯轴匹配的阶梯状圆弧面3,与该端部衔接的是与拼接的功能楔形块8和中间楔形块9宽度相等的断面为燕尾形的榫台,各楔形块底部设有于燕尾形的榫台相结合的燕尾槽。榫条另一端部是抽拉榫条的拉柄13。本实施例的功能楔形块8和中间楔形块9及砂箱5的结构同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中,只是移开平板、再抽榫条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余同于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槽筒外圆面精铸砂型的成型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成型组合模由两半外圆面成型模构成,每半外圆面成型模设有支撑于平板的榫条,底部支撑于平板并设置榫槽的各功能楔形块和中间楔形块,与榫条相接合并拼接构成半圆柱形芯模,其中由相互关联的各功能楔形块衔接为一组,每组的各功能楔形块的相应部位设有组合成为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组间设置中间楔形块,半圆柱形芯模设有支撑于平板的砂箱,两半外圆面成型模的半圆柱形芯模,其对应槽筒理想沟槽的凹陷相互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榫条固定于平板,两端部是分别与砂箱侧壁和槽筒芯轴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礼,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